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禦敵於外定方略,廟堂調將布羅網

字數:2834   加入書籤

A+A-


    聚義廳的燈火徹夜未明,核心密議仍在繼續。王倫、林衝、朱貴三人圍在沙盤前,神色凝重。沙盤之上,梁山泊、獨龍崗三莊以及周邊州縣的地理形勢清晰可見。
    “哥哥,”林衝率先開口,手指點在獨龍崗三莊的位置,“此次官軍勢大,若將主戰場放在我梁山本寨或三莊地界,即便獲勝,戰火波及之下,李家莊、扈家莊乃至新建的祝家莊,恐將遭受重創,我等辛苦經營的基業、安置的流民、興建的工坊,都可能毀於一旦。百姓剛得安穩,不能再受此荼毒。”
    王倫深以為然,點頭道:“教頭所慮極是。我等‘替天行道’,若連依附我們的百姓家園都護不住,何談道義?必須將戰火阻於核心區域之外。”
    朱貴補充道:“諦聽營探得,關勝主力自濟州而來,董平自東平,張清自東昌。濟州方向是官軍主攻路線,壓力最大。”
    林衝目光炯炯,手指毅然移向梁山泊北岸,濟州府方向的水陸交界處:“我意,將主戰場設在此處!於北岸擇險要之地紮下硬寨,由我親率步軍營五千主力駐紮,背靠水泊,與水軍形成犄角之勢。官軍若來攻寨,我步軍憑寨固守,水軍可隨時自側翼水路出擊,襲擾其糧道,攻擊其側翼,甚至斷其歸路!如此,可充分利用我水軍優勢,將官軍陸師主力牢牢牽製、消耗在北岸!”
    他接著指向祝家莊:“楊誌、花榮的騎兵營,全部移駐祝家莊。此地位置關鍵,向北可策應北岸主營,向東可監視甚至前出阻擊東平府董平部,向西亦可對東昌府張清部形成威脅。騎兵機動性強,駐於此地,如同懸在官軍側翼的一把利刃,可隨時聽從調遣,馳援各方,或尋機突襲!”
    最後,他看向王倫:“哥哥則坐鎮梁山本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障後勤供給。本寨有水軍護衛,固若金湯,哥哥安危乃山寨根本。”
    這一部署,將梁山步、騎、水三軍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主次分明,攻守兼備,既禦敵於核心區域之外,又保留了強大的機動反擊力量。
    王倫仔細推敲著沙盤上的每一處標記,眼中讚賞之色愈濃。林衝不愧為職業軍人出身,此方案考慮周詳,深得兵法之要。他重重一拍沙盤邊緣,決然道:“好!就依教頭之策!林衝聽令!”
    “末將在!”林衝肅然抱拳。
    “命你為前線總指揮,全權負責此次反征剿所有軍事行動!北岸大營由你坐鎮,步軍營、北岸水軍皆由你節製!楊誌、花榮騎兵營亦聽從你的調遣!一應臨機決斷,無需請示,但求破敵!”王倫將指揮權徹底下放,給予了林衝最大的信任。
    “林衝領命!必不負哥哥重托,叫官軍有來無回!”林衝聲音鏗鏘,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與信任。
    “朱貴兄弟!”
    “小弟在!”
    “你‘諦聽營’所有探馬、眼線,全部撒出去!不僅要緊盯三路官軍動向、兵力多寡、糧草囤積,更要關注其將領性情、部隊士氣、行軍路線細節!我要知道關勝每日吃幾碗飯,董平與張清是否有矛盾!所有消息,直接報送我與林教頭!”王倫深知情報的重要性。
    “哥哥放心!諦聽營必如影隨形,讓官軍無所遁形!”朱貴領命,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
    方略既定,梁山這台戰爭機器更加精準地運轉起來。林衝即刻點齊兵馬,攜帶大量建材、軍械,乘船渡水,在北岸預設戰場搶修營寨,挖掘壕溝,布置防禦。楊誌、花榮也率領騎兵營移駐祝家莊,加緊偵察周邊地形,製定機動方案。水軍戰船頻繁遊弋於北岸水域,熟悉水文,演練支援戰術。
    就在梁山積極備戰時,朝廷方麵的調兵遣將也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大刀”關勝接到旨意,不敢怠慢,將蒲東軍務交割後,便快馬加鞭趕往東京述職。高俅為增強關勝實力,更是煞費苦心,又調撥了幾員將領充作其副將:
    有那“醜郡馬”宣讚,曾使連珠箭鬥贏番將,雖相貌醜陋,但武藝不俗;
    有那淩州團練使,“神火將軍”魏定國,精熟火攻之法,麾下有五百絳衣火兵;
    另有淩州另一團練使,“聖水將軍”單廷珪,擅長用水浸兵之法,麾下有五百黑旗水軍。
    此二人一火一水,高俅指望他們能克製梁山的水火之利。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俅竟真的記起了呼延灼連環馬被破的舊事,為防梁山再次使用鉤鐮槍,他特意將東京金槍班教頭,“金槍手”徐寧也調入軍中!雖未明言其用途,但此安排顯然是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破馬戰術。
    關勝麾下,一時間可謂人才濟濟,猛將如雲。高俅、蔡京此番布局,自認為是考慮周全,布下了天羅地網。
    與此同時,東昌府的張清,東平府的董平,也各自收到了軍令。
    張清性格相對內斂,隻是默默整頓本部五千人馬,檢查軍械,尤其是準備了大量渾圓堅硬的石子。
    而那“雙槍將”董平,接到軍令後卻是興奮異常。他在東平府早已待得憋悶,自恃勇武,常感英雄無用武之地。此刻聞聽有機會征戰沙場,對手還是聲名赫赫的梁山,不由得豪氣幹雲,在府衙中便按捺不住,對左右下屬叫囂道:“什麽梁山泊,一群草寇而已!仗著水窪子逞能!待本都監雙槍之下,定要捅他幾個透明窟窿,踏平那水泊,擒那王倫來獻俘闕下!也讓太尉和太師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國之棟梁!”
    三路大軍,皆在調動集結。秋風吹拂著漸黃的草木,也帶來了濃烈的硝煙氣息。一場雙方都自認為準備充分、勢在必得的大戰,即將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猛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