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寫在最後

字數:1519   加入書籤

A+A-


    當為《漢末梟雄錄》落下最後一個句點,窗外正值塞北嚴冬,白雪皚皚。
    恍惚間,仿佛看見劉湛的身影,與我一同回望這段橫跨波瀾壯闊的征途。
    創作這部六十八萬字的作品,猶如親手培育一棵參天大樹。
    從潁川書院的第一片嫩葉,到泰始盛世的繁花滿枝,每一章節都是用心血澆灌的年輪。
    記得最初落筆時,那個在黃巾圍困中倉促獻策的年輕身影尚顯青澀;而今收官時,他已成為照亮曆史長河的永恒星辰。
    特別要感謝諸位讀者相伴同行。
    是你們在深夜的每一次點擊,讓劉湛的喜怒哀樂有了回響,讓荀彧的深謀遠慮不再孤獨,讓郭嘉的戲謔調侃找到知音。尤其當看到有讀者為徐晃歸心而振奮,為荀妤送行而感懷,我便知道這些文字已超越簡單的故事,成為我們共同守護的精神家園。
    這部作品最珍貴的結晶,是那些在時光中漸次豐滿的靈魂:
    劉湛從借勢謀生的穿越者,到心懷萬民的帝王,其蛻變見證著責任如何重塑人格
    荀彧始終如北辰般堅守士人風骨,他的杯酒釋兵權,是理想主義在現實中的優雅轉身
    郭嘉用放浪形骸包裹濟世智慧,證明真正的鋒芒往往藏於鞘中
    至若徐晃之沉毅,甘寧之不羈,周倉之赤誠,皆在時代洪流中刻下獨特的生命軌跡
    在架構情節時,我始終執著於平衡史實與想象。官渡之戰的烽火需燃得符合軍事邏輯,赤壁的東風要吹得兼具詩情與謀略,力求在曆史縫隙中生長出合理的枝葉。
    特別要致敬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三國不僅是權謀與征伐的舞台,更是文明在裂變中重生的熔爐。
    我試圖通過荀氏莊園的月色、潁水畔的血色、皇宮大殿的燭光,捕捉那些被史筆簡化的溫度。
    寫作途中常有如履薄冰之感。
    既要避免將現代思維強加古人,又需讓當代讀者理解亂世中的抉擇;既要展現戰爭的殘酷,又不能迷失在血腥中;既要塑造英雄,卻不敢神化任何凡人。
    最終落在紙上的每個字,都是對曆史最深的敬畏。
    謹以本書獻給所有在現實中追尋星辰的逐夢者。
    願我們都能如盛世的晨光,既知長夜寒涼,仍懷溫暖世間的勇氣。
    感恩相遇,來日方長。
    作者原茵 敬上
    於《漢末梟雄錄》收官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