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章 首戰,料事如神

字數:6386   加入書籤

A+A-


    他說得心潮澎湃,雙目炯炯,亮得驚人,斷定此次夜襲能叫戎狄措手不及。
    其他幾人聞言,覺得頗有道理:
    “若戎狄毫無防備,必能狠狠挫一番銳氣。”
    “我以為此事可行!”
    更有甚者覺得這是個立功的好時候,起身拱手:“末將率請出戰!”
    這些年大乾、戎狄各有勝負,自陳玄策橫空出世,更是贏好幾場漂漂亮亮的仗,將領們自然有信心。
    他們打算先下手為強,但沈知韞卻並未衝昏頭腦。
    “各位將軍莫要忘記,我們的目的乃是守城,確保城中安穩。”
    “再者,敵軍情況不明,貿然出擊,風險實在太大,一旦出了差錯,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話一出,李漢升像迎麵被潑了盆冷水,當場透心涼。
    其他人略顯遲疑,更有甚者不以為意。
    沈知韞將眾人的神色盡收眼底:“我知曉李校尉勇猛,一心為護朔風百姓,但城內守兵不足,實乃大患,如今一兵一卒都十分寶貴。”
    “既然校尉求戰心切,這次鎮守北門的任務就交給你,如何?”
    她看著李漢升,帶著鄭重之意。
    聞言,李漢升下意識看向範副將。
    範副將輕咳一聲,瞪了他一眼:“夫人說得不錯,萬一出了差錯,進了敵軍的圈套,死罪難逃!”
    他說得直白,李漢升臉色漲紅。
    範副將不理會他的臉色,拱手道:“夫人慧眼如炬,我等便照您的意思辦事。”
    沈知韞並非無的放矢。
    她隱約記得上輩子這時候發生的事情。
    戎狄的主帥是曾與陳玄策鬥得不死不休的三王子勃律,雖敗於陳玄策之手多次,在戎狄內名聲一落千丈,但也不容小覷。
    他得知陳玄策的死訊和手下大軍的動向,當機立斷,快馬行軍,意圖迅速奪下朔風城。
    為此,他毫不掩飾大軍的動靜,又安排在城中的內應非議陳玄策身亡一事,引得人心惶惶。
    而後假作精疲力盡之態,引誘城內將士出擊,並派五百死士攀爬城外高崖,借機破開東西城門。
    上輩子沈知韞回城後,從未想過沾惹軍務之事。
    隻聽說出城的將領失利,反遭埋伏,手下將士潰敗而逃,那領頭將領更是被砍斷頭顱,高懸杆上,成了敵軍耀武揚威的戰功。
    此舉引起城內將士動蕩,本就不算充裕的守兵折了近三分之一,百姓惶恐難安,不少人趁亂出逃。
    守兵焦頭爛額,不得不奮力安撫,一時忽略了戎狄死士的動靜,叫他們從高崖攀入,幾乎破城。
    無疑是雪上加霜。
    想來,那個死掉之人就是李漢生。
    沈知韞既然知道,必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此事再次發生。
    得知了戎狄兵臨城下的消息,加上大體決策已商議清楚,眾人速速展開行動。
    李漢升召齊將士,守衛城頭。
    倉曹掾清點糧草,備好箭矢、火油、藥材、器械等等,做好持久守城的準備。
    宋知節根據斥候得來的情報,分析敵軍的兵力部署,人數動向等等。
    四門候各司其職,以備敵兵。
    沈知韞特意提醒東西門候切勿輕視,夜間定要派人守候的兩崖高地,打探情況。
    他們拱手應下,隻是神色間多少有些不以為意。
    見狀,沈知韞卻皺了皺眉,怕這兩人心存僥幸而造成大禍。
    她對範副將道:“你是老將,後方的戰況由你親自查看。”
    他頓了頓,原本擔心北門的情況,但轉念一想有李漢升在,還有崔凜在旁協助,出不了大事。
    隻說了句:“夫人,我托大說一句,您定要照顧好自身。”
    “當初老將軍臨死前,最念念不舍的還是您。”
    說起父親,沈知韞心頭動容。
    “範叔,您放心,我們定會安然度過此次危機。”
    ……
    北城門前。
    將士們手中各舉一根火把,來回巡邏,城牆上火影重重。
    遠處的地平線上,戎狄大軍如黑壓壓的潮水一般,一眼望不到邊。
    範副將狠狠皺眉:“斥候所言非虛,怕是有三萬多人。”
    三萬,是朔風城內將士六倍有餘。
    他說著,暗暗心驚:“幸好,沒應了李漢升那廝,否則後果難料。”
    李漢升嘶了一聲,冷風一吹,後背也濕了幾分。
    這人數,耗都能把他耗死。
    沈知韞打量著遠處的敵兵,心頭發沉。
    “沸水金汁、礌石滾木可準備好?”
    一旁的李漢升連忙應和:
    “早已準備就緒,隻等敵軍靠近,立馬動手。”
    不出預料,戎狄很快發動攻勢。
    馬蹄聲震得大地塵土四散,在眾人心頭狠狠敲響警鍾。
    可惜時間太急,來不及挖陷馬坑,隻能緊急將武庫內的拒馬和鐵蒺藜全都堆出去。
    朔風城的將士們握緊武器,肅穆以待。
    卻見戎狄大軍靠近時,前頭有魁梧大將高舉一頭顱,用古怪的口音大聲吆喝:“陳玄策已死!被三王子親手砍殺!”
    “這是他的項上人頭!”
    “還不快投降!”
    “投降!”
    早在他開口的瞬間,朔風城的將士就開始動手。
    眨眼間,箭如雨下,密密麻麻,逼得戎狄側身躲避,死傷不少人。
    他們卻冒死不退反進,嚷嚷著“陳玄策已死”,恍如千萬隻蝗蟲在耳邊嗡嗡作響,又格外囂張桀驁。
    沈知韞心中一沉,這是攻心之計,逼得他們陣前大亂。
    她當即站出來,朗聲道:“莫要中了敵人的詭計!”
    “今日我親迎將軍回城,城內百姓親眼所見!”
    “然將軍受了傷,此時需我等為將軍分憂,切勿因戎狄謠言,動搖軍心!”
    她擲地有聲,神色坦然,叫眾人心中信服。
    戎狄吆喝一陣,轉身回營,隻留下幾百多具中箭身亡的屍體。
    再沒有其他動靜。
    朔風城的將士卻不敢鬆懈。
    戎狄隻是一時疲敝,等他們休息好了,大戰一觸即發。
    範副將此時難免慶幸:“夫人之計,倒是先入為主,免得將士因將軍之事而人心惶惶。”
    說的是她事先叫人把將軍回城養傷一事傳開。
    再加上,幾位將領每日去將軍府內找“將軍”商議計策,任何人來問,皆謹守口風。
    她看向範副將:“將軍不在,守城一事多依仗您了。”
    他沉聲應道:“還請夫人放心。”
    接下來將是惡戰。
    果不其然。
    敵軍先是傳遍陳玄策已死的消息,又當眾多番侮辱“陳玄策”的頭顱,數次激怒朔風城將士。
    有了沈知韞的吩咐,眾人即便又氣又怒,也沒有上當,衝動出城。
    夜半時分,戎狄發起進攻,用滾木撞向城門,用雲梯攀登城牆,殺聲陣陣。
    朔風城的將士也不是好惹的。
    沸水金汁淋頭,敵軍如斷翅的烏鴉紛紛慘叫摔下。
    箭雨密布,占據地利殺傷大片敵軍。
    一開始穩據勝算。
    可時間慢慢推移,天色泛白,城上的將士們累極,還不及喘氣,動作逐漸麻木,底下的敵軍卻如源源不斷,叫人心生絕望。
    被急匆匆調來的城中青壯急急運送金汁沸水等物,時不時躲避暗箭。
    為了叫將士安心,沈知韞沒有後退,親臨督戰,隨機應策,神色始終沉穩。
    突然。
    城下敵軍像是約好了一般,齊聲大吼:“我軍已殺入東門,還不投降!”
    周圍廝殺聲震天,一人兩人說起這話,可能無人關注。
    可成百上千之人說起這事,聲勢漸大,將士臉色大變,心中擔憂敵軍怕是另有計謀,一時分心,竟略顯弱勢。
    沈知韞看出來了,戎狄真擅長攻心之策。
    “胡說!”
    “此乃惑亂軍心的詭計!範副將親自把守,若城門有失,必燃煙警告!”
    她斷然否認,叫一旁護著她的崔凜傳話:“傳令全軍,若誰因此臨陣脫逃,動搖軍心,當場斬立決!”
    崔凜應是。
    她當機立斷,迅速做出反應,始終親自守在前頭,叫將士心安。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戎狄原先囂張得意的吼聲也漸漸虛了下來。
    這麽久,還不見所謂早就殺入城的同袍。
    與之相反,朔風將士心中底氣越發足。
    手頭上的武器夠用,占著高牆之利耗也能耗死他們!
    直到天色大白,日頭高懸,苦戰一夜的戎狄才鳴鼓收兵,退兵回營。
    將士們累癱在城牆上,鬆了口氣。
    輔兵收斂城牆上的屍身,清點虧缺的箭矢、刀劍,備好沸水金汁,以備戎狄隨時再來。
    沈知韞也累得夠嗆,精神緊繃一夜,此時鬆懈下來,眼前竟有些發黑。
    她知曉是自己身子疲憊,一時受不住。
    這時,後方有腳步聲急匆匆而來。
    範副將雖身上濺血,奮戰一夜,精神不見頹靡,反而振奮異常:“夫人果真料事如神!”
    “那群賊子被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