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雙方激戰互有負
字數:8023 加入書籤
宣和四年七月初十,宣城的晨霧還未散盡,城北的練兵場上已響起整齊的腳步聲。趙玥身著銀甲,手持長槍,正親自指導士兵們操練槍法 —— 自完顏烈撤軍後,她便意識到,被動防禦永遠無法真正守住宣城,唯有提升士兵戰力、調整戰術,才能在下次金軍來犯時占據主動。
“出槍要快!刺中目標後立刻收槍,防備敵人反撲!” 趙玥的聲音穿透晨霧,落在每個士兵耳中。她示範著標準動作,長槍如銀蛇出洞,精準刺向木樁上的紅靶心,槍尖穿透木靶的瞬間,她手腕微轉,長槍順勢收回,動作行雲流水。士兵們看得熱血沸騰,紛紛模仿著她的動作,練兵場上的槍影越來越密集,呼喝聲此起彼伏。
暗衛 “墨” 悄然站在練兵場邊緣,待趙玥停下休息時,遞上一份密報:“郡主,斥候探得,完顏烈雖撤軍至泗州,卻並未返回金國,反而在泗州周邊招募流民、擴充兵力,似有再次進攻宣城之意。”
趙玥接過密報,指尖在 “招募流民” 四字上頓了頓:“完顏烈這是想補充兵力,彌補前番損失。看來,他並未放棄宣城。” 她抬頭望向泗州方向,晨霧中隱約可見遠處的山巒,“傳我命令,加強對泗州方向的偵察,一旦發現金軍動向,立刻回報。同時,將城內的青壯百姓編入預備役,每日與士兵一同操練,以備不時之需。”
“是。”“墨” 躬身退下,轉身去傳達命令。趙玥則繼續留在練兵場,手把手糾正士兵們的動作 —— 她知道,每多提升一分戰力,下次激戰時,士兵們存活的幾率就多一分,宣城守住的希望也多一分。
不出趙玥所料,七月下旬,斥候便傳來急報:完顏烈已招募五千流民,經過短暫訓練後,與原有的一萬五千大軍匯合,共計兩萬兵力,正朝著宣城方向進發。更令人擔憂的是,完顏烈還從金國調來一批重型攻城器械,包括能摧毀城牆的 “回回炮”,以及可容納十人的 “攻城樓車”。
消息傳來,宣城城內再次彌漫起緊張的氣氛。府衙內,趙玥召集張九成、剩餘的禁軍將領以及各鄉紳代表議事,案幾上攤著一張新繪製的戰術圖,上麵用紅、黑兩色標注著宋軍與金軍的可能作戰路線。
“完顏烈此次來犯,兵力比上次多五千,且攜帶重型攻城器械,硬拚必然吃虧。” 趙玥的手指在戰術圖上的 “青弋江支流” 處劃過,“我們需利用地形,將戰場引至城外,避免金軍的攻城器械發揮作用。青弋江支流沿岸多蘆葦蕩,適合設伏;敬亭山腳下的峽穀狹窄,可阻擋金軍的樓車推進 —— 這兩處,將是我們與金軍激戰的主戰場。”
鄉紳代表們紛紛表示支持,其中一位年過六旬的鄉紳王老爺子站起身,拱手道:“郡主放心,城內百姓都願為守住宣城出力!我們已組織人手,在青弋江支流沿岸挖掘壕溝、設置絆馬索,還準備了大量火箭和燃油,定能給金軍一個教訓!”
趙玥心中一暖,對著王老爺子深深一揖:“多謝王老爺子,多謝各位鄉親!有大家的支持,我們定能擊退金軍!”
接下來的幾日,宣城上下齊心協力,備戰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青壯百姓跟著士兵們在青弋江支流沿岸設置陷阱;婦女們則在家中縫製鎧甲、製作箭矢;老人們則負責運送糧草、照顧傷員。整個宣城,仿佛變成了一座堅固的堡壘,每個人都在為守護家園而努力。
七月二十八,金軍抵達宣城城外十裏處,安營紮寨。完顏烈騎著高大戰馬,站在營前,望著遠處的宣城城牆,眼中閃過一絲冷冽 —— 上次因元帥撤軍令被迫撤退,讓他顏麵盡失,此次他不僅要拿下宣城,還要活捉趙玥,一雪前恥。
次日清晨,金軍率先發起進攻。完顏烈派出五千大軍,朝著青弋江支流方向進發,企圖繞過城北防線,從側麵突襲宣城。可他沒想到,趙玥早已在此設下埋伏 —— 蘆葦蕩中隱藏著兩千宋軍弓箭手,沿岸的壕溝裏布滿了尖刺,絆馬索則藏在草叢中,隻待金軍踏入陷阱。
當金軍走進蘆葦蕩時,宋軍弓箭手突然起身,密集的火箭射向金軍。火箭帶著火焰,落在蘆葦上,瞬間燃起熊熊大火。金軍被大火包圍,驚慌失措,紛紛四處逃竄,不少人掉進壕溝,被尖刺刺穿身體;還有人被絆馬索絆倒,摔在地上,被後麵的金軍士兵踩踏。
“殺!” 宋軍將領高聲呐喊,率領士兵們從蘆葦蕩兩側衝出,與金軍展開近身搏鬥。金軍本就因大火亂了陣腳,根本抵擋不住宋軍的攻勢,不到一個時辰,五千大軍便死傷過半,剩餘的士兵紛紛扔下武器,朝著金軍大營逃竄。
宋軍大獲全勝,士兵們歡呼著打掃戰場,繳獲了不少金軍的武器和糧草。趙玥收到捷報時,正在城牆上巡視,她看著士兵們押著俘虜返回城內,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 這是她調整戰術以來的第一次勝利,也讓士兵們和百姓們的信心大增。
可趙玥知道,完顏烈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果然,兩日後,完顏烈便親自率領一萬大軍,攜帶攻城樓車,朝著敬亭山腳下的峽穀進發 —— 他想通過峽穀,直接進攻宣城東門,那裏的城牆相對薄弱,更容易攻破。
趙玥早已收到斥候的回報,她率領三千騎兵和兩千步兵,提前趕到峽穀,在峽穀兩側的山坡上設置了投石機和滾石,還在峽穀入口處挖掘了深溝,阻擋金軍的樓車推進。
當金軍抵達峽穀入口時,完顏烈看著眼前的深溝,冷笑一聲:“趙玥小兒,以為憑這點伎倆就能擋住本將軍?傳我命令,讓士兵們扛著沙袋,填滿深溝!”
金軍士兵立刻行動起來,扛著沙袋,朝著深溝衝去。可剛走到深溝附近,峽穀兩側的山坡上突然滾下無數巨石,砸向金軍士兵。同時,投石機拋出的石塊如雨點般落下,金軍的樓車被砸中,瞬間散架,樓車內的士兵紛紛摔在地上,慘叫連連。
“放箭!” 趙玥的聲音在山坡上響起,宋軍弓箭手射出密集的箭矢,金軍士兵紛紛中箭倒地。完顏烈看著士兵們不斷倒下,心中憤怒不已,他拔出腰間的彎刀,嘶吼著:“衝!給我衝過去!誰先衝過峽穀,賞黃金百兩!”
重賞之下,金軍士兵變得瘋狂起來,他們踩著同伴的屍體,冒著滾石和箭矢,拚命朝著峽穀內衝去。宋軍雖然頑強抵抗,可金軍人數眾多,漸漸占據了上風,不少金軍士兵衝過了深溝,朝著山坡上的宋軍發起進攻。
趙玥見狀,立刻下令:“騎兵出擊!從峽穀兩側包抄,打亂金軍的陣型!”
三千宋軍騎兵立刻從峽穀兩側的山道衝出,手中的長槍如銀蛇般刺向金軍。金軍隻顧著向前衝,根本沒料到會有騎兵從兩側襲來,陣型瞬間大亂。宋軍騎兵趁機斬殺金軍士兵,峽穀內的屍體堆積如山,鮮血順著峽穀的石板路流淌,染紅了地麵。
可完顏烈像是鐵了心要衝過峽穀,他不斷派出後續部隊,一波接一波地衝擊宋軍的防線。宋軍漸漸體力不支,騎兵的戰馬也因連續作戰而疲憊不堪,不少騎兵被金軍士兵拉下馬,慘死在彎刀之下。
趙玥手持長槍,親自加入戰鬥。她騎著戰馬,在金軍陣中穿梭,長槍所到之處,金軍士兵紛紛倒下。可金軍士兵越來越多,她的手臂被金軍的彎刀劃傷,鮮血順著手臂流下,染紅了她的銀甲。她咬緊牙關,繼續揮舞著長槍,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守住峽穀,不能讓金軍靠近宣城東門。
就在這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 是張九成率領的兩千預備役士兵!他們原本在城內駐守,聽聞峽穀戰事危急,便主動請戰,趕來支援。“郡主莫慌!我們來了!” 張九成高聲喊道,率領預備役士兵朝著金軍衝去。
預備役士兵雖然都是青壯百姓,缺乏作戰經驗,可他們個個士氣高昂,拿著鋤頭、鐮刀,朝著金軍士兵砍去。金軍士兵沒想到會有援軍趕來,頓時亂了陣腳。趙玥趁機發起反擊,率領騎兵和步兵,與預備役士兵裏應外合,將金軍擊退。
完顏烈看著再次撤退的金軍士兵,眼中滿是不甘。他知道,再攻下去隻會徒增傷亡,便下令:“撤!全軍返回大營!”
金軍士兵如潮水般退去,峽穀內終於恢複了平靜。宋軍士兵們癱坐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不少人身上帶著傷口,卻臉上卻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 他們又一次擊退了金軍。
趙玥看著身邊疲憊的士兵和百姓們,心中滿是感動。她翻身下馬,走到張九成身邊,聲音帶著幾分沙啞:“張通判,多謝你及時趕來支援。”
張九成搖了搖頭,苦笑道:“郡主客氣了,守住宣城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隻是,此次我們雖然擊退了金軍,可也傷亡慘重,騎兵損失了一千人,步兵和預備役士兵也傷亡了八百人……”
趙玥沉默了 —— 她知道,這場勝利的代價太大了。完顏烈的兵力仍有一萬五千人,而宋軍經過兩次激戰,隻剩下不到四千人,且多是傷員和疲憊的士兵。若完顏烈再發起進攻,他們恐怕難以抵擋。
接下來的半個月,完顏烈與趙玥在宣城城外展開了拉鋸戰。金軍多次發起進攻,宋軍則利用地形和戰術,一次次將金軍擊退,可每次勝利都伴隨著巨大的傷亡。有時,宋軍能在青弋江支流設伏,殲滅金軍數千人;有時,金軍能突破宋軍的防線,攻至宣城城牆下,卻因宋軍的頑強抵抗而被迫撤退。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宣城城外的土地被鮮血染紅,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血腥味。
八月中旬的一天,金軍再次發起進攻,這次他們將目標對準了宣城的糧道。完顏烈派出五千騎兵,突襲了宋軍向城東糧倉運送糧草的隊伍。趙玥得知消息後,立刻率領兩千騎兵馳援,與金軍騎兵在糧道旁的平原上展開激戰。
平原上沒有地形可依,雙方隻能正麵抗衡。金軍騎兵個個馬術精湛,彎刀揮舞得虎虎生風;宋軍騎兵雖然戰力稍遜,卻憑借著頑強的意誌,與金軍展開殊死搏鬥。趙玥騎著戰馬,手持長槍,與金軍騎兵將領展開對決。長槍與彎刀碰撞,發出刺耳的金屬聲,兩人你來我往,戰得難解難分。
最終,趙玥抓住金軍將領的一個破綻,長槍刺穿了他的胸膛。金軍騎兵見將領戰死,士氣大跌,紛紛撤退。宋軍雖然保住了糧草,卻也損失了五百騎兵,趙玥的戰馬也被金軍士兵砍傷,無法再繼續作戰。
回到城內,趙玥看著傷亡統計,心中滿是沉重。宋軍的兵力已不足三千人,糧草也隻夠支撐一個月,而完顏烈的兵力仍有一萬餘人,且還在不斷補充糧草。她知道,這樣的拉鋸戰不能再繼續下去,必須盡快想出破敵之策,否則宣城遲早會被金軍攻破。
當晚,趙玥獨自坐在府衙的書房,看著桌上的戰術圖,陷入了沉思。窗外的月光透過窗欞,灑在她的身上,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長。她想起了戰死的李偉,想起了傷亡的士兵和百姓們,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 —— 她不能放棄,必須守住宣城,為了那些信任她的人,也為了這片土地上的百姓。
就在這時,“墨” 悄悄走進書房,遞上一份密報:“郡主,臨安傳來消息,江南製置使已派遣一萬大軍,馳援宣城,預計三日後便可抵達。”
趙玥猛地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希望:“援軍?三日後抵達?”
“是。”“墨” 點頭,“製置使大人得知宣城戰事危急,便抽調了駐守揚州的一萬大軍,日夜兼程趕來支援。”
趙玥心中大喜,她立刻站起身,走到戰術圖前,手指在圖上的 “金軍大營” 處劃過:“援軍三日後抵達,我們隻需再堅守三日,待援軍趕到,便可與金軍正麵抗衡,將他們徹底擊退!”
她立刻召來張九成和剩餘的將領,商議對策:“接下來的三日,我們需收縮防線,集中兵力防守宣城的四門,避免與金軍展開大規模激戰,保存實力,等待援軍抵達。同時,派人在金軍大營周邊散布援軍將至的消息,動搖他們的軍心。”
眾人紛紛點頭,立刻行動起來。城內的士兵和百姓們得知援軍即將抵達的消息,士氣大振,紛紛表示要堅守到援軍到來。宣城的四門處,士兵們加固了城防,備好的熱油、擂木和箭矢,嚴陣以待,準備迎接金軍最後的進攻。
完顏烈很快便得知了宋軍援軍將至的消息,他心中焦急不已 —— 若是讓宋軍援軍抵達,他不僅無法拿下宣城,還可能被宋軍前後夾擊,全軍覆沒。他立刻召集將領,商議對策:“宋軍援軍三日後抵達,我們必須在這三日內攻破宣城!傳我命令,明日全軍出擊,猛攻宣城北門,務必在援軍到來前,拿下宣城!”
將領們齊聲應和,紛紛回到各自的營帳,準備明日的進攻。金軍大營內,士兵們忙著檢修攻城器械,擦拭武器,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決戰前的緊張氛圍。
次日清晨,金軍果然傾巢而出,一萬五千大軍朝著宣城北門進發。完顏烈騎著高大戰馬,站在陣前,手中的令旗一揮,金軍的攻城錘、樓車和回回炮同時啟動,朝著北門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城牆上的宋軍士兵們早已做好準備,他們將熱油潑向攻城的金軍士兵,用擂木砸向金軍的樓車,投石機則朝著金軍的回回炮拋出巨石。箭矢如暴雨般射向金軍,金軍士兵紛紛中箭倒地,可他們卻像不怕死般,踩著同伴的屍體,不斷向前推進。
攻城錘撞擊城牆的 “轟隆” 聲震耳欲聾,北門的城牆漸漸出現了裂縫。趙玥站在城樓上,手持長劍,高聲喊道:“弟兄們!援軍三日後就到!我們再堅守三日,就能擊退金軍!守住宣城,就是守住我們的家園!”
士兵們齊聲呐喊,士氣大振,他們忘記了疲憊和傷痛,拚命抵抗著金軍的進攻。城牆上的血跡越來越多,士兵們的屍體堆積如山,可沒有一個人退縮 —— 他們知道,隻要再堅持三日,勝利就會屬於他們。
接下來的兩日,金軍日夜不停地猛攻北門,宋軍則頑強抵抗,雙方死傷慘重。北門的城牆已經出現了多處裂縫,隨時可能倒塌,可宋軍士兵們依舊堅守在城牆上,用身體擋住金軍的進攻。
八月二十日,援軍抵達的前一天,金軍發起了最後的猛攻。完顏烈親自擂鼓助威,金軍士兵們如潮水般衝向北門,攻城錘一次次撞擊著城牆,裂縫越來越大。城牆上的宋軍士兵所剩無幾,不少人已經筋疲力盡,卻依舊揮舞著武器,與金軍士兵展開近身搏鬥。
趙玥的手臂和肩膀都已受傷,鮮血染紅了她的銀甲,可她依舊站在城樓上,指揮著士兵們抵抗。她看著遠處的地平線,心中默默祈禱:援軍,快些來吧!
就在這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震天的喊殺聲 —— 是援軍!江南製置使派遣的一萬大軍,提前一日抵達了宣城!
“援軍來了!援軍來了!” 城牆上的宋軍士兵們看到援軍的旗幟,紛紛歡呼起來,士氣瞬間達到了頂峰。
完顏烈聽到喊殺聲,回頭望去,隻見一支宋軍大軍朝著金軍大營方向疾馳而來。他知道,大勢已去,若是再不走,就會被宋軍前後夾擊。他咬著牙,揮下令旗:“撤!全軍撤退!返回泗州!”
金軍士兵如蒙大赦,紛紛扔下武器,朝著泗州方向逃竄。宋軍援軍趁機發起追擊,斬殺了不少金軍士兵。城牆上的宋軍士兵們也衝出城門,與援軍匯合,一起追擊金軍。
趙玥站在城樓上,看著金軍撤退的背影,以及遠處趕來的援軍,心中終於鬆了一口氣。她扶住城垛,緩緩閉上了眼睛 —— 這場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激戰,終於以宋軍的勝利告終。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宣城的城牆上,將城牆上的血跡染成了暗紅色。趙玥睜開眼睛,看著身邊歡呼的士兵和百姓們,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知道,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士兵和百姓用生命換來的。而她,也終於沒有辜負大家的信任,守住了宣城。
可趙玥也清楚,這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完顏烈雖然撤退,但他必然還會卷土重來。她轉過身,朝著城內走去 —— 她需要盡快組織人手,清理戰場,救治傷員,補充糧草和兵力,為下一次可能到來的戰爭,做好充分的準備。
宣城的街道上,百姓們歡呼雀躍,紛紛走出家門,迎接凱旋的士兵和援軍。孩子們拿著鮮花,遞給士兵們;老人們則端著茶水,送到士兵們手中。整個宣城,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可趙玥的心中,卻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醒 —— 她知道,守護這片土地的責任,還遠遠沒有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