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棄朝廷尋根據地

字數:3519   加入書籤

A+A-


    常州城的秋風吹過校場,卷起地上的枯葉,發出 “沙沙” 的聲響。趙玥身著玄色勁裝,腰間的白玉佩在晨光下泛著冷光,她看著眼前正在訓練的新兵 —— 他們大多是江南百姓家的子弟,眼神中帶著青澀卻滿是堅定,手中的長槍握得緊緊的,汗水順著臉頰滑落,卻沒有一個人停下動作。
    “殿下,張俊率領的五萬禁軍已抵達平江府,距離常州不足百裏。他們雖未發起進攻,卻在城外築起營寨,顯然是想將咱們困在常州城內,耗盡咱們的糧草。” 周峰快步走到趙玥身邊,語氣凝重,手中拿著一份斥候傳回的情報,“另外,暗衛傳回消息,完顏兀術已得知咱們與朝廷決裂,正率領三萬金兵,從常州大營南下,看樣子是想與朝廷大軍夾擊咱們。”
    趙玥接過情報,快速瀏覽一遍,眉頭微微皺起 —— 前有朝廷大軍圍城,後有金兵步步緊逼,常州城雖防禦堅固,卻也難以抵擋兩麵夾擊。更重要的是,常州城地處平原,無險可守,一旦糧草耗盡,城破隻是時間問題。
    “不能再守常州了。” 趙玥抬頭,目光掃過遠處的江南群山,語氣堅定,“咱們與朝廷決裂後,已無退路,必須尋找一處地勢險要之地,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才能長期抗金,保存抗金的火種。”
    “建立根據地?” 陳烈走到趙玥身邊,眼中閃過一絲疑惑,“殿下可有合適的地方?江南多平原,地勢險要之地雖有,卻大多偏僻,糧草匱乏,不利於長期駐守。”
    趙玥從懷中掏出一張泛黃的地圖,這是她父親生前留下的江南輿圖,上麵標注著江南各地的山川、河流與關隘。她指著地圖上一處名為 “天目山” 的區域,說道:“天目山位於臨安西北,地處浙皖交界處,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山中不僅有充足的水源與土地,還能種植糧食,足以支撐咱們長期駐守;更重要的是,天目山距離金兵與朝廷大軍的勢力範圍都較遠,咱們可以在此休養生息,訓練士兵,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再圖反攻。”
    眾將領圍過來看地圖,看著天目山的地形,眼中漸漸露出了希望的光芒。王虎興奮地說道:“殿下說得對!天目山我去過,那裏山高穀深,金兵的騎兵根本無法展開,朝廷的大軍也難以深入!咱們隻要守住山中的幾處隘口,就算他們有再多的兵力,也攻不進來!”
    “而且天目山周圍有不少村落,百姓們大多淳樸善良,且深受金兵與貪官的迫害,咱們若去那裏建立根據地,定能得到百姓們的支持!” 陳奎也補充道,眼中滿是期待。
    趙玥點頭,語氣堅定:“好!既然大家都同意,咱們就立刻著手準備 —— 第一,組織士兵與百姓,整理糧草、武器與物資,尤其是糧食與種子,必須優先打包,確保根據地的基本需求;第二,派斥候提前前往天目山,勘察路線,聯絡山中的村落,為咱們的轉移做好準備;第三,安排少量士兵,偽裝成聯盟主力,繼續駐守常州城,迷惑金兵與朝廷大軍,為大部隊的轉移爭取時間。”
    “是!” 將領們齊聲應道,立刻轉身去安排各項事宜。
    接下來的幾日,常州城內一片忙碌 —— 士兵們與百姓們一起,將糧草、武器、藥品等物資打包,裝上馬車;斥候們快馬加鞭,前往天目山勘察路線;少量士兵則在城牆上巡邏,故意製造出聯盟主力仍在常州的假象。
    百姓們得知聯盟要轉移到天目山建立根據地,不僅沒有反對,反而紛紛表示願意跟隨聯盟一起轉移。他們說:“聯盟在哪裏,咱們就在哪裏!隻要能跟著聯盟抗金,能守住自己的家園,就算去再偏僻的地方,咱們也願意!”
    看著百姓們堅定的眼神,趙玥心中滿是感動。她知道,百姓們才是聯盟最堅實的後盾,有他們的支持,就算在天目山建立根據地的過程再艱難,聯盟也一定能克服。
    三日後,一切準備就緒。趙玥率領聯盟主力與百姓們,趁著夜色,悄悄離開了常州城,朝著天目山的方向轉移。隊伍綿延數十裏,有士兵,有百姓,有老人,有孩子,雖然疲憊,卻充滿了希望。
    為了避免被金兵與朝廷大軍發現,隊伍選擇走偏僻的山路,白天休息,夜晚行軍。山路崎嶇難行,尤其是下雨的時候,路麵濕滑,不少人都摔了跤,卻沒有一個人抱怨,大家互相攙扶著,一步步朝著天目山前進。
    途中,他們遇到了不少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百姓。這些百姓得知聯盟要去天目山建立根據地,抗擊金兵,紛紛加入隊伍,想要跟著聯盟一起,尋找一個安全的家園。隊伍的規模越來越大,從最初的數千人,漸漸擴大到了上萬人。
    半個月後,隊伍終於抵達了天目山腳下。提前前來勘察的斥候早已聯絡好了山中的村落,村民們得知聯盟到來,紛紛走出村落,迎接他們的到來。村民們不僅為他們提供了臨時的住處,還拿出了家中的糧食和蔬菜,讓疲憊的士兵與百姓們能吃上一頓熱飯。
    趙玥看著熱情的村民們,心中滿是欣慰。她知道,天目山根據地的建立,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隨後,趙玥開始著手建立根據地的各項事宜:
    1.劃分區域:將天目山腳下的平原與山穀劃分為居住區、耕作區、訓練區與防禦區,確保根據地的秩序井然。
    2.開墾荒地:組織士兵與百姓,開墾山中的荒地,種植水稻、小麥、蔬菜等農作物,確保根據地的糧草自給自足。
    3.修建防禦:在天目山的幾處隘口,修建防禦工事,設置滾石、擂木與陷阱,安排士兵駐守,防止金兵與朝廷大軍的進攻。
    4.訓練士兵:利用天目山的地形,開展針對性的訓練,提升士兵們的山地作戰能力與實戰經驗。
    5.安撫百姓:建立臨時的官府,處理百姓們的日常事務,開設學堂,讓孩子們能夠讀書識字;設立醫館,為百姓們提供醫療服務,確保百姓們能在根據地安居樂業。
    在趙玥的帶領下,天目山根據地漸漸走上了正軌。士兵們的訓練更加刻苦,百姓們的生活更加安穩,根據地的實力也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得知天目山有一個抗擊金兵、保護百姓的根據地,紛紛前來投奔,根據地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站在天目山的山頂,看著山下忙碌的士兵與百姓們,看著遠處連綿的群山,趙玥心中滿是堅定。她知道,放棄常州,尋找根據地,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雖然未來的抗金之路依舊漫長,依舊充滿挑戰,但隻要有這片根據地,有這些支持抗金的百姓,有這些英勇的士兵,聯盟就一定能堅持下去,一定能守住江南,一定能將金兵趕出大宋的土地。
    她從懷中掏出父皇的白玉佩,輕輕貼在胸前,心中默念:“父皇,母後,女兒已經在天目山建立了根據地,找到了抗金的新希望。女兒一定會帶領聯盟的將士們,帶領江南的百姓們,在這裏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終有一天,會走出天目山,收複失地,完成您的遺願,讓大宋的旗幟重新飄揚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秋風拂過,帶來了山中的果香,帶來了百姓們的歡聲笑語,帶來了士兵們的呐喊聲。趙玥知道,天目山根據地,不僅是聯盟的新家,更是江南抗金的希望之地。隻要這裏的火種不滅,大宋的希望就不會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