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陛下,出手了!

字數:5707   加入書籤

A+A-


    夜色如墨。
    滁州全椒縣。
    驛館內隻餘一盞孤燈。
    劉伯溫枯坐案前,指尖無意識地敲打著那份關於朱六九父子劣跡的奏報副本,眉頭緊鎖,如同壓著千斤重擔。
    窗外萬籟俱寂。
    唯有更夫梆子聲遠遠傳來。
    更添幾分深夜的凝重。
    突然,一陣極其輕微卻迅疾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在驛館門外戛然而止。
    不過片刻,房門被輕輕叩響。
    “劉大人。”
    門外傳來一個低沉而略帶沙啞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風塵仆仆。
    劉伯溫心頭一凜!
    這個時辰……
    他霍然起身,快步上前打開房門。
    門外站著的,正是錦衣衛指揮使毛驤。
    他一身玄色勁裝沾染著夜露與塵土,臉上帶著連夜奔波的疲憊,但一雙眼睛卻銳利如鷹,在昏暗的光線下閃爍著寒光。
    “毛指揮使?”
    劉伯溫心中驚疑不定,側身將毛驤讓進屋內。
    “何事如此緊急?”
    毛驤反手輕輕掩上房門,沒有半句寒暄,直接壓低聲音,開門見山。
    “陛下有旨。”
    劉伯溫立刻整了整衣袍,便要躬身行禮。
    “大人不必多禮。”
    毛驤抬手虛扶,語速極快,聲音壓得更低。
    “陛下口諭:劉伯溫接旨。”
    “滁州之事,朕已知曉。”
    “你隻管放手推行新政,一條鞭法、攤丁入畝,務必雷厲風行,不得有誤!”
    “朱六九、朱桓父子,朕已命毛驤請他們即刻入京!地方一切阻礙,朕為你擔著!”
    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在劉伯溫心上。
    他猛地抬頭,眼中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震驚!
    隨即,那積壓在心頭的巨石仿佛瞬間被移開,一股難以言喻的輕鬆感和巨大的欣慰湧了上來,讓他幾乎站立不穩。
    陛下……陛下竟然如此果決!
    不僅沒有因為他彈劾皇親而震怒,反而給了他最強硬的支持。
    甚至親自出手,將最棘手的人物調離!
    這份信任和擔當……
    劉伯溫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翻騰的心緒,深深一揖到底,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
    “臣……劉伯溫,領旨!”
    “謝陛下信重!陛下聖明!”
    他直起身,看著毛驤那布滿血絲卻依舊精光四射的眼睛,知道對方是一刻未歇,連夜馳騁而來。
    他心中感慨,鄭重道。
    “毛指揮使辛苦了。”
    “陛下既然已有安排,伯溫自當竭盡全力,推行新政,絕不辜負陛下期望!”
    毛驤點了點頭,臉上依舊沒什麽表情。
    “如此最好,下官還需即刻前往朱府傳旨,護送他二人入京,不便久留。”
    “劉大人,此地之事,拜托了。”
    “毛指揮使放心!”
    劉伯溫語氣斬釘截鐵。
    毛驤不再多言,拱手一禮,轉身便走,身影迅速融入門外的黑暗中,隻留下漸行漸遠的馬蹄聲,如同來時一般突兀而迅疾。
    劉伯溫獨自站在房內,聽著那遠去的馬蹄聲,久久未動。
    他緩緩走到窗邊,推開窗戶。
    黎明前最深的黑暗正在緩緩褪去。
    東方天際已透出一絲微不可查的魚肚白。
    他長長地舒出了一口氣。
    那口自從查到朱六九父子頭上便一直憋在胸口的濁氣,終於徹底吐了出來!
    緊繃了數日的神經驟然鬆弛。
    疲憊感如潮水般湧上。
    但他的眼神卻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明和堅定!
    他回身看向桌上那盞孤燈,燈火雖弱,卻頑強地燃燒著。
    “陛下既已出手……”
    劉伯溫低聲自語,袖中的手緩緩握緊。
    “那我劉伯溫,還有什麽可顧忌的!”
    此事,他終於可以放心了。
    ……
    數日之後。
    禦花園裏。
    晚風帶著花香。
    亭中設下一桌不算奢華卻足夠精致的家宴。
    朱元璋換下龍袍,隻著一身深色常服。
    馬皇後坐在他身側,笑容溫婉。
    朱標則恭謹地陪坐在下首。
    而坐在他們對麵的,正是從滁州趕來的朱六九和他的兒子朱桓。
    朱六九穿著一身嶄新的綢緞衣服,臉上布滿皺紋,眼神渾濁而樸實,一看便是常年勞作的老農。
    旁邊的朱桓則截然不同。
    約莫三十上下,麵容白淨,眉眼帶笑,舉止斯文有禮,穿著一身青衫,儼然一副讀書人的君子模樣。
    “老哥哥!”
    朱元璋一見朱六九,便主動起身迎了上去。
    那雙平日裏銳利如鷹的眼睛裏,此刻竟漾著真切的笑意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
    他一把抓住朱六九粗糙的手,用力搖了搖!
    “咱可想死你了!一路上辛苦了吧?”
    朱六九亦是激動連連的緊握住朱元璋寬厚的手掌。
    “咱也想你啊!”
    朱元璋笑著連連點頭,拉著朱六九入座,目光在他臉上細細打量。
    “快坐快坐!”
    朱六九惴惴地坐下,抬頭仔細看了看朱元璋,眉頭皺了起來,帶著濃重鄉音的口吻說道。
    “重八啊,你這臉色……咋瞅著有點憔悴?是不是沒睡好?”
    這話一出,旁邊的朱標和馬皇後都微微一愣。
    敢這麽直呼皇帝名諱,還這般品頭論足的,普天之下恐怕也就這一位了。
    朱元璋卻絲毫不以為忤。
    反而哈哈大笑,拍了拍朱六九的手背。
    “老哥哥眼毒啊!”
    “可不是嘛,這皇帝看著威風,操心的事多著呢!”
    “天天批那些奏折,看得咱頭昏眼花,哪能睡得好?”
    朱六九聞言,竟歎了口氣,搖著頭,真心實意地感慨。
    “唉,人人都說皇帝好,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可咱看啊,你這日子,還不如咱在鄉下過得自在舒坦哩!”
    “至少咱想啥時候睡就啥時候睡,想溜達就溜達!”
    這話說得太過直白,甚至有些“大逆不道”。
    朱桓在一旁臉色微變,輕輕拉了拉父親的衣袖。
    馬皇後連忙笑著打圓場。
    “老哥哥這是心疼重八呢。”
    朱元璋卻隻是擺了擺手,臉上依舊帶著笑,隻是那笑容深處,掠過一絲隻有他自己才懂的疲憊。
    “老哥哥說的是大實話,咱聽著親切!”
    “來,喝酒,吃菜!”
    他親自給朱六九布菜,語氣關切。
    “老哥哥,這些年,在老家過得咋樣?缺啥短啥不?”
    提到這個,朱六九頓時來了精神,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來。
    “好!好著呢!”
    “托重八你的福,每天都是大魚大肉,都快吃膩歪了!”
    他指了指身旁的兒子,滿是驕傲。
    “桓兒這孩子孝順!”
    “知道咱嘴刁,天天讓廚子給咱變著花樣做,比那大酒樓的飯菜也不差!”
    朱元璋笑著點頭,目光看似隨意地掃過一旁垂首恭立的朱桓,那笑容裏摻雜了一絲難以言喻的意味。
    “老哥哥過得好,桓兒又如此孝順,咱這心裏啊,也就踏實了,放心了。”
    他說著,臉上的笑容漸漸斂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的感慨。
    他放下筷子,望向亭外沉沉的夜色,聲音低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