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召對(二)

字數:3928   加入書籤

A+A-


    宋審虔的話猶如一桶冷水潑在眾人身上,讓本就寒冷的天氣更加冰涼。
    如今雖然成功逃離洛陽,但形勢卻並沒有因此有所好轉,他們這支由殘軍組成的流亡政府依舊如履薄冰,隨時可能覆滅。
    李幼澄的臉色不經有些發白,但仍然努力保持鎮定“不知宋愛卿可有解圍之法。”
    宋審虔思索半晌之後答道“其實保險一點的辦法就是不走潼關道。
    潼關道乃中原至關中的大道,石賊必然有所防備,雖然距離最近但也最為凶險。
    臣建議可以轉向南行,沿伊水經伊闕關入伏牛山,隻要入了山,叛軍再想追蹤就難了。
    然後再折向西北,走商洛道,從武關入關中。”
    “不妥。”
    正當眾人思索著宋審虔所言的可行性時,許安卻是起身反對。
    “哦?許檢點莫非有其他高見。”宋審虔看向許安,眼睛不經微微眯起。
    作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許安是騎兵將領正是歸屬於他麾下,他自然有些印象。
    他也聽說了許安今日的作為,救駕擁立,每一樁都是潑天大功,日後若是大唐能夠重新站穩腳跟,封侯拜將也是順理成章。
    當然就算沒有這些功勞,許安如今手上的從馬直,是這支流亡朝廷建製最為完整的部隊,換句話說,現在許安掌握著當前流亡朝廷最大的武力,這足以讓他說話份量在這個流亡朝廷裏無限拔高。
    但即使如此,作為大唐老臣,不久前也是位高權重,許安在他眼裏不過一好運的毛頭小子,如此公然反對他的提議,讓他不經心生不快,語氣之中也帶著淡淡的不愉。
    許安則是起身先是對著李幼澄一禮,這才看向宋審虔抱了抱拳道“老大人,您說的路線固然穩妥許多,但伏牛山道路山勢陡峭,沿途多荒野,補給極為困難,我軍倉促出行,糧草缺乏,如今又正值寒冬,途中怕是會困難重重。”
    “為了殿下和大軍的安全,這點困難老夫覺得並非不能承受。”韓昭胤突然開口道。
    許安卻是搖了搖頭道“這隻是我反對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入伏牛山走商洛道,比走潼關道至少要多耗費半個月時間,若是平常自然無事,但如今我們卻拖不起。”
    “如今石賊稱帝,叛軍勢大,各地人心惶惶,地方多有投降者。
    雖然西部和南部還有不少城池在我大唐治下,但一旦洛陽淪陷、先帝蒙難的消息傳去,必然會極大動搖各地官員的忠心。
    我們隻有盡快在長安重建天子旌旗,向天下宣告朝廷還在,大唐還沒有亡,才能避免西南之地出現大規模降晉的情況,一旦晚了,關中之地盡皆降晉,我們就算安全趕到長安也隻有死路一條。
    現在搶的就是時間,即便需要冒險,但我們別無選擇。”
    許安話音落下,大帳之內一片沉寂,都在消化著許安所說的內容。
    片刻之後,三司使張延朗第一個開口讚同道“許檢點所言有理,臣附議。”
    “臣也附議。”
    “微臣附議。”
    ……
    很快,帳中文武大部分都表態支持許安。
    宋審虔臉上不經有些尷尬,但他也清楚許安所言有理,沉默片刻之後對著上首的李幼澄躬身一禮道“許檢點考慮周全,是臣疏忽了。”
    李幼澄先是對著許安微微點頭,然後看向宋審虔微笑著道“老大人也是為了隊伍安全考慮,忠心可嘉。”
    見沒有其他人提出意見,李幼澄一錘定音道“既如此,就按許檢點所說繼續沿潼關西行。”
    大的方針既已定下,接下來就是優化細節。
    宋審虔再次開口道“白超壘隸屬於河南府,地勢險要。
    不過直到洛陽破城前夕,朝廷並沒有收到白超壘被攻破的塘報,如今應該還在朝廷手中。
    我任河陽節度使時,曾奉陛下之命駐守黃河沿線抵擋叛軍,而白超壘就是河陽防區的西部節點,駐守將軍是河陽軍下屬一名營指揮使,統率一營兵馬鎮守白超壘,是我的老部下,我有一定把握能夠說服他。
    但後來我回洛陽任職,因戰事緊張,朝廷又派了一個營的兵馬前往白超壘協防,如果我記得不錯的話,當時派去白超壘協防的營頭應該屬於捧聖軍。”
    說到這裏,眾人齊齊把目光看向坐在帳內末尾的捧聖軍第三軍副軍都指揮使劉術。
    捧聖軍的前身是左右羽林衛,雖然也是禁軍,但他屬於六衛禁軍序列,頂頭上司是判六軍諸衛事,與侍衛親軍不是一個係統。
    而在場武將,除了劉術之外都是侍衛親軍出身,簡單的說,就是不熟。
    那麽想要說服這一營捧聖軍歸順,最合適的人選非劉術莫屬。
    劉術注意到眾人的目光,自然能夠想明白其中關竅,連忙起身對著李幼澄道“末將願往白超壘宣監國令旨。”
    “臣也會派人與劉副都指一同前往。”宋審虔也道。
    “好。”李幼澄當即點頭道“二位愛卿公忠體國,若是能讓白超壘守將率兵來投,本宮記你們大功一件。”
    “臣遵旨。”劉術行禮之後便退到了一旁。
    宋審虔接著說道“過了白超壘,再往前就是漢函穀關舊址,過了漢函穀關就是澠池,澠池屬於陝州地界,這支在澠池附近出沒的叛軍就是我們入陝州的最大阻礙。”
    “這支叛軍有多少人?”李幼澄問道。
    “人數不下六七千人,另外還有上千契丹騎兵助陣。”
    “有把握擊敗他們嗎?”
    宋審虔沉默半晌,開口道“臣盡力。”
    眾人臉色不經都有些難看,如果無法擊敗這支叛軍,那他們現在無疑就是走在一條死路上。
    又是片刻沉默,李幼澄突然道“若是本宮記得不錯,陝州是保義節度使轄下,而保義節度使是相裏金吧。”
    宋審虔略一思索一拍大腿興奮道“殿下英明,沒錯,正是奉金,我險些忘了,奉金被陛下封為保義節度使,統帥保義軍,管轄陝、虢兩州,若是他肯出兵接應,隻要到達陝州,叛軍短時間內就難以奈何我們。”
    許安此時也在一旁回想著關於相裏金的信息。
    相裏金,字奉金,並州人士,算是李叢珂的親信。
    當初李叢珂還是璐王時,自鳳翔起兵討伐唐湣帝李從厚,諸道未響應,而相裏金當時任隴州防禦使,第一時間表態支持,後因功酌升為保義節度使,可以算是李叢珂的親信。
    不過在當今這時局,就算是親信也不可信。
    洛陽被圍,相裏金沒能出兵救援,雖然表麵上是被叛軍隔斷東西,無法東出,但未必就不存在著觀望態度,畢竟這個時代,忠君愛國實在是太虛了,自身利益才最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