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暗流湧漕運,招安啟僵局
字數:3308 加入書籤
王倫的指令下得明確而果斷。他將阮氏三兄弟——小二、小五、小七,一同喚至水軍指揮所,指著懸掛的運河漕運圖,目光銳利。
“三位兄弟,如今陸上商路雖通,但命脈所係,仍在漕運。”王倫的手指沿著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劃過,“東京汴梁,百萬人口,皇室貴族,百官衙署,皆賴漕糧供給。此乃朝廷主動脈,亦是其最敏感脆弱之處。”
阮小二凝神細聽,阮小五和阮小七也收斂了平日的跳脫,神色肅然。
王倫繼續道:“我並非要你們立刻截斷漕運,與朝廷全麵開戰。現階段,我們的目標是——暗中掌控所有來往東京的漕運。要能做到,凡北上南下的漕船、商船,皆在我梁山耳目之下,必要時,我可令其通行,亦可令其滯留。但要做得隱秘,如溫水煮蛙,盡量不驚動官府,讓他們即便有所察覺,也抓不住把柄,隻能暗自焦躁。”
他看向阮小二:“漕運司負責摸清各條航線、船隊背景、押運規律,建立關係,或威懾,或利誘,使其為我所用。”
又看向阮小五、阮小七:“水軍營則負責武力保障。挑選精銳,改裝快船,隱匿於水泊港汊、蘆葦蕩中。平時不顯山露水,一旦有船隊不守規矩,或官府派兵護送,便需你們雷霆出擊,以‘水匪’之名,給予教訓,迫其就範。記住,動作要快,下手要狠,完事即走,不留痕跡。”
王倫沉聲道:“漕運司與水軍營需緊密配合,一明一暗,一柔一剛。我要這千裏運河,看似依舊屬於趙宋,實則其脈搏,已悄然握於我梁山之手!此事關乎我梁山錢糧命脈與戰略主動,務必謹慎,亦務必辦成!”
阮氏三兄弟聽得血脈僨張,深知此任之重。阮小二抱拳,聲音沉穩:“哥哥放心,阮小二必理清漕運脈絡,使其漸入我彀中。”
阮小五咧嘴一笑,眼中閃著好鬥的光芒:“哥哥瞧好吧,水上的活兒,俺們兄弟還沒怕過誰!定叫那些不聽話的船隊,有來無回!”
阮小七也摩拳擦掌:“對!讓他們知道,這八百裏水泊,到底誰說了算!”
三人領命而去,梁山水軍的觸角,開始如同無形的水草,向著維係帝國生命的漕運體係,悄然蔓延。
與此同時,朝廷招安使宿元景,在濟州兵馬統製韋忠及五百官兵的“護送”下,抵達了梁山勢力範圍的前沿——原祝家莊地界,如今梁山祝家莊據點管轄下的一處險要關口。
關牆之上,“梁”字大旗迎風招展。守關的是一位步軍都頭,見到官軍旗號,並不驚慌,依照規程,派人出關喊話:“來者可是朝廷招安使?按我梁山規矩,為保境內安寧,所有人員,需解下兵器,方可入關!”
韋忠一聽,頓時勃然大怒!他身為朝廷統製,帶著太尉前來招安,已是屈尊降貴,如今竟要被一群草寇要求繳械?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放肆!”韋忠策馬向前,厲聲喝道,“本官乃濟州兵馬統製,護送宿太尉前來宣旨招安!爾等草寇,安敢如此無禮?速速開關迎接宿太尉,否則大軍一到,踏平你這小小關隘!”
關上都頭不卑不亢,朗聲回道:“這位將軍,此乃我梁山定例,便是天王老子來了,也得守這規矩!入我境內,便需解兵,以確保雙方安全,方便會談。若將軍不願,便請回吧!”
韋忠氣得臉色鐵青,手按劍柄,幾乎就要下令強攻。他身後的官兵也一陣騷動。
“韋統製。”宿元景在車駕中開口,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既是梁山規矩,客隨主便。我等是來宣示天恩,招撫良善,非是來征剿的。動刀動槍,成何體統?”
韋忠憋著一肚子火,卻不敢違逆太尉,隻得恨恨地瞪了關上一眼,下令部隊後退百步紮營,但堅決不肯解除武裝。
局麵一時僵持不下。
最終,還是梁山方麵提出了折中之法。既然官軍不願解兵入關,那便在關前開闊處,臨時搭建帳篷,作為會談之所。
很快,幾頂帳篷立了起來。宿元景隻帶了少數文吏和護衛,步入中間最大的帳篷。韋忠則全身披掛,按劍立於帳外,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周圍梁山士卒,如同隨時準備撲擊的猛虎。
不多時,梁山方麵的人也到了。來的並非王倫,而是朱貴。他依舊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樣,帶著兩名隨從,從容入帳。
“梁山泊朱貴,見過宿太尉。”朱貴拱手行禮,禮數周到,卻並無諂媚之色。
宿元景打量了一下朱貴,見他舉止沉穩,氣度不凡,心中對梁山的觀感又微妙了一分。他示意朱貴坐下,寒暄幾句後,便直入主題,宣讀了朝廷的招安條件。
條件聽起來頗為“優厚”:朝廷赦免梁山眾人過往一切罪責。王倫授蘇州團練使,離開梁山,赴任地方。其餘大小頭領,亦根據情況,分授各地州府兵馬都監、提轄之類的閑散武職,分散安置。梁山士卒願意歸農者,發給路費遣散;願意繼續從軍者,則打散編入各地官軍。
宣讀完,宿元景看著朱貴,緩緩道:“此乃陛下天恩,望王倫寨主及諸位好漢,能體察聖意,早日歸順朝廷,報效國家,也不負一身本事。”
帳內一片寂靜。朱貴臉上的笑容未變,眼神卻深沉了幾分。這條件,看似給了官職,實則是要將梁山徹底瓦解!頭領調離老巢,士卒分散改編,梁山聚義之心、經營之基,將瞬間化為烏有。王倫那個蘇州團練使,更是明升暗降,遠離根基,生死皆操於他人之手。
朱貴心中冷笑,麵上卻不動聲色,起身拱手道:“太尉厚意,朱貴代我家寨主及眾兄弟心領。隻是此事關係重大,需寨主與各位頭領共同商議,不敢擅專。這詔書,朱貴先帶回山寨,稟明寨主後再行回複,如何?”
宿元景也知道此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梁山必然要內部討論,便點了點頭:“理應如此。那本官就在濟州府,靜候佳音。望王寨主能以大局為重,莫負皇恩。”
會談在一種表麵客氣、實則暗流湧動的氛圍中結束。朱貴拿著那份沉甸甸的招安詔書,離開了帳篷,翻身上馬,在一隊梁山騎兵的護衛下,向著梁山本寨疾馳而去。
韋忠看著朱貴遠去的背影,啐了一口,對宿元景道:“太尉,您看這幫賊寇,分明是毫無誠意!依下官之見……”
宿元景擺了擺手,打斷了他,望著巍峨的梁山方向,目光深邃:“且看他們如何回複吧。這梁山,果然不簡單。”
詔書被帶回了梁山,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又一塊石頭,將在聚義廳內,激起怎樣的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