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蘇雲建館救軍民

字數:5323   加入書籤

A+A-


    宣城的暮秋,一場連綿的秋雨過後,氣溫驟降,城中不少百姓與士兵都染上了風寒,咳嗽聲、**聲在街巷與軍營中此起彼伏。蘇雲背著藥箱,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泥濘的街道上,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 她剛從城西的軍營回來,那裏有十餘名士兵因訓練時淋雨引發高燒,她忙了整整一個上午,才將所有人的病情穩定下來,此刻又要趕去城南的貧民窟,為一位患病的老人診治。
    “蘇姑娘,您可來了!” 貧民窟的入口處,一位中年婦人早已等候在那裏,見到蘇雲,連忙上前攙扶,“俺娘她又咳血了,臉色白得像紙一樣,您快救救她吧!”
    蘇雲跟著婦人快步走進一間破舊的茅草屋,屋內陰暗潮濕,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重的草藥味與黴味。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躺在床上,呼吸微弱,嘴角還殘留著血跡。蘇雲立刻放下藥箱,為老人把脈、查看舌苔,隨後又仔細詢問了病情,眉頭漸漸皺了起來:“老人家這是肺癆晚期,又染上了風寒,情況很危急。我先給她開一副止咳止血的藥方,你們盡快去抓藥煎服,或許能暫時緩解病情。”
    婦人接過藥方,卻遲遲沒有動身,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蘇姑娘,俺家實在沒錢抓藥了…… 這幾天為了給俺娘治病,家裏的積蓄都花光了,連下鍋的米都沒有了……”
    蘇雲心中一酸,從藥箱裏拿出一小包藥材,遞給婦人:“這些藥材你先拿著,是我自己配製的,能應急。錢的事你不用操心,我會想辦法的。”
    婦人接過藥材,感動得熱淚盈眶,跪在地上向蘇雲磕頭:“蘇姑娘,您真是活菩薩啊!俺們全家都謝謝您!”
    蘇雲連忙將婦人扶起,心中卻滿是沉重 —— 自聯盟攻占宣城後,雖然百姓的生活漸漸穩定,但傷病問題卻一直困擾著軍民。士兵們常年訓練、作戰,難免會有跌打損傷,不少人還因傷口感染引發並發症;百姓們則因貧困、營養不良,加上居住環境惡劣,很容易染上各種疾病。而城中的醫館寥寥無幾,且藥價昂貴,普通百姓與士兵根本負擔不起,很多人隻能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因此失去生命。
    “必須建立一座屬於軍民的醫館!” 蘇雲在心中堅定地說道。她知道,傷病問題不僅關係到軍民的生命健康,更影響著聯盟的戰鬥力與民心穩定。隻有建立一座平價甚至免費的醫館,配備足夠的藥材與醫護人員,才能真正解決軍民的傷病問題,為聯盟的抗金事業提供堅實的保障。
    當天下午,蘇雲便找到了趙玥,詳細陳述了城中軍民的傷病情況,以及建立醫館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盟主,如今城中軍民傷病問題日益嚴重,若不及時解決,不僅會影響士兵的戰鬥力,還會讓百姓們心寒。我懇請盟主批準,在宣城建立一座醫館,為軍民提供免費的醫療服務,緩解傷病問題。”
    趙玥聽完蘇雲的陳述,心中滿是愧疚 —— 她之前一直忙於農耕、兵器製造與學堂建設,卻忽略了軍民的傷病問題。“蘇雲,你說得對,建立醫館是當務之急。你放心,聯盟會全力支持你,無論是資金、藥材還是場地,都由聯盟承擔,你隻管放手去做!”
    得到趙玥的支持後,蘇雲立刻開始著手籌建醫館。她首先在城中挑選合適的場地,最終選定了城北一處廢棄的宅院 —— 這裏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且院落寬敞,足夠容納診室、藥房、病房與藥材倉庫。隨後,她又組織士兵與百姓對宅院進行修繕,清理雜草、修補房屋、鋪設地磚,將原本破舊的宅院改造成了一座整潔明亮的醫館。
    在藥材籌備方麵,蘇雲采取了多種措施:一是派人前往江南各地的藥材市場采購藥材,確保常用藥材的充足供應;二是組織城中的百姓與士兵上山采挖野生藥材,如金銀花、蒲公英、柴胡等,既節省了采購成本,又豐富了藥材種類;三是向城中的藥鋪與藥農征集藥材,承諾戰後給予雙倍的補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在醫護人員招募方麵,蘇雲更是費盡了心思。她首先從聯盟的士兵中挑選了一批曾有過醫護經驗的人,如之前在軍中擔任過醫兵的士兵,讓他們負責基礎的護理工作;隨後又在城中張貼招募啟事,尋找民間的郎中與懂醫術的百姓,承諾給予優厚的待遇,包括每月的俸祿、免費的住房與糧食。
    招募啟事張貼出去後,很快就有不少人前來報名。其中有世代行醫的郎中,有擅長針灸的民間醫師,還有懂得草藥知識的老農。蘇雲對每個人都進行了嚴格的考核,不僅考察他們的醫術水平,還注重他們的醫德人品,最終挑選出了二十餘名優秀的醫護人員,組成了醫館的核心團隊。
    經過一個月的緊張籌備,“宣仁醫館” 終於正式開業。開業當天,醫館前擠滿了前來就診的百姓與士兵,蘇雲親自坐診,為患者們診治病情,其他醫護人員也各司其職,有的負責抓藥,有的負責護理,有的負責講解養生知識,整個醫館忙而不亂,秩序井然。
    一、醫館運營:分層診療,惠及軍民
    宣仁醫館采取 “分層診療” 的模式,根據患者的身份與病情,提供不同的醫療服務,確保有限的醫療資源能最大化地發揮作用。
    (一)士兵診療:優先保障,快速救治
    士兵是聯盟抗金的核心力量,他們的健康直接關係到戰鬥力的強弱。因此,醫館專門為士兵開設了 “軍診區”,配備了經驗最豐富的醫師與最充足的藥材,實行 “優先就診、免費治療” 的政策。
    1.日常診療:士兵們在訓練或執勤時若有跌打損傷、風寒感冒等輕微傷病,可隨時前往醫館就診,醫師會根據病情給予藥物治療或針灸推拿,確保能盡快恢複健康,不影響訓練與作戰。
    2.戰場急救:一旦發生戰事,醫館會組建 “戰地醫療隊”,由蘇雲親自帶隊,攜帶急救藥品與器械前往戰場,為受傷的士兵進行緊急救治,如止血、包紮、縫合傷口等,隨後將重傷士兵抬回醫館進行後續治療。
    3.術後康複:對於因重傷進行手術的士兵,醫館會安排專門的護理人員進行術後護理,包括換藥、喂食、協助康複訓練等,確保士兵能盡快康複,重返戰場。
    (二)百姓診療:平價收費,救助貧困
    百姓是聯盟的根基,醫館在保障士兵診療的同時,也為百姓提供平價、優質的醫療服務,尤其關注貧困百姓的就醫問題。
    1.平價診療:普通百姓就診時,隻收取少量的診療費與藥費,價格遠低於城中其他醫館,確保大多數百姓都能負擔得起。
    2.免費救助:對於貧困百姓、孤寡老人、孤兒等特殊群體,醫館實行完全免費的診療政策,不僅免收診療費與藥費,還會提供免費的食宿與護理,確保他們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3.上門服務: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或重症患者,醫館會提供上門診療服務,醫師會背著藥箱親自上門為患者診治,解決他們的就醫難題。
    二、特色服務:預防為先,普及醫術
    蘇雲深知,“治已病不如治未病”。因此,除了為軍民治病,醫館還推出了一係列特色服務,注重疾病的預防與醫術的普及,從根本上改善軍民的健康狀況。
    (一)預防保健:減少疾病發生
    1.衛生宣傳:蘇雲組織醫護人員定期在城中的街巷、軍營、學堂等地開展衛生宣傳活動,通過張貼海報、現場講解等方式,向軍民普及衛生知識,如勤洗手、勤通風、喝開水、不吃生冷食物等,幫助大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減少疾病的發生。
    2.疫苗接種:針對天花、霍亂等傳染性疾病,蘇雲從民間收集了相關的疫苗配方,組織醫護人員為軍民接種疫苗,有效降低了傳染病的發病率。
    3.季節養生:根據不同的季節特點,醫館會推出相應的養生方案,如春季養肝、夏季防暑、秋季潤燥、冬季禦寒等,通過推薦養生食譜、發放養生藥材等方式,幫助軍民調理身體,增強抵抗力。
    (二)醫術普及:培養基層醫護力量
    1.開設醫訓班:蘇雲在醫館內開設了 “醫訓班”,麵向城中的百姓與士兵招收學員,教授基礎的醫術知識,如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傷口的包紮與護理、草藥的識別與采摘等。醫訓班的課程由醫館的資深醫師授課,學員們邊學習邊實踐,畢業後可回到各自的社區或軍營,擔任基層醫護人員,為身邊的人提供簡單的醫療服務。
    2.編寫醫書:為了方便醫術的普及,蘇雲還組織醫師們編寫了一本《簡易醫方集》,收錄了數百種常見疾病的治療方法與藥方,內容通俗易懂,圖文並茂。醫館會將《簡易醫方集》免費發放給軍民,讓大家能在家中自行處理一些輕微的疾病,減少對醫館的依賴。
    三、醫館影響:軍民安康,民心凝聚
    宣仁醫館的建立,很快就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僅緩解了城中軍民的傷病問題,還極大地凝聚了民心,為聯盟的抗金事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在軍營中,士兵們的傷病得到及時救治,訓練與作戰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之前因傷病困擾而士氣低落的士兵,如今都恢複了健康與活力,在訓練場上刻苦操練,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不少士兵感慨地說:“有了宣仁醫館,我們在戰場上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就算受傷,也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我們一定要多殺金兵,報答聯盟的恩情!”
    在民間,百姓們的健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之前因貧困而無法就醫的百姓,如今都能在醫館得到免費或平價的治療。大家對蘇雲與聯盟充滿了感激,紛紛表示願意支持聯盟的抗金事業。有的百姓主動為醫館捐贈藥材,有的則加入醫訓班,成為基層醫護人員,為身邊的人提供幫助。城中的氛圍也變得更加和諧,百姓們安居樂業,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蘇雲站在醫館的藥房前,看著藥師們有條不紊地抓藥、配藥,聽著診室裏傳來的患者與醫師的交流聲,心中滿是欣慰。她從懷中掏出一個小小的藥囊,裏麵裝著她親手配製的止血藥膏,這是她在無數個夜晚,根據祖傳的藥方與自己的臨床經驗研製而成的,已經挽救了許多士兵的生命。
    “娘,您看,女兒終於實現了您的願望,建立了一座能為百姓與士兵治病的醫館。” 蘇雲輕聲呢喃,眼中閃過一絲淚光 —— 她的母親曾是一位民間醫師,一生都在為百姓治病,卻在金兵入侵時,為了保護患者而被金兵殺害。如今,她繼承了母親的遺誌,用自己的醫術守護著宣城的軍民,也守護著江南的抗金希望。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醫館的院落裏,將一切都染成了溫暖的橙紅色。蘇雲知道,宣仁醫館的建立,隻是她行醫之路的一個開始。未來,她還會繼續努力,不斷提升醫館的醫療水平,培養更多的醫護人才,讓更多的軍民受益。而她也堅信,隻要軍民安康、民心凝聚,聯盟就一定能戰勝金兵,守護好江南這片土地,讓大宋的旗幟永遠飄揚在這片山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