第三十九章 夜半邂逅

字數:3569   加入書籤

A+A-


    伍東暗想如此精妙招數隻有鐵犁教得,不禁喜道:“此刻‘九弟’人在何處?”
    酒哥搖頭說道:“伍兄弟在找他,老朽卻在等他!”
    伍東奇道:“九哥與九弟相約在此地相見?”
    “未曾約定。”
    “那卻如何等他?”
    “酒弟本是宋人,數年獨行於宋金兩地,既不經營生意,又不探親訪友,更時常夜睡這荒寺。老朽雖未曾問過,心知酒弟定非尋常之人,倘是於我這鄉野村夫定得甚麽約,豈不成了羈絆?倒不如‘不約而遇,坐下便飲’,這般最為痛快!”
    伍東心道:大哥雖被官家封為“天下兵馬副元帥”,但無心受之,而常留金國是皇命在身,說到底卻也是尋常之人,想必大哥不曾與酒哥提起這些……
    尋思至此,忽然想起一事,問道:“會慶寺既然早已斷了香火,為何大哥卻說與這寺中僧人相熟?”
    酒哥略加思索,說道:“許是為了家人放心,等你到了他那般年紀自會曉得。”
    伍東未解其意,正待細問,酒哥又自言道:“自從與酒弟相識,我便改為酒攤,每日推著兩壇酒,一壇自飲,偶有路人嘴饞,便換得幾個銅板。”
    “那一壇確是極其難得的上等金瀾酒。‘好酒當與知已飲’,自是留著與酒弟見麵暢飲。這金瀾酒於四年前費了半生所蓄得到,老朽尚忍而未嚐,適才那幾位卻要開壇,怕得一番牛飲,豈不糟蹋美酒了?”
    “這酒哥確是酒癡,每日裏推著酒壇路口相候。”伍東心裏這般想著,嘴上說道:“隻是這般等下去不知何日得見?可有‘九弟’消息?”
    “四年多了不曾見到,消息也無半點。老朽猜想,他不在金國,小兄弟倘若尋他可去蘇杭一帶打聽。”
    “實不相瞞,小弟正要趕往武夷山,正好順路打聽一番。”
    “如此最好!此行路遠,小兄弟不飲酒,老朽便自幹一碗,祝小兄弟順風順水!”說罷仰脖傾盡一碗。
    伍東見狀,頓生豪氣,便自斟一碗,一口喝下。
    酒哥大笑道:“這就是了,酒弟的義弟哪能不喝酒,一路保重!”
    “您老保重!”
    伍東抱拳說罷,起身正待行去,酒哥忽又說道:“倘若日後再到此地,老朽若是不在,記得到寺裏韋馱像下查看一番,老朽會留得信物。”
    “小弟記得了。”伍東口中應著,心中卻道:實是不知日後會不會再到此地。
    轉念間問道:“九哥可有口信要傳給鐵大哥?”
    酒哥搖搖頭,繼而說道:“最妙還是不約而遇,坐下便飲!”
    “如此也好,小弟告辭!”說罷,伍東邁步順著大路向南行去。
    一路上時快時慢,兩日下來,卻也去得會寧府百裏之遙。這一日正行進間,聽得半空中烏鴉哇噪亂飛,方知天已將黑。
    向前望去,暮色之下實無半點村舍屋影,伍東暗道:卻又大意了,隻顧趕路,不曾打聽明白前路落腳之地。
    心下焦急,腳下加快步伐,又向前行了七八裏路,天色已完全黑下。
    放眼四野全無燈火,索性慢下步子。見得路旁一片樹林,便找得一棵大樹,背風靠樹坐下。
    歇息片刻,包袱中摸出幹糧胡亂吃了半飽,心下暗想:錯過了宿頭,隻得在此將就一宿了。夜裏風寒正緊,且先找些幹柴回來生火為妙。
    起身四下裏打量一番,忽地瞧見數人合抱的樹幹上,離地丈餘之處竟有一個黑洞洞的窟窿,當即縱身躍上,定睛細睢不由暗喜:這般大小的樹窟卻是少見,裏麵溫幹避風,強於山洞荒宅,正可容身,又免去尋柴生火的麻煩。
    待彎身鑽進樹窟,裏麵甚是寬敞,雖不能平身躺下,斜斜倚靠之下手腳亦可自如伸縮,當真強過露天裏受寒喝風百倍。
    隨即斜靠樹壁,又將包袱塞進頭底枕好,合眼睡下。
    迷迷糊糊中不知過了多久,耳中忽聽得細微的“咯吱”聲響,似有物踏雪走動,自是一驚而醒,暗道:這大路旁邊也有老虎不成?
    連忙坐起身子側耳細聽,方聽得是腳步聲響,當是一夥人由北而南行來。
    這夥人行進卻是迅捷,不多時便已到了樹林旁邊。伍東心道:這般夜裏冒寒趕路,定有急事在身,隻是路過此地……
    忽聽一女子低聲說道:“大家躲進樹林!”緊接著腳步聲起,竟有幾人來到大樹之下。
    伍東心下一驚:莫不是衝著我來的?不由暗中提氣戒備,不想樹下幾人停在那裏便沒了動靜。
    過了片刻,伍東心下卻又奇道:從腳步聽來,這一行人怕有十餘人,樹下這幾人呼吸勻長,隻是略顯粗重一些,想必武功平常……
    正在此時,耳中聽得大路上腳步聲響,又有人急行而來。這番人少步齊,人尚未到,伍東已斷出來了兩人。
    待那二人到了近前,驀聽一聲叱喝,卻是先前說話的女子出聲喝道:“站住!你仨人鬼鬼祟祟跟蹤到此,究竟有何意圖?”
    “呸呸!你是從哪冒出來的?憑甚麽說是跟蹤你?”搭話者卻也是個女子,隻是聲音聽來倒似耳熟。
    未待伍東細想,又聽另一女子說道:“我家小姐說得甚是有理,正所謂‘大路朝天,各走半邊’,何來跟蹤之說?”
    “秦不語!”
    伍東險些叫出聲來,心裏暗喜:原來是她,怪不得聽得耳熟!方才那人定是趙芷笙了。那女子說是三人,當是石不傷同行而來,我卻聽不到他的腳步聲響,這身武功著實讓人敬佩!
    正自驚喜之際,耳聽樹下幾人輕步走出,又聽那女子“哼”了一聲說道:“從會寧府一路尾隨至此,還想厚顏狡辯?”
    緊接著利刃破空之聲傳來,眾人已動起手來。
    伍東忙從樹窟探出頭來,運目看去,月光下但見人影躍動,趙芷笙和秦語正與四個粉衣女子動手過招。
    圈外一邊尚站著十幾個女子,另一邊卻站著一個黑袍男子,雖瞧不清麵目,從身形看來卻不是石不傷。
    那四名粉衣女子各執長劍圍鬥趙、秦二人,但聽趙芷笙嬌喝一聲,右掌正劈中一女子手腕。
    那女子長劍登時脫手,趙芷笙探手反抄,已將長劍握在手中,順手便是一劍刺向那女子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