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蘭芳、海地曆史!美利堅與大秦其他不同!

字數:4665   加入書籤

A+A-


    七年級八班的教室裏,陽光透過窗戶斜斜地灑在課桌上,映照著同學們專注的臉龐。
    林嘯站在講台上,目光掃過眼前充滿求知欲的學生們,嘴角揚起笑意。
    “這位同學,你記憶很好。”
    林嘯先是鼓勵了這位同學,緊接著,他熟練地調出PPT,介紹了蘭芳曆史:“蘭芳共和國,的確是差不多和美利堅立國的時候建立,隻不過,美利堅雖然是名義上1776年立國,蘭芳是1777年立國。”
    “但美利堅真正立國是在1783年,當英國簽署《巴黎條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的那一刻,才標誌著這個新生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站穩腳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蘭芳共和國,還比美利堅早六年誕生。”
    林嘯一邊講解,一邊用手指在PPT上輕輕點劃,那些曆史年份和事件,仿佛都變得鮮活起來。
    “不過,蘭芳共和國使用的不是總統製,創始人羅芳伯也不是總統,他們這邊叫總長或者大哥。”
    “蘭芳共和國曾懷著熱切的期望,想要獲得乾隆皇帝的承認,向清朝稱臣,希望能得到母國的庇佑與支持。但可惜的是,乾隆皇帝最終不予冊封。”
    “這裏可以當做一個重要的記憶點,乾隆四十二年,蘭芳共和國成立。它的疆域在今天印尼加裏曼丹島西部。”
    林嘯繼續娓娓道來,將蘭芳共和國的基本信息一一道出。
    隨後,他又對蘭芳共和國的一些其他知識進行了簡單卻不失全麵的介紹,讓同學們對這個鮮為人知的華人海外政權有了初步的認識。
    “乾隆四十二年!”
    “啊,這個蘭芳共和國,竟然成立那麽早?”
    “還真有華人跑到海外建國,那麽早?”
    “而且,也不太行啊!怎麽戰鬥力就這麽差,還被荷蘭並入了東印度公司?”
    “乾隆目光如此短淺麽,但凡他支持一點,也不至於大清滅亡吧……”
    同學們紛紛發出驚歎和感慨,這些新的知識點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未知曆史世界的大門,讓他們既驚訝又興奮。
    一些同學甚至在這一刻才知道,原來在乾隆年間,就有勇敢的華人遠渡重洋,在海外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想要朕的冊封,他們配麽?”
    乾隆也聽到了同學們的吐槽,他隻是冷冷一笑。
    對於這個蘭芳共和國,乾隆自然有印象,出於防漢的政治考量,他又怎麽可能同意冊封附屬國。
    一旦開了這個口子,其他漢人豈不是會有學有樣?
    “同學們,這一題已經排除了兩個錯誤答案,現在,應該有人答出來了吧?”
    在介紹完蘭芳共和國的情況後,林嘯再度調出題目。
    “英國就沒有總統……”
    “袁大頭推翻清朝後,當總統……這太晚了。”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分析著,很快,答案便逐漸清晰起來。
    “所以,老師,這一題是海地?”一位同學自信地說出了答案。
    “沒錯,就是海地!”
    林嘯果斷地公布了正確答案,調出了海地相關信息,有條不紊介紹:“這個世界上最窮的奇葩小國,它的曆史,基本上可以與美利堅齊平!”
    “1804年1月1日,受美利堅獨立戰爭和法蘭西大革命的深遠影響,海地的黑人們高舉起義的旗幟,奮起反抗宗主國法蘭西,也就是拿破侖的統治。”
    “他們憑借著海地獨特的地理優勢,成功打敗法軍,成為首個黑人獨立國家,以及全球首個通過奴隸起義建國的國家!”
    “所以,剛剛拿破侖的答案,也很接近。”
    林嘯目光又打在矮小的拿破侖同學身上:“海地當初可是法蘭西的殖民地!這些黑人,是直麵拿破侖大帝並取得勝利的勇士!”
    “他們的起義軍領袖德薩林采取了總統製,隻不過才短短一年,總統製就被他搞成帝製!”
    “然後……整個美洲,在美利堅和海地的成功案例激勵下,墨西哥仿造美利堅總統製也獨立建國、智利、秘魯、委內瑞拉等等立國之後,也紛紛采取美利堅的總統製!在美洲地區,當時的美利堅,毫無疑問是美洲兄弟們的燈塔和標杆……”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利堅相當於美洲的區域性大國,甚至有點宗主國的地位了。”
    “所以,後來他們的第五任總統門羅,提出了所謂的門羅主義,即歐洲不能幹涉美洲自己的事情,美洲的事情,由他們美洲自己處置——說白了,就是要聽他們美利堅的處置,美國當時,就以美洲宗主國自居了。”
    林嘯的講解層層遞進,將美洲史生動地呈現在同學們麵前。
    在他巧妙的題目設置和精彩講解之下,這些原本枯燥的曆史知識變得鮮活有趣,同學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美洲大陸,見證著一個個國家的誕生與崛起。
    與此同時,華盛頓看著圖文結合的美洲國家獨立脈絡,以及那些采用總統製的國家,眼中滿是驚喜和意外。
    “我們的獨立,竟然也影響了這麽多國家獨立?”
    “我們的總統製,影響力竟然這麽大?”
    他從未想到,自己和美利堅會在曆史的長河中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
    而拿破侖則從這段介紹中,得知了他妹夫夏爾·勒克萊爾挫敗的消息。
    “我的軍隊失敗了?夏爾怎麽帶領軍隊的?”
    他眉頭緊皺,難以想象自己精心策劃的美洲計劃竟然以失敗告終。
    “所以,同學們,從這點……我們能看出美利堅和大秦的第二個不同點!”
    林嘯的聲音將同學們的思緒拉回現實。
    “外交情況不同,大秦講究的是滅國……美利堅采取的是扶持美洲的難兄難弟一起反抗,這樣一比,我們大秦還是要武德充沛一點。當然,這隻是初期的情況不同,後期都大差不差了。”
    林嘯巧妙地將話題引回當初的主題,在對比中讓同學們更深刻地美洲史。
    “至於第三個不同點,就是經濟方麵了!”
    林嘯繼續深入講解:“大秦從頭到尾,都是農業化國家,我們從秦到清,都是以農業為本。而美國,一開始差不多五十年,也是農業國……”
    “但是,受工業革命的影響,美國一開始也有比較輕微的手工業。並且,因為美利堅采取工業和農業並行的發展模式,他們在早期也進行了一個著名的爭執,傑漢之爭,具體就是開國元勳漢密爾頓和傑斐遜的政治、體製之爭。”
    “漢密爾頓、亞當斯等人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極力想要促成華盛頓當國王,想要郡縣製下的君主製,而傑斐遜、麥迪遜等後續的三四五六任,則是反對華盛頓稱帝,反對郡縣製,反對工業化等等,這就誕生了美利堅最初的兩黨製……”
    “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這就是美利堅朝堂和大秦朝廷第四個本質區別……美利堅一開始就有旗幟鮮明的黨爭!”
    林嘯詳細地剖析著兩國在政治體製和經濟發展上的差異,每一個觀點都有理有據,讓同學們聽得入神。
    “至於第五個不同點,就是……美利堅的文化融合了!他是一個移民國家,沒有如同大秦那樣,強製車同軌,書同文,每一個州還是相當於獨立王國。”
    “這就導致了……在鐵路大爆發的後麵幾十年,每一個州的鐵路鐵軌寬度都不一樣,極大限製了美利堅融合和經濟發展,這也才導致了,他們後續的南北戰爭……”
    林嘯加快進度,一口氣說出了美利堅與大秦後麵四個不同點。
    龐大的知識點如潮水般湧來,但七年級八班的同學們反而聽得津津有味。
    然而,對於後續的鐵路、農業、工業這些在古代未曾出現的事物,始皇、李世民、朱元璋他們滿臉困惑,完全無法理解。
    別說他們不懂了,就是喬治三世、路易十六、拿破侖這些來自不同時代和國家的曆史人物,麵對工業、鐵路、經濟等全新領域,也是一頭霧水。
    但無論如何,通過這樣全麵而深入的對比,無論東西方的曆史人物,還是課堂上的同學們,對美利堅的認識都變得更加立體、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