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朝堂爭論戰與和

字數:3474   加入書籤

A+A-


    宣和四年十一月末,臨安大慶殿內的銅爐燃著昂貴的龍涎香,煙霧嫋嫋上升,卻驅不散殿內劍拔弩張的氣氛。宋高宗端坐龍椅,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椅臂上的龍紋,目光掃過階下分列的兩派大臣 —— 左側以樞密使韓世忠為首的主戰派,個個麵色凝重,手按腰間佩劍;右側以宰相秦檜為首的主和派,則身著錦袍,神態倨傲,手中的象牙笏板在掌心輕輕敲擊。一場圍繞 “是否支持趙玥抗金、是否繼續對金作戰” 的爭論,正劍拔弩張地展開。
    “陛下!” 韓世忠率先出列,聲如洪鍾,震得殿內燭火微微晃動,“宣城一戰,趙玥以八千兵力擊退完顏烈兩萬大軍,收複三縣,穩固江南屏障,此等戰績,足以證明抗金之路可行!如今趙玥請求與周邊州府結盟,朝廷若能給予糧草、鐵礦支持,必能讓江南抗金勢力連成一片,屆時不僅可保江南無虞,甚至能北上收複失地!”
    他話音剛落,主戰派大臣紛紛附和:“韓樞密使所言極是!金軍屢次背約南侵,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唯有堅決抵抗,才能讓金國知難而退!趙玥深得民心,軍力強盛,正是朝廷倚重的抗金棟梁,絕不可錯失良機!”
    秦檜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緩步出列,手中笏板指向韓世忠,語氣帶著幾分嘲諷:“韓樞密使此言差矣!趙玥雖有小勝,卻也耗費糧草無數,如今宣城兵力不過三千,周邊州府更是各自為戰,即便結盟,也難敵金國數十萬大軍。更何況,金國已派使者前來議和,願歸還淮河以南部分土地,隻需朝廷每年繳納歲幣,便可換來太平,何必再讓百姓遭受戰火之苦?”
    “歲幣?太平?” 韓世忠怒極反笑,上前一步,目光如刀,“秦相忘了靖康之恥嗎?忘了二帝尚在金國受苦嗎?當年金國也曾許諾議和,可轉頭便撕毀盟約,南下侵宋!所謂的‘太平’,不過是金國的緩兵之計,若朝廷今日妥協,明日金軍便會卷土重來,到那時,江南恐也難保!”
    主和派大臣立刻反駁:“韓樞密使未免太過危言聳聽!金國此次派來的使者,攜帶國書,言辭懇切,絕非虛情假意。如今國庫空虛,士兵疲憊,若再繼續作戰,恐會引發民變,得不償失!趙玥雖有抗金之心,卻也難保日後不會擁兵自重,成為朝廷隱患,不如趁議和之機,收回其兵權,以絕後患!”
    “一派胡言!” 主戰派中的禦史中丞王綸氣得須發皆張,“趙玥在宣城減免賦稅、安置流民,深得民心,士兵們更是願為其效死,何來‘擁兵自重’之說?臣曾派人前往宣城探查,見其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百姓皆稱其為‘護國郡主’,這樣的將領,若朝廷都不能信任,還能信任誰?”
    秦檜眼中閃過一絲陰鷙,從袖中取出一份奏折,遞呈給宋高宗:“陛下,臣這裏有份密報,稱趙玥在宣城私造戰船、擴充兵力,還與湖州、常州等地將領暗通款曲,其心難測。若再讓其發展下去,恐會成為第二個‘藩鎮’,威脅朝廷統治。不如接受金國議和條件,休養生息,待國力強盛後,再圖抗金不遲。”
    韓世忠立刻上前,大聲道:“陛下,此乃秦檜的誣陷之詞!趙玥私造戰船,是為了防禦金軍水路進攻;與周邊州府聯絡,是為了結成抗金聯盟,皆是為了大宋江山!秦檜一味議和,實則是畏懼金軍,想要苟且偷安,其心可誅!”
    殿內頓時陷入混亂,主戰派與主和派大臣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甚至有人因情緒激動而互相指責,銅爐中的煙霧被氣流攪得四散,空氣中彌漫著火藥味。宋高宗皺著眉頭,看著階下爭論的大臣,心中也陷入了兩難 —— 他既想收複失地,洗刷靖康之恥,又擔心繼續作戰會耗盡國力,引發民變;既認可趙玥的抗金能力,又忌憚其勢力壯大,成為隱患。
    此時,曾前往宣城的欽差李嵩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話要說。臣曾親赴宣城,親眼所見趙玥的抗金決心與宣城的實際情況。趙玥所造戰船,皆用於防禦青弋江、水陽江,並未有進攻之意;其與周邊州府聯絡,也是為了共享軍情、糧草,共同抵禦金軍,並無不臣之心。宣城百姓安居樂業,士兵訓練有素,若朝廷能給予支持,必能成為江南抗金的堅固屏障。”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至於議和,臣以為,金國並非真心求和,不過是因前番宣城之敗,元氣大傷,想要借機休整。若朝廷接受議和,不僅會寒了抗金將士的心,更會讓金國看清朝廷的軟弱,日後必遭更大規模的入侵。臣懇請陛下,支持趙玥抗金,與周邊州府結成聯盟,以保江南安寧,為日後北上收複失地打下基礎。”
    李嵩的話,讓殿內的爭論稍稍平息。主戰派大臣紛紛附和,懇請宋高宗支持抗金;主和派大臣則依舊堅持己見,認為議和才是上策。宋高宗沉默良久,緩緩說道:“諸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隻是此事關乎大宋國運,不可草率決定。朕意已決,先派使者前往金國,試探其議和誠意;同時,命趙玥暫代江南東路抗金都統製,允許其與周邊州府結成抗金聯盟,朝廷每月撥付糧草兩千石、鐵礦五百斤,支援其抗金。待使者傳回金國消息後,再做最終決斷。”
    這個決定,雖未明確支持抗金或議和,卻也算是對主戰派的一種妥協,給了趙玥繼續抗金的機會。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雖未完全滿意,卻也隻能躬身領旨;秦檜等主和派大臣則麵露不滿,卻也不敢公然違抗聖旨,隻能悻悻退下。
    散朝後,秦檜攔住李嵩,語氣冰冷:“李大人,你今日在殿上為趙玥說話,可是忘了自己的身份?若他日趙玥真有不臣之心,你恐難辭其咎!”
    李嵩直視著秦檜,語氣堅定:“秦相,臣隻知為大宋江山著想,為百姓安危著想。趙玥是難得的抗金良將,若因猜忌而錯失,才是大宋的損失。臣所作所為,問心無愧,無需秦相多管。” 說罷,便轉身離去,留下秦檜在原地氣得臉色鐵青。
    而在宣城,趙玥收到朝廷的旨意後,立刻召集張九成、李山等將領與鄉紳代表商議。“朝廷雖未明確支持抗金,卻也允許我們與周邊州府結盟,還撥付了糧草與鐵礦,這已是難得的進展。” 趙玥看著手中的聖旨,眼中滿是堅定,“我們不能辜負朝廷的信任,更不能辜負百姓的期望。即刻派人前往湖州、常州、徽州等地,商議結盟事宜;同時,加快戰船建造與士兵訓練,做好應對金軍再次來犯的準備。”
    眾人齊聲應和,立刻分頭行動。湖州、常州等地的將領早已有意結盟,接到宣城的邀請後,紛紛派人前來商議,很快便達成共識:結成 “江南抗金聯盟”,以宣城為核心,共享軍情、糧草與戰術,若有金軍來犯,各州府互相支援,共同抵禦。
    短短一個月內,江南抗金聯盟便正式成立,趙玥被推舉為聯盟統領,統籌各州府的抗金事務。聯盟的成立,讓江南的抗金勢力空前團結,也讓金國得知後,暫時打消了再次南侵的念頭,江南地區迎來了短暫的安寧。
    然而,趙玥深知,這隻是暫時的平靜。朝堂上的主戰與主和之爭仍未結束,金國的威脅也並未消除。她站在宣城北門的城樓上,望著遠處的青弋江,心中清楚,未來的抗金之路,依舊充滿坎坷與挑戰。但她有信心,隻要江南抗金聯盟團結一心,隻要百姓們繼續支持,隻要朝廷能堅定抗金的決心,終有一天,他們能將金軍徹底趕出大宋疆土,收複失地,讓天下百姓過上真正安寧的生活。
    此時,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城牆上,將趙玥的身影拉得很長。她握緊腰間的長劍,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 這場關乎大宋存亡的抗金之戰,她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勝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