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複宋雪恥”召義兵
字數:5966 加入書籤
晨霧還未散盡,常州城外的校場上已擠滿了人。趙玥身著一身洗得發白的素色襦裙,腰間係著父皇禦賜的白玉佩,手中握著那柄陳烈留下的“靖難劍”,站在臨時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掃過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有麵黃肌瘦的流民,有衣衫襤褸的散兵,還有手持農具的百姓,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期待與忐忑,像等待春雨的禾苗,渴望著一絲希望。
“鄉親們,弟兄們!”趙玥的聲音清亮,透過清晨的薄霧,傳遍校場的每一個角落,“我是大宋榮德公主趙玥。建炎三年,金兵破我建康,屠我百姓,父皇母後以身殉國,大宋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今天,我站在這裏,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那些死在金兵屠刀下的親人,是為了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為了‘複宋雪恥’這四個字!”
她舉起手中的“靖難劍”,劍尖指向天空,陽光透過劍刃,折射出耀眼的光芒:“這柄劍,曾斬殺過無數金兵,曾守護過淮河的百姓。今天,我以大宋公主的名義,以‘複宋雪恥’為號,招募天下義士!凡是願意跟我一起抗擊金兵、收複失地的人,無論你是流民、是散兵,還是普通百姓,我們都歡迎你!我們不要錢財,不要爵位,隻要一顆愛國之心,隻要一份保家衛國的勇氣!”
台下一片寂靜,隻有風吹過旗幟的“獵獵”聲。一個穿著破舊鎧甲的散兵站了出來,他約莫三十歲左右,臉上帶著一道長長的刀疤,聲音沙啞地問道:“公主殿下,我們跟著您,能打贏金兵嗎?我們打了這麽多次仗,輸了這麽多次,很多弟兄都死了,我們怕了……”
他的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台下頓時響起了竊竊私語。趙玥看著他,眼神堅定而溫和:“這位弟兄,我知道你們怕了,我也怕過。建康城破時,我躲在蘆葦蕩的寒水裏,看著金兵屠殺百姓,看著我的父皇母後死去,我也怕過。可我更怕的是,我們就這樣放棄,讓金兵在我們的土地上為所欲為,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做金兵的奴隸!”
她走下高台,走到那個散兵麵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弟兄們,我們不是孤軍奮戰!陳烈將軍,當年以三千騎兵擊潰兩萬金兵的英雄,已經重新出山,他的舊部正在趕來的路上;嶽將軍、韓世忠將軍,也在各地抗擊金兵,他們都是我們的後盾!隻要我們團結一心,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把金兵趕出大宋,就一定能報仇雪恨!”
那個散兵看著趙玥眼中的堅定,又看了看她手中的“靖難劍”,忽然跪倒在地,聲音哽咽:“殿下,末將王虎,原是禁軍的一名校尉,建康城破後,帶著幾個弟兄逃了出來,一直在偷偷抗擊金兵。末將願意跟著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末將也願意!”“殿下,算我一個!”“我也要參加義軍,為家人報仇!”
王虎的舉動像是一顆火星,點燃了台下所有人的熱情。流民們放下手中的破碗,散兵們握緊了手中的兵器,百姓們扛起了身邊的農具,紛紛湧向高台旁的登記點,想要加入義軍。趙玥看著眼前的景象,眼中滿是激動的淚水——這就是大宋的百姓,這就是大宋的希望,隻要還有人願意為家國而戰,大宋就不會亡。
周峰和幾個將領連忙組織人手,開始登記報名者的信息。登記點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有人在填寫姓名和籍貫,有人在領取武器和鎧甲,還有人在互相認識,談論著未來的戰鬥,整個校場一片熱鬧的景象。
趙玥走到登記點旁,看著一個個報名的人,心中滿是感慨。一個約莫十五六歲的少年,背著一把破舊的柴刀,怯生生地走到登記的士兵麵前:“兵大哥,我能加入義軍嗎?我爹娘都被金兵殺了,我想報仇。”
士兵看了看他瘦弱的身材,有些猶豫:“小弟弟,你還太小了,打仗很危險。”
少年急了,眼淚差點掉下來:“我不小了,我能砍柴,能挑水,還能給士兵們送東西,我不會拖大家後腿的!”
趙玥走了過去,摸了摸少年的頭,溫柔地說道:“你叫什麽名字?”
“我叫小石頭。”少年抬起頭,眼中滿是堅定。
“小石頭,”趙玥笑了笑,“你願意加入義軍,姐姐很開心。但現在你還小,不能上戰場。不如你先跟著醫療隊,幫郎中們照顧受傷的士兵,等你長大了,再跟我們一起打仗,好不好?”
小石頭想了想,點了點頭:“好!我一定會好好照顧受傷的士兵,等我長大了,一定要親手殺了金兵,為爹娘報仇!”
趙玥看著小石頭的背影,心中暖暖的。她知道,這些孩子,都是大宋的未來,隻要好好培養他們,將來一定能成為抗擊金兵的棟梁之才。
接下來的幾天,“複宋雪恥”的口號傳遍了常州周邊的各個城鎮和村莊。趙玥和周峰帶領著將領們,分頭前往各個地方招募義士。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先向百姓們講述金兵的殘暴,講述建康城破的慘狀,再宣傳“複宋雪恥”的理念,鼓勵百姓們加入義軍。
在宜興,他們遇到了一支由五十多個百姓組成的小隊伍,為首的是一個名叫吳大叔的農民。吳大叔告訴趙玥,金兵占領宜興後,不僅搶走了他們的糧食和財物,還殺死了很多百姓。他們忍無可忍,就組織起來,偷偷襲擊金兵的小股部隊,保護自己的家園。趙玥聽了,非常感動,立刻將他們編入義軍,還任命吳大叔為小隊長,讓他帶領自己的隊伍,繼續在宜興一帶抗擊金兵。
在無錫,他們遇到了一群散兵,約莫有一百多人,為首的是一個名叫劉能的將領。劉能原是建康城的守兵,建康城破後,帶著殘兵逃到了無錫,一直想找機會報仇,卻苦於沒有領頭人。當他聽說趙玥以“複宋雪恥”為號招募義士,還請到了陳烈將軍出山,立刻帶著手下的士兵前來投奔。趙玥非常高興,任命劉能為騎兵隊的副將,讓他負責訓練騎兵。
隨著招募的義士越來越多,義軍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從原來的一千多人,迅速增加到了三千多人。為了更好地管理義軍,趙玥和陳烈、周峰一起,製定了嚴格的編製:將義軍分為騎兵、步兵、弓箭兵、水軍和醫療隊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任命了經驗豐富的將領負責;還製定了詳細的紀律條例,規定士兵們必須遵守軍紀,不得欺壓百姓,不得擅自離開營地,違者嚴懲不貸。
在訓練方麵,陳烈親自負責,他根據不同兵種的特點,製定了不同的訓練計劃:騎兵主要訓練騎馬射箭和衝鋒陷陣;步兵主要訓練近身格鬥和陣型配合;弓箭兵主要訓練精準射擊和遠程支援;水軍則在太湖進行訓練,熟悉水戰技巧;醫療隊的郎中們則負責學習急救知識,為受傷的士兵治療。
趙玥則負責後勤保障和情報收集。她組織百姓為義軍縫製鎧甲、籌集糧草,還在各個城鎮設立了情報點,及時收集金兵的動向。她還經常深入士兵中間,了解他們的需求,解決他們的困難。有一次,她發現很多士兵因為沒有鞋子,光著腳訓練,腳都磨破了,立刻組織百姓為士兵們縫製鞋子,還親自將鞋子送到士兵手中。士兵們深受感動,訓練的熱情更加高漲。
然而,招募義士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金壇,他們遇到了金兵的阻撓。金兵將領得知趙玥在招募義士,害怕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大,就派了五百名金兵,前往金壇,想要驅散招募點的百姓,阻止他們加入義軍。
當金兵趕到金壇時,趙玥正在招募點向百姓們宣傳“複宋雪恥”的理念。聽到金兵來襲的消息,百姓們頓時慌了神,紛紛想要逃跑。趙玥立刻鎮定下來,對身邊的周峰說道:“周首領,你帶領兩百名步兵,在鎮外的山口設伏;我帶領一百名弓箭兵,在鎮內的屋頂上埋伏;陳將軍,麻煩您帶領騎兵,繞到金兵的後方,截斷他們的退路。我們前後夾擊,一舉消滅金兵!”
陳烈和周峰立刻領命,帶領士兵們前去布置。金兵很快就衝進了金壇鎮,他們看到百姓們四處逃跑,以為義軍不敢抵抗,更加囂張,四處燒殺搶掠。就在這時,趙玥一聲令下,屋頂上的弓箭兵們立刻射箭,金兵紛紛中箭倒地。
金兵將領見狀,大怒,下令士兵們進攻屋頂。可就在這時,周峰帶領的步兵從山口衝了出來,朝著金兵殺去;陳烈帶領的騎兵也從後方包抄過來,截斷了金兵的退路。金兵腹背受敵,頓時亂作一團,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這場戰鬥,義軍大獲全勝,不僅消滅了五百名金兵,還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糧草。金壇的百姓們看到義軍打贏了金兵,更加相信義軍的實力,紛紛加入義軍。經此一戰,“複宋雪恥”的口號更加響亮,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投奔義軍,義軍的規模很快就擴大到了五千多人。
隨著義軍的勢力越來越大,趙玥知道,是時候製定下一步的抗金計劃了。她召集陳烈、周峰、李繼隆、張順等將領,在天寧寺召開軍事會議。
會議上,陳烈首先分析了當前的局勢:“如今我們義軍有五千多人,兵力雖然比之前強大了不少,但與金兵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金兵在江南一帶的兵力約莫有五萬人,而且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我們不能硬拚,隻能采取遊擊戰術,先攻打金兵的薄弱據點,奪取糧草和武器,慢慢壯大自己的實力,再尋找機會,與金兵主力決戰。”
李繼隆也補充道:“陳將軍說得對。我建議我們先攻打常州城外的金兵糧站,那裏駐守的金兵隻有一千人左右,而且大多是老弱殘兵,我們有把握一舉拿下。奪取糧站後,我們不僅能補充糧草,還能打擊金兵的士氣。”
趙玥點了點頭,說道:“兩位將軍的建議很好。就按你們說的辦,三天後,我們攻打金兵糧站。李將軍,你帶領兩千名步兵,從正麵進攻;張將軍,你帶領一千名水軍,從糧站旁邊的河流繞過去,偷襲糧站的後方;周首領,你帶領一千名弓箭兵,在糧站周圍的山坡上埋伏,負責支援;陳將軍,你帶領一千名騎兵,在糧站外巡邏,防止金兵逃跑和援軍趕來。我則帶領醫療隊,在後方負責救治受傷的士兵。”
將領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會議結束後,大家立刻開始準備,士兵們加緊訓練,將領們檢查武器和糧草,整個天寧寺都籠罩在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中。
三天後,天還沒亮,義軍就兵分四路,朝著金兵糧站進發。李繼隆帶領的步兵首先抵達糧站外,他們趁著夜色,悄悄靠近糧站,用斧頭劈開了糧站的大門,衝了進去。糧站裏的金兵還在睡夢中,被義軍殺了個措手不及,紛紛舉手投降。
張順帶領的水軍也順利抵達糧站後方,他們乘坐小船,沿著河流,悄悄靠近糧站的倉庫,點燃了倉庫裏的幹草。火光衝天,濃煙滾滾,金兵的糧草很快就化為灰燼。
周峰帶領的弓箭兵則在山坡上埋伏,當金兵想要逃跑時,他們立刻射箭,將金兵逼回糧站。陳烈帶領的騎兵則在糧站外巡邏,遇到前來支援的金兵,就立刻展開廝殺,阻止他們靠近糧站。
這場戰鬥,義軍大獲全勝,不僅消滅了一千名金兵,還燒毀了金兵的大量糧草,繳獲了不少武器和馬匹。當義軍帶著戰利品返回天寧寺時,百姓們紛紛出來迎接,為士兵們歡呼喝彩。
趙玥站在隊伍的最前麵,看著百姓們臉上的笑容,心中滿是成就感。她知道,這場勝利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戰鬥在等著他們,還有更多的困難需要克服。但她相信,隻要義軍上下一心,隻要百姓們支持他們,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抗金戰爭,就一定能實現“複宋雪恥”的目標,讓大宋的旗幟重新飄揚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當天晚上,天寧寺裏擺起了慶功宴。士兵們喝著酒,吃著肉,談論著白天的戰鬥,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趙玥坐在主位上,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滿了希望。她舉起酒碗,對著將領和士兵們說道:“弟兄們,今天我們打贏了這場仗,這是我們‘複宋雪恥’的第一步。未來,我們還會遇到更多的金兵,更多的挑戰。但我相信,隻要我們團結一心,隻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把金兵趕出大宋,就一定能為我們的親人報仇,為大宋的百姓帶來太平!”
將領和士兵們紛紛舉起酒碗,齊聲喊道:“複宋雪恥!還我河山!”聲音震徹雲霄,在常州的夜空裏回蕩,久久不散。
夜深人靜時,趙玥坐在書桌前,打開錦盒,看著裏麵的遺詔、兵符、白玉佩和陳烈留下的令牌。她輕輕撫摸著這些信物,在心中默念:“父皇,母後,你們看到了嗎?我們的義軍越來越強大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我們,我們離‘複宋雪恥’的目標越來越近了。女兒一定會繼續努力,帶領大家,早日收複失地,讓大宋的旗幟重新飄揚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窗外的月光皎潔,灑在書桌上,也灑在趙玥的身上。她知道,未來的路依舊漫長,依舊充滿了挑戰,但她不再害怕,因為她有一群並肩作戰的弟兄,有千千萬萬支持她的百姓,還有一顆永不放棄的愛國之心。她相信,隻要堅持下去,勝利就一定屬於他們,屬於大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