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舉起手來!
字數:4390 加入書籤
夕照寺,位於燕京廣渠門大街南麵。
鍾山和林釗華來到這裏的時候,恰逢夕陽西下,通紅的霞光映在寺廟的大紅影壁牆上,照得紅光閃閃,煞是漂亮。
接近下班的時間,路上來往的自行車漸漸多起來,這裏距離人大一分校特別近,一到傍晚,大學生們如同出欄的馬駒,歡叫著擠滿了街道。
就在這樣的時候,人們的動作被夕陽無限拉長,在地上抻出一條條影子。
鍾山就在這裏站著看夕陽和夕照寺,看了半個小時。
林釗華倚在自行車上,把“八達嶺”煙盒倒過來抖,發現再也找不到一支煙時,終於開口了。
“你跑一趟夕照寺,是為了看日落?怎麽混得跟沒見過世麵的遊客似的?”
“還是說,你真的跟佛法有緣,從一個和尚廟出來,還得再找個尼姑庵?”
“什麽和尚尼姑的?”
鍾山反問道,“萬一我是想來看女大學生呢?”
“不能!”
林釗華經驗豐富,“看女學生誰來這兒啊,都奔棉花胡同中戲門口,或者幹脆上電影學院外麵,漂亮的姑娘有的是!”
鍾山樂了,“老林你不都四十多了嗎,還看女學生呐?”
“你這話說的!”
林釗華白他一眼,“六十歲的皇上納宮女,不也找十六七的嗎,我活到多少歲,我也愛看年輕漂亮的!”
鍾山表示完全認同。
倆人看完日落,又邁步在在附近的胡同街巷裏走了一會兒。
七十年代末的胡同,談不到什麽巷陌風情,更沒有風景,多得是雞毛蒜皮、遍地雜物和隨處可見的地震棚。
林釗華雖然嘴上說著沒意思,但也一直綴在鍾山身後。
鍾山來這裏自然不隻是為了看風景,而是為了下一部話劇積累素材。
看了一些實際情況,再想想提綱,他覺得已經積累的差不多了。
畢竟隻是尋求一個情感鏈接,真搞創作,那還得憑記憶力。
跟林釗華作別,約好了等周一去劇院研究選演員的事兒,倆人揮手分道揚鑣。
晚上回到家,王蘊如已經做好了飯,今天格外燉了一鍋豆腐,還罕見的弄了幾塊肉片,菜色不錯,一家人吃得也挺開心。
吃飯的時候,王蘊如端著碗看著鍾山。
“明兒個我跟你爸爸去買個上下鋪,回頭裝好了,你先跟小蘭在裏屋擠擠吧。”
鍾山聞言望向一旁扒拉菜的鍾小蘭。
“小蘭都這麽大了,不方便吧,這合適嗎?”
“哎呀!你是我哥,這有什麽不合適的!”
鍾小蘭停下筷子,滿不在乎地眨眨眼,早沒有了當初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勁頭。
“我都想好了,我睡上鋪,你睡下鋪,你起得又早,反正沒什麽妨礙……”
她嘰嘰喳喳地說著,心裏想的卻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等鍾山這部新話劇寫完,自己又能先睹為快了。
隻是不知道哥哥這劇本什麽時候能發表,偏偏他還不讓自己跟爸媽說,暫時失去了吹牛的機會,實在讓人鬱悶。
吃完了飯,鍾山正把小桌子收起來,鍾友為轉身跑去床底下摸索了半天,掏出一個紙盒遞過來。
“這是我的皮鞋,明天借給你,相親穿得瀟灑點兒。”
鍾山接過來打開一看,皮鞋擦得鋥亮,雖然樣式頗為老舊,但看得出保養得當,穿得也不算多。
他鬆鬆鞋帶,穿上試了試,還算合腳。
那邊鍾友為還在絮絮叨叨的說著,“去了沒必要講什麽物質條件,現在的年輕人都是知識青年,有理想有追求,不一定非要什麽三轉一響加哢嚓,說不定看準你這個人,一眼就相中了……”
所謂三轉一響加哢嚓,其實就是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外加一個相機。
現如今都是單位分房,個人手頭有這些,就算是後世有車有房的好條件了。
鍾山心想就看這兩天自己後媽說起相親時,那欲言又止的表情,說不定這個所謂的“高幹子女”有什麽貓膩呢。
反正明天的策略就是搜、打、撤——到了地方“搜索”相親對象,跟對方“打”個招呼就抓緊“撤”。
隻可惜沒有自行車,不然還能撤得快一點。
想著自行車,鍾山心中默默記下來,打算把這事兒提上日程。
不過急是急不得,畢竟這年頭買車還需要票證,一張自行車票也挺金貴,不好淘換。
翌日清早,走廊的嘈雜聲音把鍾山叫醒。
洗漱回來,他反手把鋪蓋卷紮起來拿進裏屋,估計晚上就在這裏睡了。
鍾小蘭見鍾山走進來,心知他今天要去相親,於是狗腿地湊過來遞上一瓶“麵友”雪花膏。
“哥,抹點兒吧,這個香!”
在這個年代,男人唯一的護膚品大約就是自來水,所以抹點雪花膏也算不錯了。
鍾山也不客氣,接過來打開蓋?了一指頭,揉開了抹在臉上。
鍾小蘭打量著他,歎息道,“可惜家裏沒有發蠟,我聽說頭上抹點那個,特精神。”
鍾山心想,我還抹斯丹康呢!捯飭得油頭粉麵有必要嗎?
一家人對付完早餐,鍾山湊到門後的鏡子邊整整衣領,照舊背上自己的破帆布包,擺擺手出了門。
從甘家口坐上車一路向南,再向東,終於到了陶然亭。
若論燕京的相親勝地,後世也許有很多答案,但是在七十年代末,實際上大家的選擇麵並不多,見麵往往就是安排在公園。
這年頭住房緊張,年輕人更是沒有自己的空間,在一眾公共場所中,地麵寬廣、幽靜的公園顯然是談情說愛的最佳選擇之一。
作為燕京市最早建成的大公園之一,陶然亭不僅麵積大,還難得的有一片水麵,自然成了優先選項。
鍾山走進公園,邁步一路閑逛,不多時就走到了高君宇烈士墓前。
這年頭沒手機,雙方又無人帶領,約定的地點自然要選擇顯眼的地方,所以大家都愛去烈士墓、教員的雕像、城門樓子旁邊。
鍾山到的時候,烈士墓前麵已經有幾個男男女女在那裏繞圈子。
看到鍾山走過來,幾個年輕女子都開始鬼鬼祟祟的偷看辨認,還有一個過來問了名字。
得到了否定答案之後,那姑娘顯然有些失望。
至於成功組隊的男女,基本都從此地光速離開,拉開距離。
革命子女談戀愛,當著烈士們的麵倒沒什麽,讓別人偷聽去就不好了。
鍾山按著介紹提示搜索一圈,沒發現目標,幹脆跑到不遠處湖邊的長椅坐下,吹起了春風。
此時日上三竿,早春的柳枝隨風飛舞,露出不少男男女女的身影。
鍾山一開始還偶爾回頭看看,後來隻顧著思考著正在寫的劇本,早已把搜打撤的計劃拋在腦後。
不知過了多久,鍾山正想到關鍵處,忽然一個冰冷的圓筒抵在了他的後腦勺。
一個刻意壓低的聲音響起:“不要動!舉起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