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我爹是貪官
字數:6616 加入書籤
自曹暾把範仲淹噎得說不出來話後,曹暾便好幾日沒見過“朱夫子”。
說好的為我啟蒙呢?
曹暾越發懷疑朱夫子的身份。
雖然範仲淹不可能來為自己這個普普通通的曹家子啟蒙,但朱夫子為範仲淹的鐵杆粉絲,於是改名為“朱說”也是有可能的。
反正曹暾對這個夫子充滿警惕。
“那你為何還要故意氣他?”曹佑事後得知曹暾之語,萬般無奈。
他早知小侄兒的傲氣與才氣一樣高,但朱夫子可能是沒有記載在史冊的某位慶曆君子,小侄兒與朱夫子的話,說不準就會被朱夫子傳到其他慶曆君子耳中。曹家又是將門,如此敏感的話哪能隨口說?
曹暾道:“我知道他是君子,故意的。我的性格藏不了一輩子,早暴露早悠閑。反正我不為將,說了此話又如何?再者,正因為我們曹家有這樣的見識,他們才更放心。”
從方便舒適的現代社會投胎到北宋還沒喝孟婆湯,他已經夠可憐了,還要壓抑自己的真性情,那也太過淒慘。
北宋這官場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他就想舒舒服服躺在朝中當一個屍位素餐的“老實官”,默默無聞地熬資曆吃福利,誰能奈他何?
曹佑對身有大才卻心無大誌的曹暾隻能報以苦笑。
即使曹佑已經從前塵中解脫,認可了今生的身份,前世林林總總榮辱貴賤都已為煙雲消散,唯有曾目睹的百姓慘狀卻仍舊曆曆在目。
大宋皇帝冤殺了他,但百姓何辜?
他曾從史書中讀過的後唐亂相,靖康恥後盡成了他眼中的實景。
米價飆升數千錢仍舊難以買到;殘屍抹鹽掛上了鐵鉤名為人臘;金軍驅逐百姓於田野狩獵取樂;打著“忠義人”旗號的匪徒四處搜尋百姓充作軍糧……
他無法忘記紹興四年那天,忠義人範溫渡江來投,所攜軍糧皆為人肉。範溫還侃侃談起他吃人肉的心得,“老瘦男子庾詞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為‘不羨羊’,小兒呼為‘和骨爛’。通目為‘兩腳羊’”。
前世的他差點沒忍住一刀剁了那畜生,但朝廷為了大局,仍舊隻能接納那畜生入朝為官。
金軍是畜生,民間反抗軍猶如匪徒,宋朝的官兵又有多少惡行?
他隻能保證自己麾下軍隊的紀律,希冀亂世能在自己手中結束。
隻有亂世結束,畜生們才能披上人皮,朝廷才能繼續行教化之道。
可惜他百般忠義抵不過朝堂上的陰謀算計,隻能希望自己死後還能有人振臂一呼,複我故土。
既然蒼天讓他回到了靖康之恥之前,他很想改變那個淒慘的未來。
如果大宋早早解除西夏和大遼的威脅,宋神宗沒有鬱鬱而終,宋哲宗也沒有英年早逝,或許金國的鐵騎就無力南下。
曹佑想,身為曹家人,至少姐姐在當太後和太皇太後的時候,應該能庇佑自己為將。
之後若皇帝再次猜忌他功勞太大,他隻要早早辭官歸鄉,以仁宗、神宗、哲宗的性格,自己應是能得個善終的。
曹佑見曹暾敏慧過人,很希望曹暾成為他誌同道合之人。將來叔侄二人同在朝堂為官,一外一內,定能守望相助。
但曹暾……唉,不知道曹暾會不會隨著年歲長大換個誌向。
如果曹暾在慶曆君子的教導後,仍舊堅持“屍位素餐”的理想,那、那他也是支持的。
希望暾兒能平安富貴,無病無災一生。
唯一了解曹暾的曹佑保持緘默,其餘人都被曹暾的年齡迷惑,隻以為曹暾不過是年幼輕狂,讀過了幾本史書,就忍不住口出狂言針砭時弊。
大宋的文臣能當著皇帝的麵說太/祖黃袍加身的舊事,一介幼兒的胡言亂語,算不上什麽忌諱。
曹琮雖謹慎,也隻是提醒曹暾不要在外人麵前提什麽太/祖舊事。
狄青升遷太快,朝中早有人看狄青不順眼。即使是一幼兒癡語,也可能成為朝臣攻訐狄青的理由。
曹暾雙眼亮閃閃:“既然我在朱夫子那裏說錯了話,可不可以換個夫子?”
曹琮疑惑:“暾兒還未聽朱夫子授課,為何想換夫子?”
曹暾道:“因為他和韓資政認識,很麻煩。我不想我年紀輕輕,一言一行就入了朝中大官的耳。”
曹琮哭笑不得。年紀輕輕……你這年紀,連年紀輕輕都不是。範公和韓公即使知曉你是太子,也不會將你的話放在心上。
曹暾的老師是皇帝選的,曹琮可沒有資格換人。他隻能勸曹暾少打歪主意,好好聽夫子的話。
才結識幾日,曹琮就看透了這古靈精怪的小侄孫有多頑皮,不再被小侄孫乖巧的外表迷惑。
曹暾也故意在曹琮麵前表現得較為不規矩,試探曹琮對他容忍的底線。
不知道是不是相處時間還太短,曹暾認為叔祖父似乎對他過於溺愛,連他的吃穿都比府中其他同輩好。
曹暾試圖拒絕,或者與同輩共享,曹琮卻說這是他父親留下的產業,隻能曹暾用。
曹暾很困惑,自家早死的爹不就是個普普通通地方官,能有多少錢?
他趴到曹佑耳邊悄聲道:“小叔叔,我爹該不會是大貪官吧?”
曹佑猶疑道:“隻是留下些讓你衣食無憂的錢財,應當不算貪官?”
曹暾又道:“姑母入宮的時候,爹爹還沒死,他既然有錢,不也應該和叔祖父一樣,全添姑母嫁妝裏了嗎?”
曹佑出生的時候,曹傅就已經在外為官,他沒見過這位早逝的長兄幾次。不過他記得見到長兄的時候,長兄衣著樸素,不像家有餘財的人。
聽曹暾這樣說,曹佑不懷疑長兄貪汙,但也有點懷疑長兄是不是故意在姐姐麵前裝窮,頓時麵色古怪。
曹暾道:“姑母知道後,會不會討厭我啊?”
曹佑搖頭:“姐姐品德高尚,不會這樣。”
曹暾不信。
雖然曹皇後在史書中的人品確實不差,但叔叔為自己傾家蕩產,長兄卻家藏巨款還裝窮,心裏怎麽可能不膈應?
唉,爹爹人品差,我也會跟著受牽連。曹暾老氣橫秋地脫下絹絲新衣,換上短了一截的舊衣裳。
“叔祖父,即使是爹爹留給我的錢,但若同輩兄弟姐妹皆樸素,僅我一人奢華,我十分慚愧。”為了不讓爹爹的壞人品波及自己,曹暾隻能自苦,“我寧願絕食,也不願意獨自享受。”
於是曹暾便真的絕食了。
範仲淹偷偷幫助完狄青一家人,回到曹家準備履行太子師的職責時,就聽見太子絕食。
範仲淹看向曹琮,那眼神和看西夏人似的,眼刀子淬著毒。
曹琮哭笑不得。
即使皇帝宮中用度較為節儉,但隻是在曆代皇帝中算節儉,與尋常大臣家中用度還是很不同的。
太子養在宮外,皇帝開私庫偷偷給太子補足該有的吃穿用度。太子所用每一筆花銷,曹琮都記在賬上呈給皇帝,萬不敢挪用分毫。
可太子孝悌,所用不與家中人相同,就不肯飯食,他能怎麽辦?
曹琮苦笑:“太子不僅絕食,還懷疑曹傅是在皇後麵前裝窮的大貪官,人品有缺。”
範仲淹瞠目結舌:“太子太聰穎,曹公也很為難啊。”
曹琮可不想一個人為難:“朱夫子,你既然回來了,就該與我一同為難。”
曹家簡樸,皇帝必不忍太子吃穿與曹家子弟等同。可太子孝悌,又不願意獨自一人享受。這可如何是好?
範仲淹道:“陛下有何旨意?”
曹琮繃著臉道:“陛下說他沒旨意,讓我自行解決。”
範仲淹:“……”
他深呼吸,板著臉道:“我立刻進宮!”
陛下!就算你把太子送出宮養,子不教父之過,太子的事你也要拿主意啊!
曹暾可沒有餓著。
他隻是嘴上嚷嚷絕食,其實吃穿用度和曹佑一樣,隻是不用曹琮送來的精致吃食罷了。
不提曹皇後得知自家長兄風評受害後又氣了一場,曹暾之後吃穿用度明麵上和曹家人沒有區別。剩餘的份例,皇帝都給曹暾折為銀錢。
等曹暾通過童子試後,他一並賞賜給曹暾,之後就不用假借曹傅的名義了。
又一樁事情了結,曹暾終於能安心讀書。
範仲淹考校過他的學識後,認為曹暾不必再擴寬讀書範圍,當務之急乃是練字。
他手把手教導曹暾描字,被曹暾在練字上的愚鈍折磨得不輕。
這時範仲淹隻能去檢查曹佑的書法作業,才能減輕對自己授課能力的懷疑。
瞧瞧曹佑的字,已經初具風骨,自成一派,真是優秀啊。
曹佑羞赧不已。
他哪是自成一派,他隻是前世寫“蘇體”已經形成習慣,改不了了。
咳,但蘇軾現在才八歲。
曹佑不想欺世盜名,忙說自己是模仿得古人字帖,非自成一派。
範仲淹微笑歎氣。
曹佑見過的古人字帖能有他多?是不是自成一派他還不了解?
曹佑果然比曹琮還謹慎,竟然在與朝堂無關的書法一道上都不肯揚名。
範仲淹不再提讓曹佑以書法揚名之事,轉移話題道:“既然曹三郎擅書,為何暾兒的字……”
他雖出身寒門,啟蒙較晚,五歲時剛學字不久,但寫得也比曹暾好。
曹佑沉默了一會兒,道:“我很努力了。”
範仲淹聞言,長歎一口氣,繼續去監督曹暾描大字。
書法一道,即使沒有天賦,通過苦練也能寫得周正。範仲淹重新調整目標,太子的字不求風骨,隻求周正。
曹暾捏著毛筆,冒出兩大泡眼淚。
寫毛筆字真的好難!我還不到五周歲,你們揠苗助長!
不要再給我舉什麽某某五歲擅書的例子,他們都不是人!不是人!
曹暾陷入悲觀。自己真的考得上童子試嗎?
科舉他不指望,如果堂堂穿越者連少年兒童都不能比過,也太丟穿越者的臉了吧?
嗚嗚嗚!
……
曹暾在自我懷疑的時候,他的名聲已經悄悄在京中傳開。
曹家有兒名暾,年五歲,少失怙恃,性孝悌。
他正當長身體的年齡,衣服很快就短小了。但家中人不換新衣,他便不肯穿新衣,寧願穿短了一截的舊衣服。
家裏人憐惜他年幼,常將最好的食物留給他。但家中人與他飲食不同,他竟忍饑不食。
哦,對了,曹家暾兒已通讀五經能作詩寫文準備考童子科(一口氣念完)。
所有正疑惑曹家暾兒是誰,好奇五歲幼童的衣食能和家裏人有多不同的人一拍大腿,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