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遣人入金聯漢部

字數:4149   加入書籤

A+A-


    宣城的冬雪初降,覆蓋了城外的丘陵與農田,卻未能掩蓋議事堂內的凝重氛圍。趙玥站在輿圖前,指尖劃過金國境內標注 “漢人部落” 的區域 —— 這些部落多是北宋末年被金兵征服的漢人後裔,世代居住在金國腹地的山區與草原,既要向金國繳納沉重賦稅,還要服繁重徭役,甚至時常被金兵強征為炮灰,長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完顏兀術雖暫時停止騷擾,但金國的實力仍遠勝於我們。” 趙玥轉身看向堂內的核心將領,語氣沉重,“僅憑宣城一地的力量,想要長期抗金甚至收複失地,難如登天。如今唯一的破局之法,便是聯絡金國境內的漢人部落,若能與他們聯手,形成內外夾擊之勢,方能分散金國兵力,為我們爭取更多發展時間。”
    陳烈眉頭微蹙,擔憂地說道:“盟主,此計雖妙,卻也凶險萬分。金國境內管控森嚴,漢人部落更是被金兵嚴密監視,使者想要潛入已屬不易,還要說服他們與我們聯手,怕是……”
    “正因凶險,才更需一試。” 趙玥打斷他的話,眼神堅定,“這些漢人部落與金國有著血海深仇,隻是缺乏一個反抗的契機與外援。隻要我們能讓他們看到抗金的希望,他們未必不會與我們聯手。”
    隨後,趙玥開始挑選出使的使者。此人不僅要膽識過人、精通謀略,還需熟悉金國風土人情,能在複雜環境中隨機應變。經過反複斟酌,她最終選定了蘇雲與老兵李誠 —— 蘇雲曾多次深入敵後獲取情報,心思縝密、善於偽裝;李誠早年曾在金國邊境經商,精通金國語言與習俗,還與部分漢人部落有過生意往來,是出使的最佳人選。
    出發前,趙玥在密室中單獨召見兩人,將一封用蠟封好的密信交給蘇雲:“此信中詳細說明了聯盟的抗金宗旨與合作提議,你務必親手交給漢人部落的首領。記住,若遇到危險,優先保全自身,切勿硬拚。我們的目標是建立聯係,而非一時之勇。”
    她又從懷中掏出一枚刻有 “宋” 字的玉佩,遞給李誠:“這是我父親生前的玉佩,當年他曾用此玉佩與部分漢人部落的首領結下友誼,或許能幫你們獲得信任。另外,我已為你們準備好金國商人的身份文書,沿途若遇盤查,可借此蒙混過關。”
    蘇雲與李誠鄭重地接過密信與玉佩,齊聲說道:“請盟主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必與漢人部落建立聯係,為抗金事業爭取外援!”
    次日淩晨,蘇雲與李誠身著金國商人的服飾,帶著少量絲綢、茶葉等貨物,悄悄離開了宣城,朝著金國境內出發。他們選擇從偏僻的山林小路繞行,避開金兵的主要關卡,晝伏夜出,盡量減少與外人接觸。
    進入金國境內後,管控愈發森嚴。沿途的城鎮與村落都有金兵駐守,進出人員都需出示身份文書,接受嚴格盤查。蘇雲與李誠憑借早已準備好的身份文書與嫻熟的金國語言,多次化險為夷。一次在途經金國邊境重鎮 “會寧” 時,金兵懷疑他們的身份,強行檢查貨物。李誠沉著應對,故意將部分絲綢與茶葉送給金兵將領,謊稱是 “孝敬將軍的薄禮”,才得以順利通過。
    曆經半個多月的艱難跋涉,兩人終於抵達金國腹地的 “呂梁山區”—— 這裏是漢人部落 “呂梁軍” 的聚居地。呂梁軍世代居住在呂梁山區,人數約有五萬餘人,以耕種與狩獵為生,雖表麵臣服金國,卻暗中保留著武裝,時常與欺壓他們的金兵發生衝突,是金國境內實力較強的漢人部落之一。
    蘇雲與李誠抵達呂梁山區邊緣後,並未貿然進入,而是先找到一位曾與李誠有過生意往來的部落老人。老人見到李誠,又看到他手中的 “宋” 字玉佩,頓時熱淚盈眶:“李兄,多年未見,沒想到你還活著!這玉佩…… 莫非是當年的趙將軍後人派你們來的?”
    李誠點點頭,將蘇雲介紹給老人,又簡要說明了來意。老人聽後,沉吟片刻,說道:“如今部落被金兵嚴密監視,首領也被金兵脅迫前往金都朝貢,你們貿然入山,恐有危險。我先帶你們去見部落的幾位長老,待長老們商議後,再做決定。”
    在老人的帶領下,蘇雲與李誠悄悄進入呂梁山區,見到了部落的三位長老。長老們得知他們是江南抗金聯盟派來的使者,又看到趙玥的密信與 “宋” 字玉佩,頓時激動不已。
    “沒想到南方還有人在堅持抗金!沒想到趙將軍的後人還在為收複失地努力!” 大長老顫巍巍地握著蘇雲的手,眼中滿是淚光,“我們呂梁軍世代受金國壓迫,早就想反抗,隻是勢單力薄,又缺乏外援,隻能忍氣吞聲。如今你們來了,我們終於有了希望!”
    二長老卻冷靜地說道:“雖然我們有心與你們聯手,但金兵對我們的監視太過嚴密。首領不在部落,我們也無法擅自做主。更何況,我們與聯盟相距千裏,即便聯手,也難以形成有效配合,怕是會白白犧牲部落的子弟。”
    蘇雲連忙說道:“長老放心,我們聯盟雖實力尚弱,卻已在宣城建立穩固根據地,擁有兵力一萬餘人,還能製造精良武器與充足糧草。隻要呂梁軍願意與我們聯手,我們可以定期為你們提供武器與物資支持。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遊擊戰,在江南牽製金兵兵力,為你們減輕壓力。待時機成熟,我們再內外夾擊,共同抗擊金兵!”
    她又從懷中掏出一份早已繪製好的地圖,指著地圖上的路線說道:“這是我們規劃的物資運輸路線,可通過秘密通道將武器與糧草運入呂梁山區,避開金兵的盤查。隻要我們同心協力,定能給金國造成重創!”
    長老們看著蘇雲堅定的眼神,又仔細研究了地圖與密信,最終達成共識:“我們同意與江南抗金聯盟聯手!但此事需等首領回來後,召開部落大會正式宣布。在這之前,我們會先為你們提供金國境內的情報,還會派專人護送你們返回宣城,確保你們的安全。”
    隨後,長老們安排專人與蘇雲對接,向她提供了金國境內的兵力部署、糧草運輸路線、漢人部落分布等重要情報。同時,還選派了十名精銳的部落子弟,組成護送小隊,保護蘇雲與李誠返回宣城。
    在部落子弟的護送下,蘇雲與李誠沿著秘密通道,避開了金兵的層層盤查,順利返回金國邊境。此時,他們得知金兵已察覺有人潛入金國境內聯絡漢人部落,正在邊境加強戒備,四處搜捕可疑人員。
    護送小隊的隊長建議:“前方金兵關卡盤查森嚴,若繼續走陸路,恐難通過。不如我們走水路,沿黃河而下,再轉入運河,可直達宣城附近。”
    蘇雲與李誠采納了他的建議,與護送小隊一起,乘坐小船,沿黃河而下。途中雖遇到金兵的巡邏船隻,卻憑借部落子弟嫻熟的駕船技巧與對河道的熟悉,多次成功避開,最終在一個月後,順利返回宣城。
    趙玥得知蘇雲與李誠返回的消息,親自出城迎接。當她看到兩人安全歸來,還帶回了呂梁軍的情報與合作意向,心中滿是欣慰。
    “辛苦你們了!” 趙玥握著蘇雲與李誠的手,語氣中滿是感激,“你們不僅為聯盟帶回了重要情報,還與呂梁軍建立了聯係,為抗金事業立下了大功!”
    隨後,趙玥召集核心將領,召開緊急會議,將呂梁軍的情報與合作意向告知眾人。將領們聽後,紛紛興奮地表示:“有了呂梁軍的支持,我們抗金的底氣更足了!隻要我們內外夾擊,定能給金兵造成重創!”
    趙玥卻冷靜地說道:“與呂梁軍的合作才剛剛開始,我們還需謹慎行事。首先,要盡快按照約定,將第一批武器與糧草運送給呂梁軍,兌現我們的承諾;其次,要加強與呂梁軍的情報交流,及時掌握金國境內的動態;最後,要繼續聯絡其他漢人部落,擴大抗金聯盟的規模,形成更大的合力。”
    將領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當天晚上,趙玥站在宣城的城樓上,看著遠處金國的方向,心中滿是期待。她從懷中掏出父皇的白玉佩,輕輕貼在胸前,輕聲說道:“父皇,母後,女兒已與金國境內的漢人部落建立聯係,為抗金事業爭取到了外援。女兒知道,這隻是抗金路上的重要一步,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著我們。但女兒有信心,隻要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就一定能戰勝金兵,收複失地,完成您的遺願,讓大宋的旗幟重新飄揚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夜風拂過,帶來了遠處軍營中士兵們訓練的呐喊聲,也帶來了城內百姓們安穩的鼾聲。趙玥知道,與漢人部落的合作,為聯盟的抗金事業打開了新的局麵。隻要堅持下去,不斷擴大抗金聯盟的規模,終有一天,他們將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將金兵徹底趕出大宋的土地,迎來真正的和平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