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半月聚兵三百人

字數:6608   加入書籤

A+A-


    晨霧漫過常州城外的打穀場時,趙玥正蹲在地上,親手將最後一麵寫著“護宋”二字的旗幟插在土坡上。猩紅的布料在風裏獵獵作響,邊緣被針線縫補的痕跡清晰可見——這是昨夜她和十幾個百姓連夜趕製的,針腳雖不整齊,卻透著一股生生不息的韌勁。周峰站在她身後,手裏捧著一本泛黃的名冊,指尖在“三百零七人”的數字上反複摩挲,眼中滿是難以置信的激動。
    “殿下,半個月前,我們還隻有幾十個人,如今竟真的聚齊了三百多人。”周峰的聲音帶著幾分顫抖,他低頭看著名冊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有曾經的禁軍士兵、逃難的農戶、落魄的工匠,甚至還有兩個從金兵營裏逃出來的漢人俘虜,每個人的名字後麵,都畫著一個小小的“宋”字,是他們對家國最後的堅守。
    趙玥直起身,指尖拂過旗幟上的“護宋”二字,目光掃過場中列隊的人群。他們大多穿著粗布短褂,有的手裏握著鏽跡斑斑的長槍,有的扛著自家砍柴的彎刀,還有的甚至拿著削尖的木棍,可每個人的脊梁都挺得筆直,眼神裏沒有了往日的怯懦,隻剩下對金兵的恨意和對未來的期許。
    “不是‘我們聚齊了’,是大宋的百姓,不願再做亡國奴了。”趙玥的聲音清亮,順著風傳到每個人耳中,“半個月前,我們在這打穀場招募義士,那時有人問我,跟著公主,能打贏金兵嗎?今天,我可以告訴大家,隻要我們團結一心,隻要我們還記得‘護宋’二字的分量,就沒有打不贏的仗!”
    人群中立刻響起熱烈的掌聲,一個穿著破舊鎧甲的漢子大步走出來,他約莫三十歲上下,臉上帶著一道長長的刀疤,正是半個月前第一個報名的前禁軍校尉王虎。“殿下說得對!俺們這些人,要麽家人被金兵殺了,要麽家園被金兵燒了,早就沒了退路!跟著殿下,就算是死,也要拉幾個金兵墊背,為大宋爭口氣!”
    “對!為大宋爭口氣!”“殺盡金兵,收複失地!”“護宋!護宋!”
    呐喊聲此起彼伏,震得打穀場周圍的樹枝都微微顫抖。趙玥看著眼前的景象,眼眶微微發熱——她想起半個月前,自己第一次站在這裏招募義士時的忐忑,想起那些猶豫著不敢上前的百姓,想起陳烈將軍臨走時的囑托,如今,這些都化作了眼前這支雖不精銳、卻充滿血性的隊伍。
    她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繼續說道:“今天,我們正式組建‘護宋軍’!我趙玥,以大宋榮德公主的名義,任命陳烈將軍為護宋軍都統製,周峰為副都統製,王虎為步兵營統領,負責訓練步兵;原水軍將領張順為水軍營統領,負責組建水軍;還有從金兵營裏逃出來的李二柱,熟悉金兵的布防,任命為斥候隊統領,負責打探情報。”
    被點到名的將領紛紛上前一步,單膝跪地,齊聲喊道:“末將遵命!定不負殿下所托,不負‘護宋’二字!”
    趙玥走到他們麵前,親手將一麵麵小巧的“護宋”旗遞到他們手中:“這些旗幟,代表著護宋軍的使命,也代表著大宋百姓的希望。從今往後,你們要帶領弟兄們,嚴格訓練,嚴守紀律,不得欺壓百姓,不得私吞糧草,若有違反,無論是誰,軍法處置!”
    “是!”將領們雙手接過旗幟,高高舉起,眼中滿是鄭重。
    接下來的日子,護宋軍的訓練正式拉開序幕。打穀場被改造成了臨時練兵場,王虎帶著步兵營的弟兄們,從最基礎的隊列訓練開始,手把手地教大家握槍、劈砍、刺殺;張順則帶著幾個熟悉水性的弟兄,去附近的太湖邊上,尋找合適的船隻,準備組建水軍;李二柱則帶著斥候隊的人,每天穿梭在常州城外的山林裏,繪製金兵的布防圖,收集金兵的動向。
    趙玥也沒有閑著,她每天天不亮就來到練兵場,和士兵們一起訓練。她跟著王虎學習握刀,手掌很快就磨出了水泡,卻隻是用布條簡單纏一下,繼續練習;她跟著斥候隊去山林裏探查地形,鞋子被荊棘劃破,腳底板磨出了血泡,也從不抱怨一句。士兵們看著公主殿下都如此努力,訓練的熱情更加高漲,原本鬆散的隊伍,漸漸有了軍隊的模樣。
    這天下午,趙玥正在練兵場指導士兵們練習刺殺,忽然看到遠處的小路上,來了一群百姓,為首的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正是半個月前她在流民潮中救下的祖孫倆。老奶奶手裏提著一個布包,身後跟著十幾個村民,每個人手裏都拿著自家種的糧食、縫製的布鞋,還有幾個年輕的小夥子,扛著自家打造的農具,說是要加入護宋軍。
    “公主殿下!老身來看您了!”老奶奶快步走到趙玥麵前,打開布包,裏麵是十幾雙嶄新的布鞋,“這是村裏的娘們連夜做的,讓弟兄們穿著舒服點,好打金兵!還有這些糧食,是村裏僅剩的存糧,雖然不多,也是俺們的一點心意。”
    趙玥連忙接過布包,眼眶發熱:“阿婆,您太客氣了。護宋軍本該保護百姓,怎麽還能要大家的東西……”
    “殿下說的什麽話!”老奶奶打斷她,指著身後的村民,“這些日子,金兵又在附近的村子搶糧,是護宋軍的弟兄們趕跑了金兵,保護了俺們的家園。俺們雖然是普通百姓,卻也知道,沒有護宋軍,就沒有俺們的活路!這些小夥子,都想加入護宋軍,跟著殿下殺金兵,為家人報仇!”
    身後的年輕小夥子們立刻上前一步,紛紛說道:“殿下,俺們有力氣,能打仗!求您收下俺們吧!”
    趙玥看著他們真誠的眼神,點了點頭:“好!歡迎你們加入護宋軍!從今往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一起為護宋而戰!”
    小夥子們激動地歡呼起來,立刻跑到王虎身邊,跟著士兵們一起訓練。老奶奶看著眼前的景象,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悄悄抹了抹眼角的淚水——她想起自己死去的兒子兒媳,想起小石頭每天念叨著“要跟著姐姐殺金兵”,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護宋軍,她相信,總有一天,金兵會被趕跑,大宋會重新好起來。
    護宋軍的規模越來越大,不僅有百姓主動加入,還有不少散兵遊勇聽聞“護宋軍”的名號,前來投奔。曾經在金壇一帶抗擊金兵的農民領袖吳大叔,帶著自己的五十多個弟兄趕來;原常州城守兵劉能,也帶著一百多個殘兵加入護宋軍。短短半個月,護宋軍的人數就從三百零七人,增加到了五百多人,雖然裝備依舊簡陋,卻已經成為了常州一帶不可忽視的抗金力量。
    這天晚上,趙玥正在燈下查看李二柱送來的金兵布防圖,周峰忽然走進來,手裏拿著一封書信:“殿下,陳烈將軍派人送書信來了!”
    趙玥連忙接過書信,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殿下,老臣已聯絡濠州、滁州舊部,共得一千二百餘人,不日將啟程返回常州。另探得金兵近期將從鎮江調兵三千,增援常州,目標應為護宋軍。望殿下加緊訓練士兵,加固防禦,待老臣歸來,共破金兵。”
    她心中一緊,立刻將書信遞給周峰:“金兵要增兵三千,我們必須盡快做好準備。周將軍,你立刻通知王虎,加強練兵場的防守;張順,讓他加快水軍的組建,太湖是我們的屏障,絕不能讓金兵從水路進攻;李二柱,讓他多派斥候,密切關注金兵的動向,一旦有消息,立刻回報。”
    “末將領命!”周峰接過書信,轉身就要離開,卻被趙玥叫住。
    “等等。”趙玥走到他麵前,從懷中掏出一塊玉佩,正是父皇禦賜的“和碩榮德”佩,“陳將軍回來時,你把這塊玉佩交給她,告訴他,護宋軍已經準備好了,等著他一起,為大宋而戰。”
    周峰接過玉佩,鄭重地點了點頭:“末將一定送到。”
    送走周峰後,趙玥重新走到地圖前,手指在常州城和鎮江之間的路線上反複劃過。金兵增兵三千,護宋軍隻有五百多人,兵力懸殊,硬拚肯定不行。她想起陳烈將軍教給她的“疲敵戰術”,想起李二柱送來的金兵布防圖,心中漸漸有了計劃——金兵長途奔襲,糧草必定是軟肋,隻要能截斷金兵的糧道,再在必經之路上設伏,就能以少勝多,擊退金兵。
    她拿起筆,在地圖上圈出金兵糧道的必經之地——一處名為“黑風口”的山穀,那裏地勢狹窄,兩側都是陡峭的山坡,非常適合設伏。然後,她又在地圖上標注出需要重點防守的幾個據點,以及水軍需要巡邏的水域,直到東方泛起魚肚白,才放下筆,揉了揉發酸的肩膀。
    走出房門時,練兵場上已經傳來了士兵們訓練的呐喊聲。趙玥站在廊下,看著士兵們揮舞著武器,在晨光裏揮灑著汗水,心中充滿了堅定。她知道,接下來的戰鬥,將會異常艱難,甚至可能會有很多弟兄犧牲,但她別無選擇——為了父皇母後的遺願,為了大宋的百姓,為了“護宋”二字的使命,她必須帶領護宋軍,打贏這場仗。
    接下來的幾天,護宋軍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步兵營的士兵們加緊訓練刺殺和陣型配合,王虎甚至親自示範,教大家如何用最簡單的招式殺死金兵;水軍營的張順找到了十幾艘破舊的漁船,帶領弟兄們在太湖上練水戰技巧,雖然船隻簡陋,卻也練得有模有樣;斥候隊的李二柱則帶回了更多關於金兵的消息——金兵的先頭部隊已經離開鎮江,朝著常州方向進發,預計三天後抵達黑風口附近。
    趙玥召集將領們召開軍事會議,將自己的計劃告訴大家:“金兵的先頭部隊有五百人,主要任務是護送糧草。我們兵分三路,一路由王虎帶領三百步兵,在黑風口兩側的山坡上設伏,等金兵進入山穀後,用滾石和弓箭攻擊;一路由張順帶領一百水軍,沿著太湖支流,繞到金兵糧道的後方,燒毀他們的糧草;我和周峰帶領一百士兵,在黑風口外的樹林裏接應,防止金兵突圍。”
    將領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王虎更是摩拳擦掌:“殿下的計劃周密!末將保證,隻要金兵敢進黑風口,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張順也說道:“末將已經讓弟兄們熟悉了太湖支流的路線,保證能順利繞到金兵後方,燒毀他們的糧草!”
    會議結束後,將領們立刻帶領士兵們前往各自的位置,開始布置。王虎帶著步兵營的弟兄們,扛著滾石和弓箭,爬上黑風口兩側的山坡,在茂密的樹林裏隱蔽起來;張順帶領水軍營的弟兄們,駕駛著漁船,悄悄駛向太湖支流;趙玥和周峰則帶著士兵們,在黑風口外的樹林裏搭建臨時的掩體,等待金兵的到來。
    第三天中午,李二柱帶著斥候隊的人匆匆趕來,氣喘籲籲地說道:“殿下!金兵來了!大約五百人,押著十幾輛糧車,已經快到黑風口了!”
    趙玥立刻站起身,對身邊的士兵們說道:“弟兄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記住,我們是護宋軍,是大宋的希望!一會兒聽我號令,不準擅自行動!”
    “是!”士兵們齊聲喊道,握緊了手中的武器,眼神警惕地盯著黑風口的方向。
    沒過多久,遠處就傳來了馬蹄聲和車輪滾動的聲音。金兵的先頭部隊緩緩走進黑風口,他們穿著厚重的鎧甲,手持彎刀,警惕地觀察著四周,卻沒有發現隱藏在山坡上的護宋軍士兵。糧車在隊伍中間,由十幾個金兵推著,慢慢向前移動。
    當金兵的全部人馬都進入黑風口後,趙玥舉起手中的“護宋”旗,用力揮下:“動手!”
    早已準備好的王虎立刻大喊一聲:“放滾石!射箭!”
    山坡上的士兵們立刻將準備好的滾石推下去,巨大的石頭順著山坡滾落,砸向金兵的隊伍。同時,弓箭也像雨點一樣射向金兵,不少金兵中箭倒地,隊伍頓時亂作一團。
    “有埋伏!快撤退!”金兵的將領大聲喊道,想要帶領士兵們衝出黑風口。可兩側山坡上的滾石和弓箭不斷襲來,金兵根本無法前進,隻能在山穀裏四處逃竄。
    就在這時,張順帶領的水軍營也趕到了金兵糧道的後方,他們點燃了隨身攜帶的火把,扔向糧車。糧車上的糧草很快就燃燒起來,濃煙滾滾,照亮了整個黑風口。金兵看到糧草被燒,更加慌亂,紛紛放下武器,想要投降。
    趙玥和周峰帶領士兵們從樹林裏衝出來,朝著金兵發起進攻。護宋軍的士兵們雖然裝備簡陋,卻個個奮勇殺敵,有的用長槍刺穿金兵的鎧甲,有的用彎刀砍向金兵的頭顱,還有的用木棍將金兵打倒在地。王虎更是勇猛,手中的長槍揮舞得虎虎生風,接連殺死了十幾個金兵,嚇得其他金兵紛紛後退。
    經過一個時辰的激戰,金兵的先頭部隊被全部消滅,五百名金兵,除了一百多人投降外,其餘的都被殺死,十幾輛糧車也被全部燒毀。護宋軍雖然也有幾十人受傷,卻沒有一人犧牲,還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馬匹。
    當士兵們押著俘虜,帶著繳獲的武器返回打穀場時,早已等候在那裏的百姓們立刻圍了上來,為他們歡呼喝彩。老奶奶提著剛煮好的粥,挨個遞給士兵們;孩子們拿著自己畫的“護宋”旗,跑到士兵們身邊;還有的百姓為受傷的士兵包紮傷口,整個打穀場一片熱鬧的景象。
    趙玥站在人群中間,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滿是成就感。她知道,這場勝利隻是護宋軍的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戰鬥在等著他們,還有更多的困難需要克服。但她相信,隻要護宋軍的弟兄們團結一心,隻要大宋的百姓還在支持他們,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抗金戰爭,就一定能實現“複宋雪恥”的目標。
    當天晚上,打穀場上燃起了篝火,護宋軍的士兵們和百姓們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勝利的喜悅。王虎給大家講述著戰鬥中的趣事,張順教孩子們劃船的技巧,李二柱則給大家描述著金兵投降時的狼狽模樣,歡聲笑語回蕩在夜空裏。
    趙玥坐在篝火旁,看著眼前的景象,想起了遠在濠州的陳烈將軍,想起了父皇母後,想起了建康城的百姓。她從懷中掏出父皇的玉佩,放在手心,輕聲說道:“父皇,母後,護宋軍打贏了第一場仗。女兒一定會帶領護宋軍,繼續戰鬥下去,直到把金兵趕出大宋,讓大宋的旗幟重新飄揚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篝火的光芒映在玉佩上,泛著柔和的光澤,仿佛在回應著她的誓言。遠處的夜空裏,一顆明亮的星星緩緩升起,照亮了護宋軍的營帳,也照亮了大宋百姓心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