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回國

字數:4913   加入書籤

A+A-


    隨著網文越來越火,池魚也被更多人所熟知。
    最起碼,現在這書評區,相當熱鬧。
    “有沒有在茄子網有賬號的書友,那邊最近有一本書挺好,我感覺可以當鬥破的平替了,叫……”
    楚豐看到這一條評論,饒有興致地點開手機上的茄子閱讀,剛想回去重翻一下書名,卻發現那條評論已經不見了。
    “好家夥,光速處理啊……”
    楚豐嘀咕著,卻順手刪掉了星辰讀書的後台,然後在茄子閱讀上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
    夜晚,顧遠整理著手稿。
    今天是他來到難民營的第二十五天,也是最後一天。
    明天,他就可以啟程回國了。
    將近一個月的風吹日曬,顧遠明顯黑了幾個度,身形也消瘦了許多。
    而他的文化顧問,納迪爾正靜靜坐在一旁。
    “顧,謝謝你。”
    就在剛剛,顧遠告訴納迪爾,自己老師的朋友幫助他解決了工作問題。
    納迪爾作為一位流亡的文學教授,並且在這期間一直在盡全力協助顧遠。
    顧遠自然會盡量讓這位人才不再回到難民營。
    於是他試探性地向老師請求,不出所料,唐老並未拒絕。
    一周內就落實了下來,這對唐老的那位朋友,似乎隻是舉手之勞。
    在某文化機構當資料員,雖然收入並不豐厚,但勝在穩定,以及可以讓其繼續從事他熱愛的文化研究。
    顧遠搖了搖頭,用流利的英語回道:“不,納迪爾先生,是我應該感謝你。”
    “沒有您,我看到的將隻是表象。”
    第二天清晨,顧遠一行人將行李打包裝在越野車上。
    此時,難民們已經結束了晨禮,顧遠在納迪爾的陪同下,最後一次走進了難民營。
    在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顧遠也有了一些相熟的人。
    他們看著顧遠不再像往常一樣,拿著本,身旁還跟著翻譯。
    他們似乎意識到了什麽。
    這些天一個和顧遠交談最多的老人家,走到顧遠麵前。
    什麽也沒說,用粗糙的手緊緊握了顧遠的手一下。
    幾個孩子在大人的鼓動下,跑了出來。
    顧遠還記得他們,自己在剛來的那幾天,常常陪他們踢足球。
    最大的那個塞給他一個用舊報紙和鐵絲精心擰成的小風箏。
    他們臉上掛著羞澀的笑容,擺了擺手。
    顧遠鄭重收下。
    片刻後,顧遠最終走出了難民營。
    他看著眼前的納迪爾,鄭重地鞠了一躬:“納迪爾先生,謝謝您。”
    “謝謝您為我打開了通往您同胞內心世界的那扇門。”
    納迪爾扶起他,眼中含著淚光:“顧,記住你看到的。”
    “不要美化,也不要僅僅渲染悲傷。”
    “寫出我們的……人性和掙紮。這就夠了。”
    顧遠鄭重做出了承諾。
    最後,他坐上了車。
    他透過車窗,看著這片塵土飛揚的土地,心情沉重。
    這既源於他親眼所見的巨大苦難和無解創傷,也源於他懷裏筆記所蘊含的重量。
    車子啟動。
    車窗外,高原風聲嗚咽。
    車身後,太陽照常升起。
    ……
    六月末,顧遠終於回到華國。
    他沒有返回學校,而是回到家,將自己關在房間內,開始嚴謹認真地梳理起了創作思路。
    首先最關鍵的是肯定不能按照原作創作思路走。
    畢竟原著的視角,本質上是一個成功融入西方的阿富汗裔精英,回望故土傷痛時,用西方讀者易於理解和共情的敘事語法,書寫的一部懺悔錄。
    他一個華國人,要是能寫出來這種東西,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所以顧遠的《追風箏的人》不可能複刻前世原著在西方世界產生的爆炸性影響力。
    但這不代表,顧遠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他有,甚至還很大。
    他來自華國,一個擁有悠久曆史,也曾曆經苦難而非掠奪壓迫他者的文明國度。
    這使他能以一種不帶因強權優越感而俯視他者的視角桎梏,不以救世主自居的平視姿態,去觀察和書寫阿國。
    “我不需要去拯救他們,我隻需要去理解他們。”
    這種視角寫出來的作品,能夠引發其他有類似遭遇的國家基於共同曆史情感的認同。
    他們會看到自己民族命運的影子,引發強烈的共鳴。
    當然,顧遠知道這會很艱難。
    但他想試試。
    顧遠有種預感,如果成功,這將是奠定自己未來五十年創作生涯基石的關鍵一步。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內容,也存在需要斟酌的地方。
    比如阿國內兩種人真實又複雜的關係,比如原著主角重回阿國拯救索拉博時雖然很淡但客觀存在的英雄主義色彩。
    這些都是要謹慎的地方。
    而顧遠真正需要精準把握的,是原著中關於友誼、背叛、愧疚與救贖的核心主題,這些是全人類共通的永恒命題。
    ……
    “那裏就是顧遠學長的座位嗎?”
    “他還沒有回來嗎?”
    “他同桌那個女生就是許星眠吧,側顏很絕誒。”
    “許星眠?政治學年第一那個許星眠?”
    “我聽說……”
    十二班門口人來人往。
    這裏麵既有班級地理位置的因素——在一樓大廳旁邊。
    也有著他們班存在著一個傳說級人物的緣故。
    江濱市第一中學作為理科強校,理科競賽在全省都是數一數二的。
    但似乎是唯獨和文學犯衝,你能想象,一個省重點高中沒有文學社?
    而就這麽一個偏科極其嚴重的學校,居然突然出現了一個在全國文學競賽內獨領風騷的顧遠。
    而顧遠最近的伊國之行,更是給自己附上了一抹神秘色彩。
    因此班級門口路過的同學,不免透過窗戶張望幾眼,再討論幾句。
    上課預備鈴響起,同學們三三兩兩散去。
    葉冰眉宇間帶著怒意,拿著教案走上台。
    “你們怎麽想的?”
    他拍了拍黑板右上角的“327”天高考倒計時。
    “高三了!這些最基礎的古詩詞背誦還能有錯的?”
    “這東西,背就能拿分,都不稀得拿是嗎?”
    “趙孤帆!”葉冰開始閻王點卯,“李華,……”
    “拿書上後麵站著去。”
    批鬥完畢,他喝了口水。
    “課代表,把昨天的默寫發下去。”
    “收到!”
    門口突然傳來清朗的聲音。
    (關於書名,大家有什麽建議嗎,大大們積極一點,需要五個不同的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