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
字數:1984 加入書籤
第三日的清晨,天邊躍出的紅暈似潑灑的朱砂,漫過城牆、染透街巷,輕輕敷在帝丘的城牆上,連帶著公子啟一行人疲憊的眉眼都染了層暖色,可那暖色卻沒半分暖意——戈邑的火光還似在眼前燒著,身後木筏劃過的濰水波紋仿佛還在耳邊響著,連晨風拂過衣角,都帶著幾分未散的硝煙。
“公子,您終於回來了!”守城校尉幾乎是衝到跟前,沾著昨日塵土的甲胄發出低沉的摩擦,“戈邑城破的消息傳回來時,我們都說要去救您,可朝中幾位大臣攔著,說‘帝丘不可無備,孤軍深入恐中埋伏’……”話未說完,已轉身朝城門吼道,“快!開城門!迎公子歸!”
“諾”
厚重的城門“吱呀”作響,碾過板土的聲音沉悶而悠長。公子啟立於城下,望著熟悉的帝丘城樓,抬手向兩側城衛拱了拱手,聲音雖帶著幾分沙啞,卻依舊穩當:“先派醫師來,傷員要緊,不得耽擱。”又往前走了幾步,目光掃過等候的官吏,語氣沉了沉,眼中帶了幾分淩冽“告知諸位大臣,午時,大殿議事,不得缺席!”
“諾!”應和聲落,腳步匆匆散去,可這聲音落在帝丘的街巷裏,卻似石子投進深潭,濺起的不止是漣漪——有人聽聞公子啟歸來,暗自鬆了口氣;也有人臉色驟變,袖中的手悄悄攥緊,趁著人群散開時,不動聲色地往後退了退。
午時,大殿內燃著安神的香,青煙嫋嫋繞著殿柱,卻壓不住殿中凝滯的氣氛。公子啟立在主位旁,目光如寒潭般掃過階梯下的眾大臣,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戈邑陷落,伯益大軍正欲往帝丘而來,諸位皆是我大夏股肱,如今危局,可有良策?”
滋滋滋(香爐裏火星爆裂)
眾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沉默不語。過了片刻,階梯末端右側一名玄衣黃裳的大臣緩緩走了出來,他袖口繡著鳳鳥雲獸紋,可眼神卻不敢直視公子啟,聲音帶著幾分討好的輕飄:“公子,您與伯益本是同宗血脈,何苦兵戎相見?依臣之見,不如遣使議和,或許能化幹戈為玉帛……”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有了動靜——有人驚得微微睜大眼,似沒料到有人敢在此時提“議和”;有人嘴角扯出一絲譏笑,目光如針般刺向那華貴大臣;更有幾位須發皆白的老臣,眉頭緊鎖,似在強壓著怒意。
公子啟聽著,臉上掠過一絲極淡的冷笑,那笑轉瞬即逝,快得讓人以為是錯覺,語氣卻依舊平靜:“議和……倒也是個辦法。既然你主動提出,此事便交由你去辦——即刻動身,往伯益軍中走一趟,探探他的‘誠意’。”
“是!是!”那大臣滿臉喜色,沒想到公子啟如此‘看重’自己,躬身時腰彎得極低,腳步輕快得近乎諂媚,連衣袖掃到身旁大臣的衣角都未察覺,匆匆退了下去,仿佛撿到了天大的功勞。
待他退去,殿內氣氛卻未減輕幾分反而越顯凝重。片刻後,一道沉穩的聲音打破了寂靜——想起昨天的美好,將軍大步上前,甲胄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炬目如光般直視著公子啟:“末將以為,議和斷斷不可!伯益狼子野心,早視公子為眼中釘,與其等他大軍壓境,不如主動出擊——濰水下遊河道狹窄,可設伏兵截其糧道;帝丘城外有三座土丘,可布箭卒遲滯其進軍。以逸待勞,定能重創叛軍!”
“好!”公子啟猛地一拍案幾,眼中寒光一閃,隨即又湧起幾分讚許,“不虧是火燒伯益糧草之人!”
“好!”“不愧是想起昨天的美好將軍!”幾位武將紛紛附和,聲音裏滿是戰意,連帶著殿內的氣氛都多了幾分昂揚。
公子啟望著殿內眾人,目光最後落在來去知秋身上,語氣帶著幾分激昂,卻依舊沉穩:“大夏立國以來,曆經風雨無數,何曾懼過外敵?如今伯益叛亂,不過是跳梁小醜。有來去知秋和想起昨天的美好,這般忠勇之將,有諸位文臣運籌帷幄,何愁叛軍不滅?午時議事便到此為止——想起昨天的美好將軍,即刻調兵,籌備伏擊事宜;其餘大臣,各司其職,糧草、城防、軍械,一樣不得疏漏。散朝!”
“諾!”殿內應和聲如潮,躬身退下,腳步比來時急促許多,唯有那大臣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殿外的晨光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