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未雨綢繆
字數:3969 加入書籤
林窈便將從吐槽妊娠紋開始,到蔓蔓分享月子趣事,最後重點聊到產後情緒的話題,一五一十地娓娓道來。
當她說到蔓蔓親身經曆的產後情緒波動,以及那個“要學會自救”的觀點時。
周硯深握著方向盤的手不自覺地收緊了些,指節微微泛白。但他沒有打斷,隻是目光專注地看著前方的路,耐心地聽她說完。
“蔓蔓說的,很正確。”周硯深沉默片刻,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慎重,“產後情緒確實需要自我覺察和調節。但是,老婆,”他側頭看了她一眼,眼神裏帶著清晰的憂慮,“隻靠自己去‘自救’,很難。”
“為什麽?”林窈不解。
“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病了’。”周硯深的語氣帶著一種洞察事實的冷靜,
“我看過一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產後情緒低落、極度疲勞、睡眠被剝奪,這些症狀與產後抑鬱或焦慮的早期症狀高度重疊。很多新手媽媽會下意識地認為‘大家都是這麽過來的’,‘我隻是太累了’,而無法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需要關注和幹預的疾病狀態。她們可能隻在情緒極度崩潰、無法承受時,才模糊地意識到問題,卻往往忽略了前期身體和情緒發出的大量預警信號。”
林窈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全天24小時待命,特別是在月子期間,身體虛弱,再加上嚴重睡眠剝奪這種極限挑戰,會讓一個身心俱疲的人,認知資源、決策能力和執行力都降到最低點。在這種狀態下,要求她清晰識別並有效‘自救’,確實要求太高了。”
“是啊。”周硯深肯定道,目光沉靜地望向前方的道路,“所以不能光靠自己硬扛,更需要家人,尤其是丈夫的理解、支持和實質性的幫助。”
林窈想起蔓蔓的話,提出疑問:“但是,好像很多媽媽在那個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反而會選擇獨自承受,而不是向家人、朋友求助或傾訴。就像蔓蔓,她性格那麽直率,當時也選擇了隱忍。這是為什麽?”
周硯深沉吟了一下,分析道:“原因可能很複雜。有時候,是因為家人的不理解,甚至否定。或者,她們負麵情緒的源頭,恰恰就來自於家人。試想,如果一個人已經鼓起莫大的勇氣,說出‘我可能抑鬱了’,而最致命的打擊卻來自最親的人——‘別想那麽多’、‘看看孩子多可愛’、‘我們都是這麽過來的’、‘你就是太矯情’、‘為母則剛,你要堅強一點’……這些話,會瞬間澆滅剛剛燃起的求助火苗,讓她們重新縮回自己的殼裏,到後麵什麽都不想說了。”
林窈接話,帶著一絲了然:“所以,有些人可能是根據對家人的了解,已經預判到,傾訴負麵情緒,不僅得不到共情和理解,反而會收到評判和說教,於是選擇了沉默。”
“有這種可能。”周硯深點頭,“這就好像陷入了一個迷局,靠身處其中、精疲力盡的當事人自己,很難解開。”
“那怎麽辦?”林窈看向他,感覺這個問題確實棘手。
周硯深將車平穩地駛入小區車庫,停穩後,卻沒有立刻解開安全帶,而是轉過身,鄭重地握住林窈的手:“老婆,我的想法是,預防優於補救。就像你現在馬上也要生寶寶了,我工作性質特殊,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在你身邊,你身邊最多的是孩子和老人。所以,我想在產前,找個合適的機會,和雙方父母正式溝通一下關於產後情緒,特別是產後抑鬱的事情。”
林窈有些驚訝:“有必要這麽……興師動眾嗎?”
“絕對有必要。”周硯深的語氣不容置疑,“這次溝通的目的,絕不是製造恐慌,而是建立共識、預防誤解、組建聯盟。
你想,產後初期肯定是混亂且疲憊的。
如果等到問題真的出現,我再去向父母解釋‘窈窈可能是產後抑鬱’,那時我要麵對的,可能是老人的不解、你的委屈眼淚和一團亂麻的情緒。但在產前,大家理智、平靜的時候,打好這個‘預防針’,效果會事半功倍。”
林窈沒有立刻接話,垂眸思索著周硯深的話。
他分析得條理清晰,充滿了前瞻性和大局觀,這確實是他一貫的處事風格。
周硯深沒有打擾她,隻是安靜地握著她的手,給她思考的時間。
過了一會兒,林窈抬起頭,眼神恢複了清明:“你說的有道理。那……由你來主導這次溝通?”
“肯定是我來主導。”周硯深肯定地說,“但在這之前,我需要你的同意和支持,因為這是和你切身相關的事情。”
林窈看著他眼中毫不掩飾的關切和深思熟慮後的堅定,心中最後一絲顧慮也消散了。
她點了點頭,語氣變得輕鬆而支持:“我覺得你提出的這個方法很好。統一認知,打破信息差,很有必要。我同意。”
周硯深明顯鬆了一口氣,解釋道:“在老一輩的育兒觀念裏,很可能根本沒有‘產後抑鬱’這個概念。他們更容易將其理解為‘身子虛’、‘想多了’或者‘矯情’。所以我來給他們進行一次溫和的‘科普’。”
“我們雙方父母,應該不至於完全不理解吧?”林窈覺得自己的父母和公婆都算是高學曆及開明的。
“需要。”周硯深堅持道,“他們生兒育女的時代離現在太遙遠了,很多細節和觀念已經更新。有時候道理他們都懂,但真正麵對具體情境時,反應可能又是另一回事,或者不知道具體該如何做才能提供有效的幫助。”
“所以,你還計劃告訴他們,如果遇到這個問題,具體該怎麽做?”林窈問。
“肯定要。”周硯深規劃得很細致,“要讓父母明白‘如何幫忙才是真幫忙’。比如,他們的重心不應該全部集中在‘指導育兒’上,更要關注你的情緒和休息。
實在不知道怎麽做的時候,至少可以做到:多傾聽、少評判;最重要的是,一旦發現你情緒持續異常,能及時告訴我,由我來介入解決。如果我解決不了,該尋求專業幫助時,就要果斷去看醫生。”
聽著周硯深條理清晰、幾乎可以當作工作方案來執行的計劃,林窈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和踏實感。
她有一種被深深重視、被周密保護的感覺。
她溫柔地看著他,輕聲問:“老公,這個問題……你是不是想了很久了?”
周硯深微微一愣,隨即坦然承認,目光柔和地回望她:“嗯,確實想了有一段時間了。一直在思考該怎麽和你聊,擔心你會覺得我小題大做,或者產生情緒上的抵觸。”
林窈心裏一酸,又覺得無比甜蜜:“你還擔心我……”
“當然擔心你。”周硯深的手指輕輕摩挲著她的手背,語氣無比認真,“你要知道,我做所有這些事的初始和最終目的,都隻有一個:讓你和寶寶,都能健康、快樂。”
“辛苦你了。”林窈反握住他的手,由衷地說,“看似是我一個人在懷孕,承受身體的變化,但你也付出了很多很多,在我看不見的地方。”
周硯深看著她感動的樣子,故意用輕鬆的語氣調侃道:“我這是在進行‘愛的投資’。現在播下的是理解和共識的種子,等到風雨可能來臨時,我們的家庭才能長成一片茂密的森林,有足夠的能力庇護彼此,共渡難關。”
林窈被他這個比喻逗笑了,心底最後一絲因為未知而產生的忐忑也煙消雲散。
她用力點頭,眼神堅定而溫暖:“好,周書記,那我們就說定了。我們一起麵對。”
周硯深看著她重展笑顏,心中一塊大石落地,俯身在她唇上印下一個輕柔而鄭重的吻。
“好,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