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山雨欲來
字數:3263 加入書籤
華山派,正氣堂。
氣氛比往日更加肅穆。掌門嶽不群端坐主位,麵色沉靜如水,目光溫潤卻深邃難測。寧中則坐於其側,眉宇間英氣依舊,卻多了幾分凝重。下手坐著孫不為師叔、吳長老、趙誌庚執事等派中核心人物,連勞德諾也位列末座,垂首恭聽。陳實作為近期表現突出、且關乎此行醫療重任的人員,也被特許在一旁聆聽。
“諸位,”嶽不群開口,聲音平和,卻自帶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近日接連發生之事,想必各位都已知曉。荒丘遇襲,馬匹中毒,陝豫兩地乃至更遠之處,療傷藥材被人刻意囤積掃貨。種種跡象表明,有一股勢力,正在暗中針對我華山派,意圖阻撓我等前往嵩山。”
他目光緩緩掃過眾人:“左冷禪師兄推動五嶽並派,本是武林盛事,旨在光大我五嶽劍派聲威,共抗魔教。然,如今看來,江湖宵小,不願見我五嶽同心,從中作梗,手段卑劣,甚至可能…勾結外道,其心可誅。”
他並未直接點明懷疑嵩山,但言語中的暗示已十分明顯。
“掌門師兄,”寧中則接口道,語氣鏗鏘,“邪魔外道,不足為懼。然其藏於暗處,詭計多端,我等需加倍謹慎。弟子們連日奔波,屢遇驚險,雖有損傷,然士氣未墮,反更顯我華山弟子錚錚鐵骨!”她這話既是陳述,也是鼓舞。
嶽不群微微頷首:“師妹所言極是。然則,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我等不可一味被動接招。”他沉吟片刻,決斷道:“行程不變,如期赴嵩山!但需調整策略。孫師弟。”
“掌門師兄。”孫不為肅然應道。
“令你抽調兩名機警弟子,持我手書,改走水路,晝夜兼程,前往襄陽,‘杏林春’藥鋪的周老先生與我派有舊,可從他處緊急調撥一批藥材,直接運往嵩山腳下與我等匯合。務必隱秘,避開官道關卡。”嶽不群做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迂回決策,顯是早已深思熟慮。
“是!”孫不為領命。
“此外,”嶽不群目光轉向眾人,“此行嵩山,恐非坦途。各弟子需精誠團結,加倍勤修武藝,以應萬變。尤其是年輕弟子,更需磨礪。”他說著,目光似無意般落在陳實身上,“陳師侄。”
“弟子在。”陳實上前一步,躬身行禮。
“聽聞你近日開始修習《希夷劍法》?”嶽不群語氣溫和。
“回掌門,弟子愚鈍,初窺門徑,尚未得其神髓。”陳實謹慎應答。
“嗯,《希夷》重意不重形,講究以靜製動,後發先至。你於醫道沉靜專注,或與此劍法有緣。”嶽不群微微頷首,“寧師妹,你劍法超群,不若指點他一二,看看他進境如何,也讓他知曉天外有天。”
“是,師兄。”寧中則爽快應下,起身走到堂中空地,對陳實道:“陳師侄,不必緊張。將你近日所悟,演練一番即可。”
陳實心中凜然,知道這既是考較,也是難得的機會。他深吸一口氣,摒除雜念,抱元守一,緩緩起手“空穀幽蘭”的起勢。他心知在掌門與師叔麵前,炫技毫無意義,便徹底沉下心,將連日來對“重意”、“圓轉”、“卸力”的體會,融入一招一式之中,動作舒緩,意念卻高度集中,仿佛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寧中則目光如電,仔細看著。待陳實將幾式基礎變化演練完畢,她忽道:“看劍!”並指如劍,迅捷無倫地刺向陳實肩井穴,雖是空手,勁風已撲麵而來!
這一下快如閃電,遠超日前陸大有的玩笑!陳實猝不及防,但多日苦修的“以靜製動”本能已然刻入骨髓,不及細想,腰胯自然一沉,步法旋轉,長劍劃弧,一式“古柏森森”守得滴水不漏,意圖格擋卸力。
然而寧中則指力何等精妙,中途忽地一變,似實還虛,輕輕在他劍脊上一搭一引!陳實隻覺一股柔和卻無法抗拒的力道傳來,腳下頓時一浮,向旁踉蹌一步方才站穩。
“意到了,勁未純。”寧中則收指,點評道,“《希夷》之靜,非死守不動,乃是寓動於靜,靜待其變,彼勁初發,我勁已生。你守得雖穩,卻失之呆滯,未能洞察先機,隨勢而變。須知‘希夷’之境,非僅不見不聞,更是‘感而遂通’。”
她說著,隨手取過一旁弟子手中的長劍,緩緩演示道:“看仔細了。意存劍先,氣隨念動。敵未動,我已感其勢;敵微動,我已製其機。這旋轉卸力,非為旋轉而旋轉,乃是為尋其隙,導其偏,乃至…反擊其根!”
她長劍輕顫,劃出的圓弧看似緩慢,卻蘊含無數微妙變化,仿佛一個流動的氣場,可包容化解一切來襲之力,又隨時可從中迸發出致命一擊。
陳實看得目眩神迷,心中豁然開朗!原來如此!“以靜製動”並非被動挨打,而是更高層次的掌控和反擊前提!“感而遂通”!這四個字如醍醐灌頂,讓他對《希夷劍法》的理解瞬間提升了一個層次!
“謝寧師叔指點!弟子受教!”陳實深深一揖,由衷感激。
嶽不群撫須微笑:“悟性尚可。望你勤加修習,此行嵩山,多一份實力,便多一份把握。”
“弟子定不負掌門、師叔期望!”
會議散去,眾人各懷心事離去。勞德諾低眉順眼,走在最後,眼中卻閃過一絲焦躁與陰狠。嶽不群的應對策略,尤其是另辟蹊徑調撥藥材,打亂了他的部分計劃。他必須盡快將消息傳遞出去!
是夜,勞德諾並未在房中安歇。他憑借對華山派巡邏哨位的熟悉,悄然潛至後山一處僻靜的懸崖邊。此處人跡罕至,可俯瞰部分山道。他取出一麵小巧的、背後鑄有特殊凹凸紋路的銅鏡,就著微弱的月光,對著山下官道方向,以特定節奏反複反射月光。
片刻後,山下黑暗中,隱約有一點微光閃爍了三下,作為回應。
勞德諾心中一鬆,迅速收起銅鏡,如同鬼魅般消失在山岩陰影之中。他卻不知,遠處更高的一座峰頂岩石後,一道幾乎與夜色融為一體的身影,將這一幕盡收眼底。孫不為師叔麵沉如水,無聲地冷笑一下,身形悄然隱去。
陳實對這一切渾然不知。他回到住處,心潮澎湃,反複回味寧中則的指點。他於燈下再次翻閱《希夷劍法》秘籍,結合日間演練和寧師叔的示範,許多以往晦澀之處頓時豁然開朗。
他不再急於練習招式,而是寧心靜氣,嚐試放空意念,去“感知”燈焰的跳動,去“傾聽”窗外的風聲,去“觸摸”手中長劍那微不可察的震顫…追求那“感而遂通”的玄妙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