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陳瑜的風格(五更)
字數:3415 加入書籤
盡管這具“尋鏽者”原型機在陳瑜眼中充滿了妥協與缺陷,遠未達到機械教標準刺客應有的完美狀態。
但不可否認,與改造前那個係統整合低下、隱患重重的軍用科技實驗體相比,莫厄爾的實力已發生了質的飛躍。
最顯著的改善體現在神經係統。
陳瑜植入的、融合了流竄AI高效邏輯協議的機械教標準神經織網,徹底取代了原先那些排異嚴重、信號延遲的劣質接口。
如今,莫厄爾的每一個意念都能幾乎無延遲地傳遞至身體末梢。
那種因植入體超負荷運轉而產生的、如同鋼針持續穿刺般的神經劇痛,已徹底消失。
她感到大腦前所未有的清晰,對身體的控製如臂使指,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枷鎖。
自接受軍用科技的改造以來,她的身體從未感覺如此協調與輕鬆。
蘇醒後的莫厄爾並未失去記憶。
她依然記得自己作為軍用科技中尉的經曆,記得那些嚴酷的訓練和血腥的任務。
經過陳瑜的深度改造,配合神經織網持續釋放的特定信息素與調節電信號頻率,莫厄爾的精神層麵發生了潛移默化的重塑。
她原本對軍用科技的效忠已被徹底扭轉,如今牢固地錨定在陳瑜,這位她的創造者與主人身上。
陳瑜在此處的處理與其他機械神甫有所不同。
他並未對莫厄爾的大腦進行物理層麵的徹底改造,沒有切除所謂的“不必要”情感區域,也未安裝那種扼殺一切自主思維、強製絕對服從的行為控製模塊。
當然,出於最基本的謹慎,他在莫厄爾的神經中樞深處埋設了數個後門程序。
必要時,他可直接接管她的身體,操控其行動,或強製執行特定指令。
但對於她本身的自主意識、思考能力及戰場判斷力,陳瑜選擇了最大限度的保留。
這並非出於對生命的尊重或對莫厄爾個人的特殊關照。
在陳瑜的價值體係中,效率至上。
他觀察到,戰錘世界的許多同僚對下屬有著近乎偏執的掌控欲,恨不能將所有護教軍都變得如同智控機兵般絕對聽話。
為此,他們大量使用行為控製模塊,完全剝奪士兵的自主性,甚至在戰爭中直接進行微觀管理,將其變為毫無主觀能動性的戰爭機器。
與機仆和智控機兵相比,這些護教軍唯一的“特權”,或許就是那點微不足道、隨時可被收回的有限行動自由。
若這些同僚在戰爭指揮上具備卓越天賦,或至少擁有及格線以上的戰術素養,陳瑜或許不會過多置評。
但據他觀察,絕大多數同僚,包括那些專司戰爭指揮的統禦賢者,其指揮模式也嚴重依賴預設數據分析和僵化的邏輯模型,缺乏臨機應變的靈光。
刻板僵硬的指揮,配上被完全扼殺主觀能動性的士兵,在陳瑜看來,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
正因如此,陳瑜雖同樣廣泛使用機仆與護教軍,但他更傾向於在護教軍身上保留一定的自主決策空間。
他允許他們根據戰場實際情況做出臨機決斷,鼓勵他們發揮自身戰術特長。
此舉曾被部分同僚視為異端,認為會導致執行標準不統一,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然而,從長期和宏觀結果來看,陳瑜麾下的部隊往往任務完成度更高,甚至在許多看似絕境的戰鬥中,那些擁有自主意識的護教軍能做出超出數據模型的精彩應對,帶來意想不到的戰果。
他認為,這才是對“人力”資源更為高效的利用方式。
——
改造完成後,陳瑜對莫厄爾進行了一係列基礎性能測試。
結果確認,盡管受限於材料,她的絕對防禦力和部分極限數據未能達到設計峰值,但其速度、敏捷性、神經反應速度以及新武器係統的殺傷力,已遠超改造前水平,賽博精神病的隱患更是被徹底根除。
測試過程中,莫厄爾適應著新的身體與力量。
她感受著背後微型聚變堆提供的澎湃動力在強化肌腱與合金骨骼中奔流,盡管能量傳遞仍有損耗,但依舊澎湃強勁的超出想象。
她體會著音速刃自掌心滑出時,那幾乎無聲卻引動空氣微微扭曲的死亡震顫。
在陳瑜向她簡要說明了團隊當前處境,以及軍用科技與生物科技可能帶來的持續麻煩後,莫厄爾主動請纓。
“主人,”她的聲音透過新生成的、能模擬近乎原生語音的合成聲道傳出,帶著金屬質感,但語氣堅定,“公司本質上是追逐利益的鬣狗,它們覬覦您掌握的力量與知識,如同鬣狗垂涎鮮肉。
但當它們發現,撕咬這塊肉需要付出被利刃貫穿喉嚨的代價,甚至可能崩掉滿口牙時,也會懂得權衡與退讓。”
她說著,輕輕彈出手腕內側隱藏的音速刃,無形的超高頻振動讓周遭空氣微微扭曲,“死亡的威脅,尤其是精準且無法防禦的死亡,往往能最直接地讓它們明白,繼續糾纏的代價遠超其承受能力。”
然而,陳瑜對於單純依靠暗殺進行威懾的效果持保留態度。
他冷靜地分析道:“你的思路有一定道理,但過於簡化。對於公司高層個體,生命固然珍貴,但對於公司這個龐大集體意識而言,一兩個高管的損失,與可能獲取的、足以壟斷市場甚至改變格局的巨大利益相比,往往隻是可接受的‘合理損耗’。
它們會像更換磨損零件一樣處理掉死者,然後繼續尋找機會。單純的殺戮,未必能使其真正退縮。”
他略微停頓,猩紅的光學鏡頭穩定閃爍,進行著更複雜的解釋:“但若將暗殺作為一種明確的信號傳遞手段,情況則有所不同。
通過精準清除一兩個負責此事、具有一定地位但又非不可替代的高管,我們可以傳遞出‘我們有能力隨時取走你們任何人性命’的清晰信息。
這不足以澆滅其貪婪,但足以迫使其回到談判桌前,或至少在采取下一步行動前,進行更漫長、更謹慎的內部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