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遣使向朝廷求援

字數:4865   加入書籤

A+A-


    常州城的清晨,寒霧還未散盡,議事堂內已彌漫著一股凝重的氣息。趙玥手持一封墨跡未幹的書信,指尖輕輕拂過信上 “求援” 二字,目光落在堂下站著的兩名男子身上 —— 左側是蘇雲,她曾多次深入金兵大營獲取情報,心思縝密、膽識過人;右側是老兵李誠,他曾在東京禁軍服役,熟悉朝廷禮儀與官道流程,兩人是趙玥反複斟酌後,選定的赴臨安求援使者。
    “蘇雲、李誠,此次前往臨安,關乎江南抗金聯盟的生死,也關乎江南數十萬百姓的安危,你們肩上的擔子,比任何一次任務都重。” 趙玥的聲音沉穩,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許,她將書信遞過去,“這封信裏,詳細陳述了江南目前的抗金形勢 —— 完顏兀術雖暫退,卻在常州大營囤積兵力,隨時可能卷土重來;聯盟雖補充新兵,卻缺乏實戰經驗與重型武器;百姓雖全力支持,卻因連年戰亂早已民力匱乏。我已在信中懇請陛下,派遣禁軍馳援江南,調撥糧草與軍械,助咱們守住這抗金的前沿陣地。”
    蘇雲雙手接過書信,小心翼翼地收入懷中特製的防水皮囊,眼神堅定:“殿下放心,屬下定不辱使命!就算拚盡性命,也會將書信親手呈給陛下,帶回朝廷的援軍!”
    李誠也抱拳行禮,語氣鄭重:“老臣曾受大宋恩祿,如今江南危難,正是老臣報效國家之時。沿途的官道與驛站,老臣都熟悉,定能以最快的速度抵達臨安,不讓殿下與江南百姓失望。”
    趙玥點頭,又從案上拿起兩物 —— 一枚刻著 “江南抗金聯盟” 的銅印,一張蓋有聯盟大印的路引。“這枚銅印,可證明你們的身份,沿途若遇州府官員阻撓,可出示此印;這張路引,已注明你們為‘朝廷特批求援使者’,驛站需為你們提供馬匹與食宿,不得延誤。” 她頓了頓,又叮囑道,“臨安城內不比江南,官員複雜,人心難測。你們見到陛下前,切勿輕信他人,尤其是宰相秦檜一派的人 —— 他們素來主張與金議和,若知曉你們是來求援的,定會百般阻撓。”
    “屬下明白!” 蘇雲與李誠齊聲應道,將銅印與路引小心收好。
    次日黎明,天還未亮,蘇雲與李誠便身著輕便布衣,騎著兩匹快馬,悄悄離開了常州城。趙玥親自送到城外的十裏亭,看著兩人的身影消失在晨霧中,心中滿是忐忑與期許 —— 她知道,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早已沒了北上抗金的雄心,尤其是秦檜當政後,議和之聲更是不絕於耳。此次求援,能否成功,她心中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但為了江南的百姓,為了聯盟的將士,她必須一試。
    蘇雲與李誠一路疾馳,不敢有絲毫耽擱。他們沿著官道南下,白天騎馬趕路,夜晚則在驛站歇息,換下疲憊的馬匹。沿途的州府官員,見他們持有聯盟銅印與朝廷路引,雖態度冷淡,卻也不敢過多刁難,隻是偶爾會旁敲側擊地詢問江南的抗金形勢,言語中多有擔憂與退縮,顯然也受了朝廷議和論調的影響。
    這日,他們抵達平江府(今蘇州)。平江府知府王淵是秦檜的門生,聽聞他們是江南抗金聯盟派來的求援使者,立刻派人將他們請到府衙。王淵坐在堂上,端著茶杯,眼神輕蔑地打量著蘇雲與李誠:“你們聯盟不過是一群草莽義軍,也敢向朝廷求援?陛下日理萬機,豈會為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浪費兵力與糧草?依本府看,你們不如趁早向大金議和,還能保江南百姓一命。”
    蘇雲聞言,立刻反駁:“大人此言差矣!我聯盟將士雖多為百姓,卻個個心懷家國,願為抗金拋頭顱、灑熱血!去年常州之戰,我聯盟以五千兵力,抵擋住金兵三萬大軍,燒毀其糧草,迫使完顏兀術撤軍,何來‘烏合之眾’一說?如今金兵虎視眈眈,江南若失,臨安便唇亡齒寒,大人難道不知其中利害?”
    王淵被懟得臉色漲紅,卻依舊固執:“休要狡辯!朝廷自有朝廷的考量,豈容你們這些草莽置喙?今日本府就把話撂在這裏,你們的求援,絕無可能成功!識相的,就趕緊回江南,乖乖向大金議和,免得自取滅亡!”
    李誠見狀,連忙上前一步,語氣緩和卻帶著堅定:“大人,江南百姓已受夠金兵的迫害,若朝廷不出兵支援,江南淪陷,百姓們定會心寒。我等此次前來,並非為聯盟一己之私,而是為了大宋的河山,為了天下的百姓。還請大人以國事為重,莫要再阻撓我等前往臨安。”
    王淵見兩人態度堅決,知道無法輕易打發,便借口 “需向上級稟報”,將他們軟禁在府衙的客房內,不準他們繼續南下。蘇雲與李誠心中焦急,卻也知道硬闖無用,隻能暗中觀察,尋找脫身的機會。
    當晚,一名老衙役悄悄來到客房,遞給他們一張紙條,上麵寫著 “三更時分,後門脫身,已有快馬備好”。蘇雲與李誠又驚又喜,追問老衙役為何要幫他們。老衙役歎了口氣,眼中滿是悲痛:“我兒子去年在建康城被金兵殺害,我恨金兵,也恨那些主張議和的官員!你們是為了抗金求援,我不能讓你們被困在這裏!你們快走,莫要連累我!”
    三更時分,蘇雲與李誠按照老衙役的指示,從府衙後門悄悄脫身,騎上早已備好的快馬,朝著臨安的方向疾馳而去。他們不敢回頭,也不敢停留,直到跑出平江府的地界,才鬆了一口氣。
    曆經十數日的奔波,蘇雲與李誠終於抵達臨安城外。臨安城的繁華與江南的戰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城內車水馬龍,商鋪林立,百姓們衣著光鮮,絲毫看不出戰爭的陰影;城外的驛站裏,官員們飲酒作樂,談論的也多是詩詞歌賦,鮮有提及抗金之事。
    兩人按照李誠的記憶,找到禁軍統領韓世忠的府邸。韓世忠是南宋名將,素來主張抗金,曾在黃天蕩大敗金兵,是少數敢與秦檜抗衡的官員。蘇雲與李誠跪在府門前,懇請韓世忠接見,卻被管家以 “將軍軍務繁忙” 為由拒絕。
    兩人沒有放棄,一直跪在府門前,從清晨到黃昏,任憑寒風刺骨,也不肯離去。府門前的百姓們見他們衣衫單薄,卻神情堅定,紛紛上前詢問,得知他們是江南抗金聯盟派來的求援使者後,也紛紛為他們求情。
    黃昏時分,韓世忠終於走出府門。他看著跪在地上的蘇雲與李誠,見他們雖麵帶疲憊,卻眼神堅定,心中不由生出一絲敬佩。“你們就是江南抗金聯盟派來的使者?” 韓世忠問道,聲音洪亮。
    “正是屬下!” 蘇雲與李誠連忙起身,恭敬地行禮。
    韓世忠將他們請進府內,聽完他們對江南抗金形勢的陳述,又看過趙玥的求援信,臉色漸漸變得凝重:“完顏兀術狼子野心,江南若失,臨安危矣!趙盟主以一介女子之身,率領草莽義軍,抵擋住金兵三萬大軍,實在難得!本將雖主張抗金,卻奈何秦檜當道,陛下也一心求和,想要說服陛下出兵,難啊!”
    蘇雲連忙說道:“將軍,江南百姓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若朝廷不出兵,百姓們隻能眼睜睜看著金兵屠城,大宋的河山也會一步步被金兵蠶食!還請將軍念在天下百姓的份上,幫幫我們!”
    韓世忠歎了口氣,眼神堅定:“你們放心,本將雖權力有限,但也絕不會坐視江南淪陷!明日早朝,本將定會向陛下呈上趙盟主的求援信,力勸陛下出兵。隻是秦檜一派定會百般阻撓,你們也需做好心理準備。”
    次日早朝,韓世忠果然將趙玥的求援信呈給宋高宗趙構,並詳細陳述了江南的抗金形勢,懇請趙構派遣禁軍馳援江南。可話音剛落,秦檜立刻站出來反駁:“陛下,江南不過是一群草莽義軍,根本不足為懼!大金兵力強盛,若我朝出兵支援,定會激怒大金,引發更大的戰事。依老臣看,不如派使者與大金議和,許以歲幣,換取江南的安寧,才是萬全之策。”
    朝中的議和派官員紛紛附和,主張抗金的官員雖少數支持韓世忠,卻也因懼怕秦檜的權勢,不敢過多爭辯。趙構看著朝堂上爭論不休的官員,又看了看手中的求援信,最終還是采納了秦檜的建議,下令 “暫不派兵,靜觀其變”,並派使者前往大金,商議議和事宜。
    韓世忠得知結果後,心中滿是憤怒與無奈。他連忙派人將蘇雲與李誠請到府中,告知他們朝廷的決定,並愧疚地說道:“對不起,本將盡力了,卻還是沒能說服陛下。秦檜當道,陛下昏庸,江南的抗金之路,恐怕隻能靠你們自己了。”
    蘇雲與李誠聽到結果後,心中滿是失望,卻也沒有過多抱怨 —— 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朝廷求援之路不會順利。蘇雲說道:“將軍不必愧疚,能得到將軍的支持,我們已經很感激了。就算朝廷不出兵,我們聯盟也絕不會放棄,定會與江南百姓一起,堅守到底,絕不向金兵屈服!”
    離開韓世忠府邸後,蘇雲與李誠沒有停留,立刻啟程返回江南。他們知道,趙玥與聯盟的將士們還在等著他們的消息,就算朝廷不出兵,他們也要將這個結果帶回江南,讓大家早做準備。
    一個月後,蘇雲與李誠終於回到常州城。趙玥得知朝廷拒絕出兵的消息後,雖心中失望,卻也沒有過多意外。她看著蘇雲與李誠疲憊的臉龐,安慰道:“你們辛苦了,沒能請來援軍,不是你們的錯。朝廷不出兵,咱們還有江南的百姓,還有聯盟的將士們!隻要咱們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守住江南,守住大宋的河山!”
    隨後,趙玥將朝廷拒絕出兵的消息告知了聯盟的所有將領與士兵。將士們雖有些失望,卻也沒有動搖抗金的決心 —— 他們早已習慣了依靠自己,習慣了在困境中尋找希望。
    當天晚上,趙玥在常州城的城樓上,對著聯盟的將士們與江南的百姓們高聲說道:“弟兄們,鄉親們!朝廷雖不出兵支援咱們,但咱們不能放棄!江南是咱們的家鄉,是咱們的根!隻要咱們團結一心,同生共死,就沒有打不贏的仗,沒有守不住的江南!就算朝廷忘了咱們,就算全世界都放棄咱們,咱們也要守住江南,守住大宋的希望!”
    “守住江南!守住希望!” 將士們與百姓們齊聲呐喊,聲音震徹雲霄,在江南的夜空中久久回蕩。趙玥看著眼前這些堅定的麵孔,心中滿是感慨 —— 她知道,朝廷的拒絕,反而讓聯盟更加團結,讓百姓更加堅定。江南的抗金之路,或許會更加艱難,但隻要有這些英勇的將士,有這些支持的百姓,就一定能迎來勝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