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文教立基謀長遠,外交暗布棋局新

字數:2564   加入書籤

A+A-


    將前線軍事全權委予林衝後,王倫並未沉浸在緊張的備戰氛圍中,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長遠的根基——教育。他深知,刀兵之利可保一時平安,唯有文教昌明,方能鑄就萬世不易之基業。這一日,他將在扈家莊專心編撰教材、籌建學院的吳用請上了梁山。
    聚義廳偏室,茶香嫋嫋。吳用雖不參與軍事決策,但對山寨文教事務傾注了極大熱情。他向王倫詳細匯報了進展:
    “哥哥,蒙學堂新教材已初具雛形。摒棄了空洞的經義,著重《千字文》、《實用雜字》以識字,《九章算術》基礎以明數,兼及梁山自編的《地理概要》、《律法常識》(山寨版)、《衛生防疫》等。武術根基由林教頭派人定下套路,亦列入每日必修。孩子們反響甚好,學得興致勃勃。”
    “至於發展學院,”吳用眼中閃著光,“選址已定在梁山後山一處清幽開闊之地,房舍正在加緊修建。各科教員也在物色之中,林衝、楊誌、花榮等將領已答應閑暇時前往授課,曹正、李應、扈成乃至淩振、孟康等專才亦表示願將所長傾囊相授。”
    王倫聽罷,滿意地點點頭,隨即提出了一個更為宏大且係統的構想:“學究所做,功在當下。然,教育非一朝一夕之事,需有長遠規製。我意,在梁山確立新的學製,分層級,定目標,係統培養所需人才。”
    他詳細闡述道:
    “第一學段,設為‘小學堂’。”王倫屈指道,“學製五年,招收六至十歲孩童,無論出身,強製入學。目標在於啟蒙與奠基。課程便如學究所編,核心在於:武術(強身健體,養成尚武精神)、識字(掌握常用兩千字,能讀寫書信文書)、算術(精通加減乘除,會簡單核算)、生活常識(辨識方位、天氣、常見動植物、基礎醫藥衛生)。五年期滿,經考核合格,方可畢業。”
    吳用聽得仔細,連連點頭:“五年基礎,足以摒除蒙昧,使孩童知書達理,體魄強健,更於我梁山有深厚認同。此乃固本之策!”
    “第二學段,設為‘中學堂’。”王倫繼續道,“學製亦為五年,招收十至十五歲之少年,需通過小學堂畢業考核方可入學。此階段目標在於‘分流’與‘專精’。根據學生資質興趣及山寨需求,分設不同專門學科。如:經商科(賬目、貨殖、談判)、築造科(工程繪圖、材料學、施工管理)、冶煉科(礦物辨識、爐火掌控、金屬加工)、製造科(器械原理、木工、鐵匠、皮革等)、航運科(操舟、水文、漕運管理)等等。五年專精學習,合格畢業後,直接進入山寨對應行業,充任骨幹力量!”
    這一設想更為大膽,完全打破了“學而優則仕”的舊框架,將教育與實際生產、軍事需求緊密結合。吳用撫掌讚歎:“妙極!如此,我梁山之後輩,人人皆有所長,各行各業皆有專才,何愁基業不固,發展不速?此學製若成,堪比開創一代新學風!”
    “此外,”王倫最後補充,“你正在籌建的‘梁山事業發展學院’,則定位為高級研修與在職培訓。主要招收成年人,包括各營有功士卒、有潛力的低級頭目、各工坊管事、乃至盟約山寨選派人員。進行軍事指揮、內政管理、工程建設、漕運調度等專門業務的短期或中期培訓,學製靈活,務求實效。旨在快速培養當前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與基層指揮官。”
    三層學製,由基礎到專業,由普及到提高,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人才培養體係。吳用聽得心潮澎湃,起身長揖:“哥哥深謀遠慮,布局千秋!吳用能參與此等開創偉業,實乃平生大幸!必竭盡心力,將此學製完善推行!”
    就在梁山文教藍圖初展之際,五月,派往外地的信使帶回了“諦聽營”指揮使戴宗和石秀的密報。
    密報詳述了戴宗二人抵達河北後,如何通過層層關係,最終見到晉王田虎的經過。田虎對梁山使者頗為熱情,言語間對梁山屢敗官軍甚是欽佩,明確表達了願與梁山友好相處、互為奧援的意願。對於梁山提出出售軍械之事,田虎更是表現出極大興趣,當即下令屬下清點庫藏金銀,準備采購一批強弓硬弩和上等刀槍,並希望建立長期交易渠道。戴宗在信中表示,已留下部分人員與田虎部下接洽具體事宜,自己與石秀則繼續南下,前往淮西尋找王慶勢力進行聯絡。
    王倫看完密報,嘴角露出一絲笑意。這條暗線已然鋪開,隻要操作得當,不僅能賺取巨額利潤,更能讓田虎、王慶等人更好地“幫助”梁山牽製朝廷兵力。
    轉眼到了八月十五,往年的中秋,梁山必定放假同慶。然而今年,大戰陰雲籠罩,全軍處於一級戰備狀態。王倫下令,中秋節不放假,各營戒備等級提升,但節日福利照發。
    今年的福利是每人十塊用料紮實的月餅,以及五斤黃澄澄、水靈靈的梨。這梨乃是黃門山歐鵬得知梁山備戰,特意命人送來的大批本地特產,既是盟友心意,也被梁山采購來作為節日慰勞。
    沒有往年的喧囂宴飲,但月餅的香甜和梨子的清潤,依舊給緊張的氛圍帶來了一絲暖意。士卒們領到福利,心中感念山寨不忘佳節,更明白此刻的嚴陣以待是為了守護眼前來之不易的一切。大戰前的緊張,非但沒有催生恐慌,反而凝聚起一股同仇敵愾、誓與山寨共存亡的悲壯豪情。梁山上下,如同一張拉滿的弓,蓄勢待發。
    王倫站在聚義廳前,望著山下嚴整的營寨和遠處波光粼粼的水泊,心中平靜而堅定。內有新製育才,外有暗棋布局,麾下將士用命,他已然做好了迎接這場風暴的全部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