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你怎麽染上詩歌了?

字數:6806   加入書籤

A+A-


    燕影廠的一個小辦公室裏,王好未端詳著手中的《夕照街》電影劇本。
    “人才!真是人才!”
    她看著鍾山,嘖嘖稱奇,“說實話,我也接觸過一些話劇界的大劇作家,他們做起話劇來輕車熟路,但是等到了寫電影劇本的時候,卻往往要跌跟頭。
    “就跟騎慣了自行車的人反而不會騎三輪車一樣。”
    她一邊說,一邊翻著手中的劇本,“但是你好像根本沒這個問題!”
    眼前這部《夕照街》的電影劇本,相比話劇簡直是兩個天地。
    電影裏,不僅一下子把人物豐富為了三個四合院,通過過更多的細節場景刻畫出了人物性格。
    除此之外,甚至增加了一條中年人的情感線,讓這個原本偏向於探討待業青年的話劇轉變成了一個覆蓋了各個年齡段的生活畫卷。
    鍾山隻是笑笑,心想我要是抄都抄不明白那真別混了。
    看罷劇本,王好未起身拉著他,下了一層樓,來到了製片廠文學策劃部的辦公室。
    “老江!你看我給你帶誰來了!”
    “什麽老江老江!咱倆不都是40年的嗎?”
    對麵一個中年人放下筆,一臉無奈地揚起頭。
    王好未也不跟他拌嘴,隻是拉著鍾山做介紹。
    原來此人名叫江淮延,是燕影廠文學策劃部的主任,製片廠電影製作的劇本工作都要從他這裏走一遭。
    鍾山看著這人,隻覺得眉眼間有些熟悉,卻想不起來哪裏見過。
    江淮延一聽來人是鍾山,果然高興起來。
    “我之前去看《法源寺》的時候,就特別想見見你,那台詞,漂亮得跟做夢一樣!”
    他打量著鍾山,嘖嘖稱奇,“真年輕啊!看著你,我就覺得自己老了。”
    “那你還不承認你是老江?”
    一旁的“老王”揶揄道。
    “一邊去~”
    江淮延伸手拿過夕照街的劇本,招呼兩人坐下,自己低頭看了起來。
    電影劇本並不長,江淮延粗粗看完,不過用了二十分鍾。
    看完劇本,他長歎一聲,“慚愧啊!”
    “說來可笑,當初廠裏決定改編你的《夕照街》,我也是去看過話劇的,當時想的是可能要改變,所以回來我就先寫了一稿,現在跟你這個一比……”
    他搖搖頭,“好像李鬼見了李逵!”
    “您客氣!”
    鍾山謙虛道,“要是有不合適的地方,還需要您修改!”
    江淮延點點頭,看看一旁欲言又止的王好未,“甭使眼色啦!我這就給你走流程!”
    “嗨!老江你看你說的,大家一個廠哪有這麽多事……”
    王好未嘴上說得輕巧,眼裏卻不含糊。
    放下劇本,她眼看著江淮延打完了報告,這才領著鍾山告辭。
    倆人出了辦公樓,鍾山告辭的時候,隨口問道,“這報告打上去,接下來是什麽流程?”
    王好未有些尷尬。
    “你寫劇本的速度太快,之前的拍攝計劃報上去,現在還沒批完呢!現在算是同步進行。”
    說罷,她又補充道,“不過不用擔心,廠長既然支持肯定沒問題,就是這劇本費用,還要等資金批下來……”
    鍾山倒也不著急,跟王好未擺擺手,蹬著車子出了燕影廠大門。
    燕影廠位於北三環,鍾山幹脆往右一拐,朝著燕京大學的方向去了。
    正好今天無事,不妨去探望一下久未回家的妹妹,順便看看鄭小龍的《法源寺》排練的如何了。
    法源寺的排練場地很不好找。
    事實上此前鍾山隻拉著譚宗堯來過一次,當時還是鄭小龍領著過去的,此後基本就是譚宗堯自己過來。
    鍾山蹬著自行車在燕京大學的校園裏瞎溜達,把譚宗堯提過的幾個地方繞了個遍,才終於在一片小樹林裏找到了正在排練的眾人。
    推著車子走到跟前的時候,為首的鄭小龍正慷慨激昂地念著譚嗣同的台詞。
    而站在一旁觀看的身影裏,除了譚宗堯,還有一個白胖子。
    鍾山靜悄悄地走到倆人身旁,輕輕拍了拍英答的肩膀。
    原本全神貫注看表演的英答嚇得一哆嗦,剛要喊出聲來,嘴裏就被鍾山塞進一塊栗子糕。
    “嗚嗚……”
    英答被噎得直翻白眼,譚宗堯也扭過了腦袋。
    “鍾山!”
    他眼睛一亮,“你怎麽有空過來了?”
    鍾山笑嘻嘻地把手裏提著的栗子糕分給譚宗堯一塊,“正好沒事兒,過來看看我妹妹。你們排得怎麽樣了?”
    “不怎麽樣,有的情緒不夠,有的就太過頭!不過都是聰明人,台詞跟走位都記得差不多了!”
    譚宗堯接過栗子糕咬了一口,“謔,還挺熱乎呢!”
    鍾山笑笑看著一臉滿足的譚宗堯,心裏明白得很。
    雖然這哥們嘴上常常吐槽,但實際卻是個刀子嘴豆腐心,教的時候是真用心,也特別熱情。
    本來鍾山當初答應鄭小龍這事兒,想的是拉著譚宗堯來一次就罷手。
    哪成想譚宗堯自己特別用心,周末有空就往燕大跑,每次去了,回到人藝還要跟鍾山複述一遍經曆,簡直不要太貼心。
    用譚宗堯自己的話說,“跟學生在一起的時候,渾身都覺得年輕。”
    此時英答終於把嘴裏的栗子糕咽了下去,長出一口氣,他沒空埋怨,反倒是狗腿地八卦起來。
    “鍾編劇,你妹妹也在燕大?什麽係的?”
    “外語,你呢?考到哪了?”
    英答訕訕地笑道,“我分兒太低,報了個心理學,沒想到瞎貓碰上死耗子。”
    此時鄭小龍台詞說完,譚宗堯招呼一聲。
    “過來吃栗子糕!”
    這話比什麽都管用,大夥戲也不排了,呼啦一下子湊過來。
    燕京大學的學生都不是傻蛋,這些人分著栗子糕,也是左一個“感謝鍾編劇!”,右一個“鍾兄弟真帥!”,給鍾山一種前世主播感謝打賞的錯覺。
    鄭小龍捏著一塊栗子糕吃著,聽說鍾山是來找鍾小蘭的,伸手給他指路,“早晨我碰見她一回,去博雅塔看人念詩去了。”
    鍾山聞言,幹脆把手裏的栗子糕都遞給英答,轉身推車去找鍾小蘭。
    此時是日掛中天,無風的秋日溫暖舒服,鍾山蹬著自行車一路到了博雅塔附近,把車停在檔案館門口,邁步朝塔下走去。
    博雅塔這名字說得好聽,實際上內部是一個水塔,隻不過矗立在校園裏實在突兀,於是乎把外形造成了磚塔模樣。
    這裏毗鄰未名湖,秋日的光把樹葉照成繽紛的暖色,下麵則是一群青年男女,熱情的朗誦詩歌。
    如果一定要給現如今的文學類型排個高下的話,拋開藝術水平不談,詩歌的流量肯定是第一。
    1979年3月,《詩刊》上同時發表了北島的《今天》和舒婷的《致橡樹》,朦朧詩開始登上舞台中央。
    雖然受到了很多主流批評乃至冷遇,但朦朧詩還是像點燃野草的火把,一下子讓詩壇熱鬧起來。
    這個年代,好的詩歌甚至能夠換一頓飯吃,更有青年詩人僅憑朗誦詩歌就可以坐上火車旅行,暢通無阻,可以說頗有盛唐遺風。
    而最追捧詩歌的就是大學生。
    作詩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有文化的表現。
    而詩歌的內容短而有力,極其適合朗誦,隻要站在人群中央來上這麽幾句,立刻就能得到異性的青睞,還有什麽比這成本更低、更能裝逼的體驗嗎?
    一時間,大學裏遍地都是詩人。
    此刻,正有一名男“詩人”站在人群之中,慷慨激昂地朗誦著自己的詩歌。
    “讓地上的風吹散天上的雲,讓天上的雲聚成奔流的雷,讓……”
    朗誦到高潮處,他忽然喊破了音,顯得有些滑稽。
    即便如此,圍觀的人群中,一個紮著麻花辮的姑娘依舊聽得如癡如醉。
    鍾山從後麵擠進來,站在鍾小蘭旁邊,看著自己這個妹妹毫無察覺,依舊沉浸在詩歌當中的樣子,心中有點奇怪。
    明明當初在家裏,鍾友為要念詩的時候,大家不是一起抵製的嗎?
    怎麽到了大學裏,聽男同學念這些東西就能接受了?
    這到底是喜歡詩歌還是喜歡男同學?
    認真聽了兩句男同學的詩歌,鍾山搖搖頭,忽然覺得汪國真的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
    後者九十年代在國內火過一段時間,但是被詩人們廣泛的批評為“缺乏藝術深度”。
    但那好歹也是詩不是?眼前這是什麽?
    他幹脆拿胳膊拐拐鍾小蘭,“走吧?”
    鍾小蘭扭頭一看,頓時驚喜萬分。
    “哥,你怎麽來了?”
    “還好我來了!”
    鍾山故意皺著眉頭,“要不然我都不知道,你現在居然染上詩歌了!”
    鍾小蘭被鍾山的話逗樂了,好奇道,“什麽叫染上詩歌?”
    鍾山隻是吐槽,“你知不知道染上詩歌多麽可怕?茶不思、飯不想、尋章摘句、推敲琢磨,這玩意兒要命得很,你看這哥們兒,不說別的,恐怕一會兒嗓子就要啞了。”
    倆人正說著,男生朗誦的時候忽然聲音劈叉,鍾小蘭頓時樂了。
    她偏頭問道,“那你覺得他這首詩怎麽樣?”
    “你真想知道?”
    “真想知道。”
    鍾山湊過去附耳說道:“朗誦得很熱情,但也隻有熱情。除此之外嘛,前言不搭後語、象征空洞無物,既談不上思想性,也沒有韻律,可以說是漏洞百出。”
    其實鍾山根本沒聽完這首詩,不過他這句評論,幾乎就是現代詩的通病,說出來絕對沒錯。
    鍾小蘭頻頻點頭,嘟囔道,“可惜了,我還想學學怎麽寫詩呢。”
    “學這個幹嘛?”
    “同學都在寫啊……”
    “別!千萬別!你要是寫詩,以後你在家裏跟老鍾同誌對著念詩,那誰受得了?”
    鍾山吐槽道,“真寫成那樣,還出來朗誦,老鍾家的臉就要丟光了!”
    誰知此言一出,附近的學生們都扭頭望著他。
    一個女同學不忿道,“同學,詩歌是藝術,怎麽就丟臉了?嫌丟臉那你擠進來幹嘛?不喜歡就請走開!”
    “不好意思剛才擠到你了,我們給你騰位置!”
    鍾山也不解釋,隻是嗬嗬一笑,隨口道了個歉,拽著鍾小蘭就往外走。
    哪知剛走出人群,後麵忽然有一個人高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