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改造受限(四更)

字數:3424   加入書籤

A+A-


    廢鎮地下的工坊內,陳瑜有些情緒焦躁,因為他
    的改造進程嚴重滯後於最初的完美規劃。
    阻礙並非來自技術層麵的理解不足或設計缺陷,而是源於一個冰冷的現實:這個賽博朋克世界並非資源豐沛、工業體係完備的戰錘鑄造世界,他此刻所在的也絕非那配備頂級設施與自動化仆從的專屬工坊。
    關鍵材料的普遍匱乏,嚴重限製了他將藍圖轉化為實物的能力,成為推進過程中無法繞開的障礙。
    為此,他不得不投入遠超預估的時間與精力。
    那些本應由標準化流水線生產、精度極高的植入用仿生部件,現在需要他親手製作。
    他隻能利用手頭有限的設備,以及曼恩團隊搜集來的、品質參差不齊的基礎材料,進行繁瑣的手工打造。
    從基礎結構的塑形、內部微電路的蝕刻,到生物相容性塗層的噴塗與固化,每一步都必須親力親為,細致監控。
    這極大地消耗了他原本可用於核心研究或更複雜係統整合的時間。
    更嚴重的影響在於基礎戰略資源的缺失。
    精金、陶鋼——這些在戰錘宇宙構成高級護甲與武器基材的核心素材,在這個世界的已知材料庫中幾乎不見蹤影。
    沒有這些具備特殊原子結構、能夠高效傳導能量或抵禦極端衝擊的理想材料,許多設計性能指標便無從談起,迫使他在每個環節都進行性能妥協,進一步加劇了工作的複雜性與耗時。
    精金和陶鋼在戰錘世界雖然也算稀缺物資,但對一位擁有一定地位的機械神甫而言,隻要開口就能從鑄造世界的資源調配中獲取。
    即便是更稀有的耀金,陳瑜憑借過往的功績與關係網也並非完全無法觸及。
    但在這個科技樹點歪了的陌生星球,這些在銀河許多地方司空見慣的材料,卻變得極其罕見,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於本土已知的科技樹內。
    陳瑜的記憶數據庫中儲存著陶鋼的合成配方以及精金的初步冶煉工藝。
    陶鋼需要特定鐵礦基底與一係列複雜催化劑在高溫高壓下反應生成;精金的提取則更為麻煩,需從某些特殊的小行星礦物中獲取,其原子結構異常穩定,加工難度極高。
    然而,知曉方法不等於能夠實現。
    缺乏最基礎的原材料,以及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所必需的高溫熔爐與重力場控製器,讓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他嚐試過用本地的一些高強度合金進行替代,但測試結果均不理想,要麽密度過大影響機動性,要麽防護性能遠低於預期。
    最終,他不得不全麵調整設計方案,轉向采用性能稍遜、但能在本土獲取或合成的複合材料,以替代精金與陶鋼這些理想素材。
    主體結構方麵,他選用了高密度鈦鉭聚合物作為核心框架。
    這種材料雖然能量傳導效率不及精金,但其強度重量比在本地科技水平下已屬優異,能為機體提供堅實且相對輕量的支撐。
    為了提升關鍵部位的韌性與抗疲勞特性,陳瑜嚐試將曼恩小隊從生物科技運輸車隊中截獲的某種特殊生物材料,以特定比例和編織方式摻入聚合物基體。
    這種經過基因編輯培育的高強度生物纖維,展現出非凡的能量阻尼特性和結構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主體材料在極端負荷下的不足。
    護甲係統采用了更為複雜的多層複合嵌套構型。
    最外層是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硬化陶瓷鍍層,主要負責應對高速衝擊和能量武器的直射。
    中間層使用了曼恩團隊從某處廢棄軍事基地找到的貧鈾裝甲板,雖經陳瑜重新固熔處理以提升結構一致性並降低毒性,其固有的輻射特性仍需額外工序進行有效屏蔽。
    最內層則結合了具有自我修複能力的生物活性凝膠與形狀記憶金屬網,旨在吸收剩餘衝擊力、緩衝震動,並在受損後一定程度上自動彌合裂縫或恢複形變。
    這一係列基於本地條件的替代方案,雖然在實驗室模擬中勉強達到了基礎防禦指標,但其代價也很明顯。
    整體構件的重量超出了原設計預算,影響了理論上的極限機動性。
    散熱效率因材料導熱性不足而大打折扣,對持續高烈度作戰構成潛在製約。
    更重要的是,能量在通過這些非理想材料傳遞時損耗顯著增加,使得諸如音速刃等依賴高效供能的武器係統,其威力和持續作戰時間都受到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這種全麵的技術妥協,在陳瑜精密運轉的邏輯核心中激起了一陣近乎尖銳的煩躁。
    對一位機械神甫而言,純粹的研究瓶頸或實驗失敗本不足為慮,那是探尋真理之路上必然的墊腳石。
    然而,當下境況截然不同。
    他腦海中烙印著清晰的技術藍圖,每一個構件的理想參數、每一處能量回路的完美形態都了然於胸,卻受困於外部資源匱乏這等近乎原始的障礙。
    這種無力感並非源於知識的迷霧,而是源於物質的貧瘠,如同一位技藝卓絕的大師被剝奪了慣用的工具和材料,被迫使用粗鈍的替代品去雕琢完美造物。
    一種被無形鎖鏈束縛的憋屈感,混雜著對極低效率狀態的深刻厭惡,在他那通常隻由冰冷數據和絕對理性主導的思維深處湧動,如同穩定數據湖麵驟然掀起的異常波紋,格外刺眼且令人不適。
    盡管如此,煩躁的情緒並未撼動他執行計劃的決心。
    陳瑜以強大意誌力將這股不協調的波動壓製下去,迫使自己回歸絕對理性框架。
    他依照那份充滿妥協條款的調整方案,調動工坊內每一個可用加工單元,以近乎苛刻的精度,小心翼翼地操作著那些不盡人意的材料,按部就班地推進對莫厄爾中尉的改造流程。
    每一次微型伺服馬達的驅動,每一次激光焊接點的校準,每一次神經接口與仿生纖維的對接,他都全神貫注,力求在有限條件下達到理論上的最優解。
    當最後一塊質感與人類肌膚無異的仿生合成表皮被精準貼合在莫厄爾的胸腔區域,完美遮掩住其下穩定運行、提供澎湃動力的小型化等離子反應堆時,這項充滿掣肘的改造工程,終於宣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