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安撫百姓減賦稅

字數:3549   加入書籤

A+A-


    宣城城的初冬,雪後初霽,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青石板路上,將昨夜戰鬥留下的血跡漸漸掩蓋。趙玥身著輕便的棉甲,腰間的白玉佩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她沒有直接前往縣衙處理軍務,而是帶著蘇雲與幾名親兵,沿著城中的街道緩緩行走,目光掃過兩旁的店鋪與民居 —— 不少房屋的門窗還留有昨夜戰鬥的痕跡,門板上的刀痕、牆麵上的箭孔,都在無聲訴說著這座城池曾遭受的苦難。
    “大人,您看!” 一名親兵指向街角的一處院落,院牆倒塌了大半,院內的房屋也燒得隻剩下焦黑的木梁,一位老婦人正坐在廢墟前,抱著一根燒焦的木柱默默流淚。趙玥快步走上前,輕聲問道:“老人家,您沒事吧?這院子是……”
    老婦人抬起頭,布滿皺紋的臉上滿是淚痕,聲音沙啞:“這是俺家啊…… 金兵進城的時候,把房子燒了,俺兒子也被他們抓去當苦力,到現在都沒回來……”
    趙玥心中一酸,連忙讓人將老婦人扶到一旁的屋簷下,又讓親兵去附近的客棧端來熱粥。她蹲在老婦人身邊,輕聲安慰:“老人家,您別難過。金兵已經被我們趕走了,以後不會再有人欺負您了。您兒子的事情,我們會派人去查,一定幫您找到他。您的房子,我們也會組織人幫您重建,絕不會讓您無家可歸。”
    老婦人看著趙玥真誠的眼神,淚水再次湧出,卻不再是絕望的哭泣,而是帶著一絲希望的哽咽:“姑娘…… 您說的是真的嗎?俺們老百姓,還能過上安穩日子嗎?”
    “能!” 趙玥堅定地點頭,聲音清晰而有力,“不僅能過上安穩日子,以後的日子還會越來越好!我們是江南抗金聯盟,是為了守護百姓、抗擊金兵才來到宣城的。從今往後,宣城就是我們的家,我們會像保護自己的親人一樣保護大家!”
    她的聲音不大,卻吸引了周圍不少百姓的注意。大家紛紛圍攏過來,眼中滿是期待與忐忑 —— 他們經曆過金兵的燒殺搶掠,也見識過朝廷的冷漠不作為,早已對 “安穩日子” 不抱希望,如今聽到趙玥的承諾,心中又燃起了一絲火苗。
    趙玥站起身,目光掃過圍攏的百姓,高聲說道:“鄉親們,我知道大家這些年受了很多苦,金兵的侵略、朝廷的漠視,讓大家流離失所、朝不保夕。但從今天起,這一切都會改變!我們聯盟向大家承諾:第一,會盡快肅清宣城周邊的金兵殘餘勢力,確保大家的生命安全;第二,會組織人手幫助大家重建家園,修複被戰火毀壞的房屋與農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 我們決定,減免宣城所有百姓未來三年的賦稅!不僅如此,今年冬天,我們還會向困難百姓發放糧食與棉衣,絕不會讓一個人凍餓而死!”
    “減免三年賦稅?” 百姓們紛紛驚呼起來,眼中滿是不敢置信。要知道,在此之前,無論是金兵占領時期,還是朝廷統治時期,賦稅都沉重得讓百姓喘不過氣,有的人家甚至要賣兒賣女才能交齊賦稅。如今趙玥竟然宣布減免三年賦稅,還會發放糧食與棉衣,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恩典。
    “姑娘…… 您說的是真的嗎?真的能減免賦稅,還能給我們發糧食和棉衣?” 一名中年漢子激動地問道,聲音都在顫抖。
    “是真的!” 趙玥點頭,語氣堅定,“我趙玥以江南抗金聯盟盟主的名義向大家保證,今天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兌現!我們聯盟打仗,不是為了權力,不是為了財富,而是為了讓大家能過上安穩日子,能堂堂正正地做大宋的子民!”
    百姓們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不少人甚至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之前還對聯盟心存疑慮的人,此刻也徹底放下了心防,紛紛表示願意支持聯盟,有的甚至主動提出要加入聯盟,為抗擊金兵出一份力。
    趙玥看著眼前歡呼的百姓,心中滿是欣慰。她知道,贏得民心,比攻占一座城池更重要。隻有得到百姓的支持,聯盟才能在宣城站穩腳跟,才能將這裏建設成穩固的抗金根據地。
    隨後,趙玥前往宣城縣衙,召開了緊急會議,將安撫百姓、減免賦稅的具體事宜部署下去:
    1.成立安撫司:由陳奎擔任安撫使,負責聯絡城中鄉紳與百姓,登記受災情況,統計困難家庭的數量,確保糧食與棉衣能精準發放到需要的人手中。
    2.組織重建隊:由周峰負責,抽調部分士兵與城中的工匠、農夫組成重建隊,優先修複被戰火毀壞的民居、學校與醫館,確保百姓能盡快恢複正常生活。
    3.開設粥棚與棉衣發放點:在宣城的東、西、南、北四門各開設一處粥棚,每日早晚各供應一次熱粥;在縣衙門前設立棉衣發放點,為困難百姓免費發放棉衣,確保每個人都能溫暖過冬。
    4.清查土地與戶籍:由李誠負責,組織人手清查城中的土地與戶籍,明確賦稅減免的範圍與標準,避免出現漏報、錯報的情況,確保每一位百姓都能享受到賦稅減免的政策。
    會議結束後,各部門立刻行動起來。安撫司的官員們挨家挨戶走訪,登記受災情況;重建隊的士兵與百姓們一起搬運磚石、修複房屋;粥棚前,百姓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捧著熱氣騰騰的粥碗,臉上滿是笑容;棉衣發放點,領到棉衣的老人與孩子,迫不及待地將棉衣穿上,感受著久違的溫暖。
    趙玥也沒有閑著,她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去城中的粥棚、重建現場與百姓家中走訪,了解百姓的需求,解決實際問題。在一戶貧困的農戶家中,她看到一家三口擠在一間破舊的茅草屋裏,沒有足夠的過冬衣物,孩子還發著高燒。趙玥立刻讓人送來棉衣與藥品,又安排醫館的郎中前來為孩子診治。農戶夫婦感動得熱淚盈眶,跪在地上向趙玥磕頭,趙玥連忙將他們扶起,說道:“鄉親們,你們不用這樣。保護大家,是我們應該做的。隻要大家能過上好日子,我們付出再多也值得。”
    在趙玥的帶領下,宣城城內的秩序很快恢複正常。被毀壞的房屋漸漸重建起來,街道兩旁的店鋪陸續開張,孩子們重新回到學堂讀書,百姓們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大家都說:“趙盟主是咱們百姓的救星啊!有她在,咱們宣城一定能越來越好,咱們江南也一定能守住!”
    一個月後,宣城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據統計,共有兩百餘戶受災家庭得到了重建援助,五千餘名困難百姓領到了糧食與棉衣,城中的學校與醫館全部恢複正常運作,百姓們的生活基本恢複到了戰前水平。更重要的是,百姓們對聯盟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不少年輕男子主動報名參軍,聯盟的兵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擴充。
    站在宣城縣衙的屋頂,趙玥看著眼前欣欣向榮的景象,心中滿是感慨。她從懷中掏出父皇的白玉佩,輕輕貼在胸前,輕聲說道:“父皇,母後,女兒做到了。女兒不僅攻占了宣城,還贏得了百姓的民心。女兒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我們。但女兒有信心,有這些支持我們的百姓,有這些英勇的將士,我們一定能守住江南,一定能將金兵趕出大宋的土地,完成您的遺願。”
    夜風拂過,帶來了城中百姓的歡聲笑語,帶來了軍營中士兵們訓練的呐喊聲。趙玥知道,民心是最大的力量,隻要得到百姓的支持,聯盟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宣城的成功,不僅為聯盟提供了穩固的根據地,也為江南抗金事業樹立了榜樣。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城池像宣城一樣,加入抗金的行列,終有一天,他們會將金兵徹底趕出大宋,讓大宋的旗幟重新飄揚在每一寸山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