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丁香花開呀開

字數:5939   加入書籤

A+A-


    人間四月,法源寺的丁香花終於開了。
    此時的法源寺裏遊人如織,不再是鍾山上次來時的靜謐。
    寺廟是個好道場,各路人等都曾在此流連。
    拋開《法源寺》話劇裏的人物不談,袁崇煥曾停靈此處,齊白石在此衰年變法,而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或許就帶著丁香的影子。
    鍾山跟林釗華邁步進來的時候,庭院裏所有人動作整齊劃一,都仰著頭觀望,保持一個姿勢直到脖子酸了為止。
    抬眼望去,粉紫色的花朵掛滿枝頭,如同繁星點點,丁香花開得正好。
    恰巧此時寺廟內的海棠花也在盛開,兩種花朵一濃一淺,相映成趣,偶爾有微風吹過,紅牆黛瓦間花香襲人。
    倆人往裏走,就見一個遊客搖頭晃腦地讚歎,“真漂亮啊,法源寺丁香不愧是京城四大花事之首!”
    林釗華聽到這話直接咧嘴笑了。
    鍾山歪頭看他,林釗華笑道,“一看就是附庸風雅。”
    “怎麽說?”
    林釗華解釋道:“我雖然老家是天津的,可也知道一些舊事。
    “過去燕京城確實有四大花事,講的是四座廟、四種花:崇效寺的牡丹,極樂寺的海棠,天寧寺的芍藥和法源寺的丁香,不過現如今崇效寺和極樂寺早沒了,天寧寺也沒芍藥了,這法源寺的丁香,別說四大花事之首,你說他是第幾都成!”
    他說話聲音不大,但卻穩穩當當送到剛才那人的耳朵裏,引得那人麵色變幻,一陣尷尬,慌忙離去,這情景反倒是把鍾山逗樂了。
    倆人邁步向裏走,找了個素淨地方坐下。
    林釗華從包裏掏出劇本,眼神認真起來。
    “我得先跟你說明白,話劇劇本雖然是你寫的,但是導演的工作是我來做,你別指手畫腳。”
    鍾山聞言不置可否,隻說“這要看你想怎麽做。”
    林釗華也不繼續這個話題,隻是翻開劇本跟鍾山討論起其中的細節。
    “咱們先從置景說起吧,說實話,《法源寺》這戲是臨時加進來的,雖然給了半年時間籌備,但院裏能撥多少經費,不好說,所以場景盡量簡單一些。”
    “反正你這個故事都是在法源寺發生,幹脆就拉一個背景布,畫上法源寺的寺廟大殿,再加個法海真源的牌匾,從頭到尾一個樣,怎麽樣?”
    鍾山並無意見,“行!”
    “服裝方麵,之前茶館有一些備選的清代服裝,應該還可以用,這樣就做一些官服,還可以省一些費用。”
    “行!”
    林釗華一連提了幾個問題,鍾山都毫無意見,林釗華見狀,隻覺得非常滿意。
    說完了硬件問題,他開始大膽闡述自己的創意。
    “雖然你這個故事後來編輯修改了幕間過度,但是我覺得還是不要拉幕,到時候燈光一黑,裝置組直接推布景和道具,盡量縮短換道具的環節,把情節拉得更緊湊一點。”
    沒想到鍾山這次卻搖了搖頭。
    正當林釗華以為鍾山不同意的時候,鍾山卻說,“你的想法固然不錯,但是不妨大膽一些。”
    林釗華頓時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不一樣。
    平日裏他在院裏排戲,每當有些新點子,所有人都勸他“這樣不行”、“那樣不行”,或者幹脆說“沒必要糾結”。天長日久,林釗華在人藝已經成了知名刺兒頭。
    萬萬沒想到,自己這種“點子王”居然有一天被人認為不夠大膽。
    這倒是從未有過的全新體驗。
    林釗華挑眉,“那你的意思是?”
    “其實我覺得豈止是不要拉幕,連光都沒必要打得太黑,分出主次來就行,前麵該說話說話,後麵該幹活幹活。”
    “啊?”林釗華愣了,“那不全露了嗎?”
    在話劇舞台上,非表演人員在舞台上行走,幾乎可以算是舞台事故了。
    鍾山一攤手,“本來場景就是寺廟一群沙彌打掃寺廟、接待香客,既然如此,安排‘沙彌’們搬搬椅子,推推屏風,隻要裝置組穿上和尚衣服,頭發剃短一些,在廟裏搬東西難道不是很合理嗎?”
    林釗華眼前一亮,不過還是有些遲疑,“是不是容易出戲啊?”
    鍾山看著他笑而不語。
    林釗華立刻反應過來,直拍自己腦門。
    “我怎麽給忘了,出戲也是《法源寺》的一部分,間離嘛!”
    想到這裏他的思路頓時開闊起來,仿佛鑽出隧道,忽然看到了大片的原野。
    “這一幕,直接讓住持給康有為拿話筒……這一幕,慈禧坐的位置靠後,讓異稟直接給她遞麥克風……等到陣營切換的時候,幹脆就讓他們自己搬著椅子到處走……”
    鍾山笑道,“第一幕光緒退場的時候,還可以讓他迎著一大堆太師椅走一步停一步,慢慢地看著其他人把椅子搬走。”
    “妙!妙啊!這正好能表現出光緒變法維新所麵臨的的重重阻礙,以及他無法自己排除困難的窘境……”
    林釗華的眼神越來越亮,表情越來越興奮,看樣子恨不能馬上飛回首都劇場開始排練。
    他看著頭頂的丁香花,忽然又說道,“要不然弄上個道具丁香花樹,到時候異稟摘花,然後丟下花瓣,緊接著就有曆史人物出現怎麽樣?”
    鍾山立刻搖頭,“十幾二十個人物,都這麽幹,那小和尚成什麽了?林黛玉嗎?”
    一句林黛玉頓時打消了林釗華的念頭,他沉思片刻,點點頭,算是把這個思路砍掉了。
    倆人就這麽你一言我一語,從開篇對到最後,一個個細節思路討論下來,林釗華已經基本對於排戲有了眉目。
    此時已經是下午四點鍾,太陽漸漸偏斜,庭院被春日的暖陽曬了一天,格外舒服。
    林釗華站起身伸了個懶腰,抖擻精神,從兜裏掏出一包“八達嶺”,對著鍾山晃晃,見鍾山擺手,便自顧自地開始吞雲吐霧。
    良久,他掐了煙,“走,找住持去。”
    “啊?”
    “回頭還要帶演員來體驗生活,今天先打個招呼。”
    不得不說,林釗華這人是個全才。
    倆人朝未開放的內院走去,林釗華不知從哪摸出一個工作證和一封介紹信來。
    鍾山伸手要過來看,發現工作證雖然還算正常,但後麵的時間似乎早就過期了,照片卻換過;介紹信下麵的印章更是紅乎乎一片,根本看不清。
    林釗華咧嘴笑道,“甭看了,這章我拿暖壺蓋兒弄的。”
    但憑著這兩樣東西,倆人愣是在幾分鍾之後見到了正在休息的法源寺現任住持。
    住持眉須花白,叫作“明真老法師”。
    這位法師今年已經七十五歲高齡,還兼任佛學院副院長,平日裏鑽研佛法,多有著作,妥妥的“研究僧”。
    林釗華見到明真老法師,並不馬上講出來意,反而說道,“法師,我關於佛法有一些問題想要請教。”
    明真老法師睜開老邁的眼睛,看看林釗華和鍾山,又看看一旁的知客僧,有些疑惑。
    那表情仿佛在說,“剛才不是說話劇團的嗎,怎麽還講上佛法了?”
    不過這話顯然沒說出口,明真和尚還是秉承了職業法師的優良傳統。
    “施主不妨講講。”
    “有人跟我說,出世入世,為眾生舍身,此即回向人間,如何解釋?”
    “他認為這種回向後的舍身才是真正的佛教,是這樣嗎?”
    鍾山聽聞,心中暗笑,這不就是話劇裏的台詞嘛,原來林釗華憋著在這兒找答案呢。
    明真老法師聞言頓時認真起來。
    “以小回大,以事向理,是為見緣起,即見法,即見佛。”
    “至於回向後的舍身,便是成菩薩者重返人世,一如地藏王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為佛,奉獻自己,是功德無量之源。”
    看看林釗華,他解釋道,“如果像你說的,出世後再入世,回向人間,為了世間的人舍棄自己的一切,可以說那這個人就已經成佛了。”
    林釗華點點頭,像模像樣的說了一句“阿彌陀佛。”
    明真老法師又追問道,“這句話很有佛性,不知是誰說的?”
    林釗華伸手指指一旁的鍾山。“他。”
    鍾山心想,你應該說譚嗣同才對。
    明真老法師聞言,慢慢走到鍾山旁邊,打量一番,似乎驚訝於他的年輕。
    老法師行了一禮,“施主看來跟佛有緣,要不要試試出家?或者來佛學院修行一段時間?”
    林釗華見狀,眼睛都瞪圓了。
    鍾山連忙擺手,“我不出家,我回家。”
    明真老法師聞言笑笑,也不繼續規勸,隻是口誦阿彌陀佛。
    林釗華這才想起來正事兒還沒辦呢。
    一番交代過後,老法師對於這些俗事並無意見,不過聽說排的話劇就叫《法源寺》還是挺高興,說等排出來了,一定要告訴寺裏,他買票去看。
    嗯,意向觀眾+1。
    等到倆人走出法源寺,林釗華還在為剛才老法師的言辭驚歎。
    他本來就是想試試看鍾山是不是在台詞裏亂寫,沒想到住持的評價這麽高!
    這個鍾山,果然有點東西。
    走出法源寺門口,推上自行車,此時夕陽漸漸沉落,林釗華扭頭問道,“你家在哪,我把你送回去?”
    鍾山笑笑,“是我自己把自己送回去吧?”
    “那不重要。”
    鍾山抬頭看看太陽,想想好不容易出來一趟,幹脆說道,“先不回家,咱們先去另外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