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顧遠叔叔進課堂

字數:4590   加入書籤

A+A-


    《草房子》最終首月銷量停留在了370萬這個數字。
    要知道,這可不是迎合大眾閱讀偏好的暢銷書啊。
    這是有著精準麵向受眾的少年小說,憑借其對思想與人性的探討,已經可以算得上是嚴肅文學了。
    並且可以預見,這是一本注定要賣幾十年的經典。
    所以這個銷量,是十分恐怖的。
    經此一役,“顧遠”這個名字徹底從文學愛好者以及青年學生的領域,拓展到了中小學生及其家長。
    他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國民作家。
    同時也令他青年作家領軍人物的名號再無任何爭議。
    ……
    七月初,此時各地已經接近了學期末的尾聲。
    而早在《草房子》上市之初,國家文典出版社就已經和顧遠約好,要進行幾次進校園的活動。
    經過協調,最終安排在了現在。
    畢竟此時顧遠一邊要兼顧課程學業,一邊要連載更新《遮天》。
    還要為故淵的下本書做準備。
    實在是有些忙碌了。
    不過無論怎麽說,顧遠最終還是邁入了人大附小的校園。
    看著裏麵完善的硬件設施,以及多樣化的建築,顧遠暗暗羨慕。
    “真好啊……”
    他走進了能容納上千人的大禮堂。
    裏麵燈火通明,孩子們穿著統一的校服,小身板坐得筆直,眼睛裏閃爍著好奇與興奮的光芒。
    演講開始,先是校長用無比熱情的語氣,將顧遠所有頭銜介紹了一遍。
    從燕大羨文班天才到金錨獎三冠王。
    隨後顧遠才在雷鳴般的掌聲中走上了台。
    他拿起話筒,沒有看任何講稿,目光掃過台下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
    輕輕笑著,說出了第一句話。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剛才校長說了我很多頭銜,聽得我自己都快不認識自己了。”他笑著頓了頓,“但今天在這裏,那些都不重要。”
    “我隻想當大家的大朋友,準確地說,我是你們讀過的《草房子》裏,桑桑、禿鶴、杜小康的……嗯,‘爸爸’。”
    “今天,我就是來代替他們,看看你們這些新朋友的。”
    現場瞬間響起一片笑聲,氣氛變得輕鬆而熱烈。
    顧遠沒有講述枯燥的創作理論。
    他模仿著孩子們疑惑的表情:“很多同學問我,為什麽要寫一個沒有手機,沒有平板的年代的故事?”
    “因為我想告訴大家,快樂其實可以很簡單。”
    “它可能是桑桑下河摸到的一條魚,可能是禿鶴終於贏得了大家的掌聲,也可能是杜小康在蘆葦蕩裏看到的一隻水鳥。”
    “真正的快樂,來自於我們的心,和我們看世界的眼睛。”
    顧遠簡單說了幾句,就到了提問環節。
    “顧遠哥哥,桑桑後來還生病了嗎?”一個戴著眼鏡的小男孩擔憂地問。
    “謝謝你關心他。”顧遠的語氣變得極其溫柔,“桑桑就像我們身邊每一個勇敢的孩子,苦難讓他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貴。”
    “他後來健康地長大了,而且我相信,他一定會長得比我還高。”
    “因為他知道,有那麽多人在愛著他。”
    “你寫的故事是真的嗎?”又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女孩問。
    顧遠笑了:“故事裏的人物和事情,是我編的。”
    “但裏麵的感情,比如被嘲笑時的難過,朋友分別時的不舍,獲得成功時的開心……這些都是真的。”
    “我把很多人的真實感受,放在了桑桑他們身上。”
    “……”
    現場同學的問題堪稱天馬行空,顧遠也用極具親和力的話語,征服了這群小讀者。
    提問結束,接下來是簽名環節。
    在場的同學的眼睛明亮又興奮,一個個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自己的《草房子》。
    ……
    這個學校的活動結束了,但顧遠還有下一站。
    第二站,他走進了一所普通的小學。
    沒有豪華的禮堂,沒有嚴格的流程。
    顧遠隨機走進了一間五年級的教室,讓孩子們把課桌挪開,大家拿著椅子,圍著圈坐了下來。
    他就坐在孩子們中間。
    “不要緊張啊,我不會像你們李老師一樣問你們中心思想。”
    顧遠輕鬆地調侃著,完成了開場白。
    果不其然,這句話令不少小同學緊繃的身體放鬆了下來。
    顧遠用聊天的口吻說道:“我們就來聊聊,讀完《草房子》,你心裏哪個地方,被觸碰了一下?”
    一陣短暫的沉默後,一個坐在角落,有些靦腆的男生,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我……我覺得我就是禿鶴……”
    刹那間,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男孩的臉瞬間紅了。
    顧遠沒有大聲的鼓勵,他隻是目光平和地看著那個男孩,聲音放緩:
    “謝謝你告訴我這個秘密。”
    “你知道的吧?禿鶴的閃光點,後來所有人都看到了。”
    “你的閃光點,也一定會被大家看到的,隻需要一點時間和勇氣。”
    另一個女孩則小聲說:“紙月走了,我好難過,桑桑肯定更難過。”
    “是啊,離別總是讓人難過的。”顧遠的聲音極具溫柔,“但正是這些相遇和離別,讓我們變成了現在的自己。”
    “桑桑會一直記得紙月,就像你會記得今天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光一樣。”
    “……”
    在這個教室裏,顧遠如同一位知心的大哥哥,溫柔體貼地和自己的小讀者聊著天。
    而攝像機,則在一旁忠實地記錄著。
    臨走時,他對孩子們說:
    “記住你們今天跟我說的這些話,它們比任何好詞好句都珍貴。”
    “保護好你們內心的這份敏感和善良,它會讓你們成為一個內心豐富而強大的人。”
    在短短的一周內,顧遠踏進了許多小學。
    而最後一站,是一所真正的鄉村小學。
    這裏頗為簡陋。
    但卻與書中的油麻地小學隱隱重合。
    顧遠沒有進行大規模宣講,因為這裏的孩子很少有人讀過《草房子》。
    他帶來了包括《草房子》在內的許多書籍和文具。
    然後他走進孩子們的校園生活。
    他和孩子們一起在操場上跳繩,聽他們朗讀《草房子》的片段。
    顧遠看著這些在操場上奔跑,皮膚黝黑的孩子,仿佛看到了桑桑和杜小康的影子。
    這次行程,也令某些想法,悄然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