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光著頭會冷
字數:4509 加入書籤
【為孩子們寫,就是為未來寫。】
這次的新書發布會非常成功,令所有關注《草房子》的讀者都了解到了這本書的核心價值。
令不少讀者不再猶豫,打開手機下單或者決定明天親自前往書店。
畢竟在發布會上,顧遠可是親口表明這本書的受眾不僅僅局限於孩童。
大人也可從中收獲回憶與共鳴。
當太陽又一次西落東升,顧遠的首部兒童文學正式在全國範圍內上市。
……
今天是兒童節,同時也是星期日。
因此有不少家長帶著自己孩子出來遊玩。
其中一部分,在出去玩的路上,就順手買了一本顧遠的《草房子》。
嗯,兒童節禮物。
反正都是要送禮物的,在重視教育的家長眼裏,書籍肯定是最優質的禮物,沒有之一。
除了少部分極度討厭讀書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在回家後都好奇地翻開了這本書。
然後就不由自主地沉浸於那個油麻地的世界裏。
他們跟隨禿鶴一起抗爭集體的偏見,領悟尊嚴需要靠自己捍衛。
跟隨杜小康從巔峰墜入穀底,領會挫折與擔當。
又跟隨桑桑從絕望的境地峰回路轉,體會生命的真諦。
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每一位少年讀者都從中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也看見了自己煩惱與困惑。
……
“爸爸,我要去油麻地。”
一個小男生拉著爸爸的手,哀求道。
“你又偷看港片了?看的哪部?”
“不是給你買了本書嗎?你就不能讀讀書,像你爹一樣肚裏有貨?”
父親板著臉,目視眼前的兒子。
他還以為兒子說的是港區的那個油麻地。
“不是,是有杜小康的那個油麻地,我也想去放鴨子。”
男孩看著父親還不理解,急了,轉身回屋拿出了一本書。
“這個這個!”他指著書的金色封麵。
父親這才恍然大悟,但隨即卻是毫不猶豫地拒絕。
“放個蛋的鴨子,你爹都放半輩子了,好不容易逃掉那日子,你個小玩意兒還想自討苦吃。”
“既然這本書看進去了,我再給你買幾本。”
父親從男孩手裏拿本書,看了眼封麵,隨後低下頭打字搜索。
打算再買幾本這個叫顧遠的作家的書。
“歌舞顧,一屋……”
父親嘖了一聲:“兒子,爹考考你,遠怎麽拚?”
……
“我家孩子看到桑桑生病那一段,一直在問我他會不會好起來。”
“孩子班裏也有一個可憐的小孩子,他說他以後不再笑話那個同學了。”
“我家孩子看這個書一會哭一會笑的……”
“他看完非得纏著我讓我給他講我小時候的故事。”
“哈哈,大家孩子都一樣啊。”
“……”
“哈哈,他居然是個禿頭,好搞笑啊。”
一群男生圍在一起,指著書中禿鶴的插圖,哈哈大笑。
“我爸要是也是校長的話就好了,買辣條是不是就不用花錢了?”
“我爸爸說,杜小康是個真正的男子漢。”
這本在上市前就備受推崇的書,此時也是走進了萬千小學生的教室。
並且由於這本書的作者是顧遠,大多家長也沒含糊,直接進行了購買。
這就導致六一假期結束,同學們回到學校後,驚奇地發現了大家的手裏同樣多出了一本《草房子》。
這令得《草房子》瞬間成為班級內的熱門話題。
遊戲都要暫時甘拜下風。
“王傑,要是齊萌被欺負,你能像桑桑保護紙月那樣保護她嗎?”
教室一角,兩個小屁孩一邊盯著不遠處聊天的一群女生,一邊捂住嘴巴交談。
“怎麽不能!”被問的小屁孩挺了挺胸膛。
而被兩個小男生看著的女生堆,聊天的內容同樣也是《草房子》。
“禿鶴他光著頭肯定很冷吧,而且大家還笑他。”
“紙月最後走了,我好舍不得,桑桑肯定更舍不得。”
“一開始覺得秦大奶奶好凶好討厭,但是後來她居然為了救一個南瓜淹死了……”
“那個時代沒有手機和平板,但他們好像比我們更快樂。”
“桑桑的病讓我突然想到,人是不是都會死?”
……
【顧遠新作《草房子》:我們為何都需要一間精神的草房子?】
《草房子》上市前幾日,相關媒體的報道鋪滿了整個互聯網。
眾多媒體麵對這樣一部充滿詩意與悲憫的少年小說,紛紛極盡讚美之詞。
“顧遠用孩子與大人間真誠的情感,構建了一個能跨越時代、引發普遍共鳴的文學世界,這使得作品具有了永恒的價值。”
“顧遠憑借此作,展示了‘故事是華國的,主題是人類的’的敘事能力。”
“……”
這部小說作為顧遠的轉型之作,不僅徹底,更是完美。
媒體表示這再一次印證了顧遠創作領域的無邊界。
但這本書作為一本少年小說,其真正需要麵對的評委不是這些媒體,而是那些嚴謹挑剔的家長。
好在,《草房子》也征服了他們。
她們表示,這本書不僅令孩子們思考一些關於友情、尊嚴、堅強等複雜情感,更令他們這些家長重新思考了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同時通過書中純粹且童真的描寫,也令他們回憶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在這成片的讚揚聲中,《草房子》銷量突飛猛進,首周銷量輕鬆突破八十萬冊。
並且由於口碑發酵,第二周非但未見頹勢,更是肉眼可見地比第一周勢頭更猛。
預估第二周銷量恐怕要突破一百萬冊。
在這樣的聲勢下,多地教育部門迅速將《草房子》列入“暑期推薦閱讀書目”。
許多中小學校長也公開表示,這本書是進行生命教育與情感教育的絕佳範本。
當然,一部作品發表出來,是不可能獲得所有人的讚美的。
就有評論表示,這本書過於唯美與理想化,沒有展現真實世界的殘酷與意外,使得本書真實不足,溫情有餘。
麵對這樣的評價,眾多網友紛紛發言表示,這隻是《草房子》的一種美學選擇,並非缺陷。
因此,類似的評價,絲毫沒有動搖這本書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