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1章 阿三想進攻?

字數:3551   加入書籤

A+A-


    龍國前線指揮部,拉撒。
    與阿三總理府的壓抑慌亂相比,這裏的氣氛雖然緊張,卻井然有序,帶著一種勝券在握的沉穩。
    “報告!”一名作戰參謀拿著剛收到的情報匯總,走到副總指揮朱鐵軍和總指揮楊德誌麵前。
    “根據無人機偵察和電子偵聽綜合分析,阿三的兵力調動有些奇怪。”
    參謀指著沙盤上幾個新出現的藍色箭頭。
    “他們的幾個主力山地師,沒有像預想中那樣全麵收縮固守二線預設陣地,反而在向這幾個區域機動……看其態勢和集結方向,似乎……想發起進攻?”
    話音落下,指揮部內幾位高級指揮官麵色都愣了一下,隨即露出幾分古怪的神色。
    “進攻?”朱鐵軍摸了摸下巴,眉頭微蹙,“在這種時候?他們一線剛被打崩,士氣低落,不想著怎麽穩住防線,還敢主動進攻?會不會有什麽陰謀?”
    楊德誌沒有立刻回答,目光銳利地掃過沙盤上敵我態勢。
    代表龍國的紅色箭頭已經深深嵌入原本的藍色區域,並且還在穩步向前推進。
    他沉吟片刻,緩緩點頭:
    “不管有沒有陰謀,謹慎一些總沒錯。我們在首日取得的戰果已經足夠巨大,戰線推進速度也超出了預期。”
    他頓了頓,做出決斷:
    “命令東西兩線所有攻擊部隊,暫緩攻勢,利用夜色掩護,就地轉入防禦態勢,抓緊時間打掃戰場,清剿殘餘的阿三散兵遊勇,鞏固既得陣地!”
    “是!”幾名作戰參謀聞言,立刻領命,回到各自的崗位開始緊張地製作和傳達具體的作戰命令。
    指揮部內,電台的滴答聲和參謀人員低聲交流的聲音再次響起,一切都在高效運轉。
    ……
    指揮部不遠處,臨時劃出的後勤技術保障區域。
    這裏同樣燈火通明,數十名從“鑄劍”工程總部跟隨而來的技術專家們徹夜未眠。
    他們不是在維修裝備,而是在緊張地匯總、分析著從一線部隊反饋回來的、關於各類新式裝備在首日高強度實戰中暴露出的問題。
    馮鑒真坐在一張簡易的行軍桌後,麵前攤開著幾份剛剛整理出來的初步報告。
    他神情專注,聽著各項目負責人的匯報。
    “‘雪豹’主戰坦克高原特化型,動力係統、火力係統表現穩定,超出預期。但部分車輛在極限坡度攀爬時,履帶防滑齒有輕微變形現象,建議後續批次采用強度更高的特種合金。”
    “‘雲中虎’重型步戰車,機動性和防護性得到前線部隊高度評價。主要問題集中在遙控武器站的觀瞄係統上,在劇烈顛簸環境下,穩定跟蹤移動目標的精度有約百分之五的下降,需要優化減震算法。”
    “‘山駝’重型運輸直升機,投送能力和高原適應性完美,未報告重大故障。隻是有兩架次的機組反映,在極限載荷、超低空突防時,主減速器的滑油溫度監控報警比平原測試時更敏感,雖未超限,但建議加強監控或後續更換更大散熱麵積的冷卻器。”
    馮鑒真微微頷首,這些問題都在預料之中,而且都屬於可以快速解決的細節範疇,不影響大局。
    他目光轉向“獵鷹者”武裝直升機項目的總負責人劉太行。
    劉太行推了推眼鏡,開口道:
    “馮總師,‘獵鷹者’的表現堪稱完美!低空機動性、火力精準度、戰場生存能力都得到了陸航部隊的一致讚譽!可以說,首戰告捷,它居功至偉!”
    他先是肯定了一番,隨即話鋒一轉,語氣帶著些斟酌:
    “不過……也有幾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提出,雖然‘獵鷹者’相比我們之前的型號噪音已經降低了很多,但在超低空突襲,尤其是夜間貼地飛行時,旋翼和發動機的噪音在寂靜的山穀中還是顯得有些……明顯。”
    他看向馮鑒真,試探性地問道:
    “他們建議,技術上如果可能的話,能不能想辦法把噪音再降低一些?這樣在發起攻擊時,能擁有更大的突然性,生存能力也會進一步提升。”
    這話一出,旁邊幾位其他項目的負責人也都豎起了耳朵。
    降低直升機噪音,這可是世界性的難題!
    馮鑒真聞言,臉上沒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似乎早已思考過這個問題。
    他沉吟了不到三秒鍾,目光平靜地看向劉太行,開口問道:
    “在設計之初,聲學隱身應該已經納入考量了吧?”
    劉太行連忙點頭,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是的,馮總師。我們已經采用了最先進的旋翼槳葉設計和發動機減震措施,目前的噪音水平相比國際同類型號,已經低了至少十個分貝。想要再顯著降低……很難,幾乎觸及現有材料和技術框架下的理論極限了。”
    馮鑒真微微點頭,表示理解。
    但他隨即用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麵,語氣平和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
    “理論極限是用來打破的。或許可以從這三個方麵著手考慮——”
    他語速不快,卻字字清晰,仿佛在陳述一個早已構思成熟的方案:
    “第一,主旋翼變速係統。設計一套隨飛行狀態實時調節轉速的智能係統,在突襲階段主動降低轉速,犧牲少量升力換取槳葉渦流噪音的降低,初步預估,可實現峰值噪音降低約65分貝。”
    “第二,機械噪音抑製。在發動機艙和傳動結構關鍵節點,加裝我們正在實驗室階段的‘鉛乙烯基複合消聲矩陣’,配合重新設計的聲學擋板,預計能抑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高頻機械噪音。”
    “第三,低頻振動波處理。為尾槳和操縱係統加裝特製的‘亥姆霍茲共振’降噪罩,專門針對那些難以隔絕的低頻振動波,將其吸收或轉化。”
    他頓了頓,總結道:
    “三項技術若能實現工程化整合,我有把握將‘獵鷹者’在低空突襲模式下的整體噪音水平,再降低一個數量級,穩定控製在45分貝以下。屆時,它在敵人聽覺範圍內的被發現距離,將縮短到現在的三分之一甚至更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