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震動驪山老母

字數:3637   加入書籤

A+A-


    李風提出的這個悟道的點,讓端坐於玉台之上的驪山老母,那古井無波、仿佛與道合真的麵容上,竟第一次出現了明顯的波動。
    驪山老母這雙能洞徹過去未來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極其罕見的怔然之色。
    驪山老母此刻以一種全新的,帶著極致探究與審視的目光,重新打量著李風,仿佛要將他從裏到外,從今生到往世,徹底看穿。
    寂靜籠罩了玉台,連山間的雲霧都仿佛凝固。
    良久,驪山老母才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她自己也未曾察覺的奇異韻律!
    “汝之提問,貧道……無法解答於你。”
    此言一出,旁邊的楊嬋與白素貞都微微一驚。
    以驪山老母之能,三界之內,縱然是西方觀世音菩薩都需以晚輩拜見,尚有她無法解答之事?
    “此法……”
    老母微微闔目,似在推演,又似在品味!
    “至大至剛,至簡至險。竟欲以一心,囊括萬物,定義萬理?將天地宇宙,收歸方寸之間?此等路徑,霸道絕倫,非大智慧、大勇氣、大擔當者不可想,更不可行!”
    驪山老母重新睜開眼,目光灼灼地看著李風:“三界修行之法,無論是道門循序漸進的煉氣化神,還是佛門漸修漸悟的戒定慧,皆是引導眾生一步步去認識、去契合那外在的道與法,而你所言……好大的膽量!”
    此刻驪山老母的語氣帶著一種發現全新天地的凝重與好奇:“竟是反其道而行之,先立一個心即理的絕對前提,萬物萬法,皆成了此心之注腳與顯現。汝這並非是去尋道,而是去成為道,去定義道!此路若成,一步登天,此路若謬,則墮入以心蔽天的狂禪魔境,萬劫不複!”
    “故而,貧道無法回答你。”
    驪山老母的語氣恢複了平靜,但那平靜之下,是深沉的思索!
    “因此路,在三界固有的修行體係中,近乎異數。其最終的境界、成就與弊端,貧道亦需推演,無法憑過往經驗妄下斷言。此念之膽大,實乃貧道平生僅見。”
    而此刻,李風的心中是驚喜萬分的,因為未來聖人的道,在這種大仙的眼中是不可行的,事實上是已經成功的。
    那麽這條路,自己也可以此向前走。
    “弟子,多謝大仙指點,此不過是弟子忽然領悟,無論是儒家至誠還是佛教非相,道家五賊,這三者都需以心觀之,而弟子認為既如此,心既理有何不可,而弟子認為,遊曆四方,來驗證與心,是否可行?”
    “李風,你提出了一條……或許連你自己都尚未完全明晰其重量的道路。”
    驪山老母緩緩道:“貧道無法告訴你此路是對是錯,因為對錯的標準,或許就在你踐行此路的過程與終點之中。你若堅信,便去行吧。用你的行,去證你的知。讓三界看看,汝這心即理之路,究竟通往何方。”
    這番話,並非指點,而是承認與放手。
    驪山老母承認了一條全新修行理念的誕生,並放手讓提出者自己去探索。
    當然了,這對於任何一個仙人,都是不敢去嚐試的,並且不會認可的。
    比如求道,是求儒釋道三家,那麽你要求道,就會拿出道家典籍開始一步一步的按照聖人之言去求。
    然而,當有人說,不要儒釋道這三界任何東西,不要被他們的思想束縛,而是認為自己就是道,這是何等的狂妄!
    所以說,當整個提問出來,就是離經叛道。
    李風稍微思量說道:“大仙,弟子認為,知與行,存在大割裂,而求道之路,是否是在丈量天地之中,消除知行割裂?做到知行合一!”
    這是心學最終極的終點,李風拋出這個問題之後,又一次震動了驪山老母。
    老母緩緩起身,雖依舊在玉台,卻仿佛與整座驪山,與無垠天地齊高。
    “知行割裂……好一個割裂!此四字,道盡了古往今來無數修行者困守樊籠的根本迷障!”
    當然了這個思想不是來自李風,而是後世的聖人,一般人,首先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若是遇到仙人,凡人之間,多問如何祈福消災?如何提升財運?此為術的層麵,關注的是自身所求的凡間財富,是自身利害的延伸。
    這種問題,莫說是神仙,有了一定修為的算命先生都能夠回答。
    而修仙者之問,會問何為道?如何練氣化神?或者說,如何修煉雷法?此為法跟術的層麵,開始探尋運行的路徑!
    而李風之問則是直指如何消除知行割裂?心外無物是否可能?這是道的層麵,還是一個從未出現,超級大膽的提問。
    是故,欲知一人境界高低,且觀他心中所惑,口中所問,便可知其七八。
    驪山老母能看出李風在什麽樣的道境上,但是提出超出這個道境所能提出的問題。
    對於這種傳統的大仙而言,這是不可思議的震動。
    “以貧道所觀,三界修行,皆在解決此割裂。”
    “道家,謂之形神俱妙,佛家,謂之能所雙亡,儒家,謂之天人合一。名相雖異,其核心理,皆是為彌合你所言的知行割裂,也是求道之終極!”
    “當知與行的割裂真正消融之時,便是我與道的分別泯滅之刻。心念所動,便是法則流行,舉手動足,無不合乎自然。至此,無步可修,無道可求,因已是道之化身,如臂使指,無有隔閡。”
    李風聽後,緊皺眉頭,因為根本無法做到那種從心中得到的領悟,可以說,茫茫然。
    但是此刻,聽聞驪山老母之言,李風徹底明白,為什麽後世聖人領悟知行合一就是聖人了。
    因為從知到行的距離,蘊含無窮的天淵,也無路可行,而儒釋道三家,都是尋這種路徑。
    李風與驪山老母的問答,每一個字都清晰可聞,然而其中蘊含的至理,卻如同九天之上的雷霆,轟鳴聲傳遍四野,但其真正的威力與軌跡,卻非地麵生靈所能理解。
    一旁的楊嬋、白晶晶、白素貞、樊梨花四人,此刻神情各異,卻都顯露出一種隔霧觀花,聞雷不知起處的茫然與震撼。
    因為她們四人是連這種問題都問不出的人,就不要認為她們能夠聽懂。
    最終驪山老母歎息一聲:“李風,貧道無法教你,汝且去丈量。帶著你知行合一之問,去這天地間,尋找你自己的答案。貧道,期待看見你消除割裂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