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古都新生
字數:6707 加入書籤
天剛蒙蒙亮,一條消息跟野火似的,呼啦一下就燒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皇上跑啦!王爺貝勒們都溜了!他們把咱們撂下不管了!”
西直門城頭上,漢軍旗參將趙德柱剛打退華夏軍又一波進攻,渾身是血,正靠在垛口邊喘著粗氣。
一個滿臉煙灰的小兵連滾帶爬地衝過來,帶著哭腔喊道:“將軍,不好了!宮裏空了,皇上和王爺們連夜跑出城了!”
趙德柱一愣,隨即猛地站起來,“胡說八道!擾亂軍心,我砍了你!”
“千真萬確啊將軍!宮裏太監宮女都跑出來了,滿大街都在說這事兒!”趙德柱踉蹌著衝到城牆內側,踮腳望向紫禁城方向。
那裏靜得嚇人,連平日裏上朝的鍾鼓聲都沒了。
他愣了好一會兒,突然雙腿一軟,癱坐在地,手中的大刀“哐當”一聲砸在青石板上。
“狗娘養的……真把咱們給撇下了……”趙德柱喃喃道,眼睛裏布滿血絲。
周圍的士兵們圍了上來,個個臉上掛著惶恐。一個臉上還帶著稚氣的小兵怯生生地問:“將軍,咱們還守嗎?”
趙德柱猛地抬頭,突然爆發出一陣淒厲的大笑:“守?守他娘的什麽?咱們在這兒拚死拚活,人家早就拍拍屁股溜了!”
他一把扯下頭上的頂戴花翎,狠狠摔在地上,又用腳猛踩了幾下,“開城門!迎王師!這仗,不打了!”
“可是將軍,咱們的家眷……”副將劉守仁憂心忡忡地低聲道。
趙德柱紅著眼睛轉頭:“正因為要顧著家眷,才更不能打!你我還不知道嗎?城裏糧草早就見底了,再打下去,全城人都得餓死!開城門!”
命令傳下去,西直門那沉重的木門在刺耳的吱呀聲中緩緩打開。
趙德柱站在城門洞前,望著城外嚴陣以待的華夏軍,突然覺得渾身力氣都被抽空了。
他回頭看了眼身後疲憊不堪的士兵們,啞著嗓子說:“弟兄們,我趙德柱對不住大家,帶著你們白打了這些天。”
一個老兵抹了把臉:“不怪將軍,是那些王八蛋主子不做人!”
城外,華夏軍前鋒營統領陳大山正舉著望遠鏡觀察城頭,突然一愣:“咦?城門怎麽開了?”
很快,斥候飛馬來報:“統領,西直門守軍掛白旗投降了!城門已開!”
陳大山不敢大意,令部隊保持戒備,自己帶著一隊人馬小心翼翼地靠近城門。
隻見城門洞內,趙德柱帶著幾十名軍官,武器整齊地堆在一旁,正靜靜地等候著。
見陳大山進來,趙德柱上前一步,抱拳道:“敗軍之將趙德柱,率西直門守軍八百七十四人,向華夏軍請降。隻求貴軍能善待城中百姓,饒過我這些弟兄性命。”
陳大山打量了一番眼前這個渾身血跡、鎧甲破損的漢子,點了點頭:“趙將軍深明大義,免去了一場血戰,功德無量。
我華夏軍有令,凡投降者,一律不殺;凡不抵抗者,一律保護。”
趙德柱長舒一口氣,身子晃了晃,差點摔倒,幸虧被身旁的劉守仁扶住。
消息很快傳到了華夏軍大營,向拯民與李定國相視一笑。“傳令各部隊,按計劃入城!記住,我們是來收複故都,不是來燒殺搶掠的!誰敢動百姓一針一線,軍法處置!”向拯民的聲音鏗鏘有力。
華夏軍開始從多個城門有序進入北京城。士兵們步伐整齊,神情肅穆,與百姓想象中凶神惡煞的“叛軍”完全不同。
在宣武門大街,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被大軍經過的陣仗嚇哭了,哇哇大哭著要找娘。
走在隊伍前頭的年輕士兵王小虎見狀,從懷裏掏出一塊用油紙包著的糖餅,蹲下身遞過去,憨厚地笑道:“別怕,我們不是壞人。你家在哪?”
小女孩怯生生地指了指不遠處的一戶人家,王小虎便牽起她的小手,把她送到家門口。
女孩的母親原本嚇得臉色慘白,見孩子平安送回,連連道謝。
這暖心的一幕被街坊們看在眼裏,很快傳開了——“王師軍紀嚴明,待百姓和氣著呢!”
德勝門內,陳懷遠帶著他暗中聯絡好的兩百多名漢軍旗弟兄,迅速控製了武庫和糧倉。
“弟兄們,守住這裏!絕不能讓潰兵或地痞搶了糧食和兵器!”陳懷遠手臂上纏著白布條,這是他們與華夏軍事先約定的識別標誌。
突然,一隊潰兵衝了過來,領頭的是一名滿人佐領,名叫哈爾察。“陳懷遠,你竟敢背叛朝廷!”
哈爾察舉刀怒吼。陳懷遠毫不畏懼地迎上前:“朝廷?哪個朝廷?皇上和王爺們早就跑了,把咱們像野狗一樣扔在這裏!哈爾察,醒醒吧!”
“胡說!皇上絕不會拋棄我們!”哈爾察雙眼通紅,顯然已經失去理智,“給我殺!”
雙方正要交手,突然一陣馬蹄聲傳來,一隊華夏軍騎兵趕到。
為首的軍官高喊:“放下武器!抵抗者格殺勿論!”哈爾察見狀,知道大勢已去,卻仍不甘心,舉刀衝向陳懷遠。
陳懷遠側身躲過,反手一刀架在哈爾察脖子上:“哈爾察,咱們共事多年,我不想殺你。
放下刀吧,華夏軍不殺俘虜。”哈爾察環顧四周,見自己的部下大多已經放下武器,終於長歎一聲,丟掉了手中的刀。
在前門大街,“瑞福祥”綢緞莊的王仁甫東家正忙得不可開交。
他組織起商會護衛和街坊青壯,手持棍棒在主要街口設卡,防止有人趁亂打劫。“鄉親們別慌!王師有令,秋毫無犯!大家待在家裏,不要外出!”王仁甫嗓門洪亮,安撫著惶恐的百姓。
更難得的是,他讓人打開了自家的糧倉,在店門口架起幾口大鍋,熬粥施舍。
“王東家,這可是您壓箱底的存糧啊!”賬房先生心疼地提醒。王仁甫擺擺手:“糧食就是給人吃的。這兵荒馬亂的,不知道多少人家斷了炊。咱們能做一點是一點。”
這時,一隊華夏軍士兵護送著幾名文官模樣的人走過來。
為首的官員拱手道:“這位老先生,我們是華夏軍民政司的,正要開設粥廠救濟百姓,看您這裏已經做起來了,不知可否合作?”
王仁甫連忙還禮:“當然當然!老朽家中還有存糧三百石,願意全部捐出!”官員感動道:“老先生高義!我代全城百姓謝過您了!”
在一條狹窄的胡同裏,老乞丐孫瘸子正領著一個小隊華夏軍穿行。
“軍爺,從這裏穿過去,就是順天府的銀庫。昨兒晚上我瞧見幾個當官的鬼鬼祟祟往那邊去,準沒好事!”
孫瘸子雖然腿腳不便,但走起這七拐八繞的胡同卻靈活得很。小隊統領張武點點頭:“多謝老伯帶路。”
孫瘸子嘿嘿一笑:“謝什麽!我在這北京城要飯三十年了,那些當官的從沒正眼瞧過我。倒是你們華夏軍,進城就開設粥廠,還給我們這些叫花子發棉衣。這心裏頭,暖和!”
眾人快步穿過胡同,果然看見銀庫門前有幾個人正在往馬車上搬箱子。
“住手!”張武大喝一聲,帶隊衝上前去。那幾人見狀,慌忙丟下箱子就想跑,卻被華夏軍士兵團團圍住。
張武打開一個箱子,裏麵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冷冷地看著那幾個穿著官服的人:“好啊,守城時不見你們,逃跑時倒不忘撈一把!”
為首的官員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將軍饒命!下官隻是一時糊塗......”
張武不再理會他們,轉向孫瘸子鄭重一禮:“老伯,您今天可是立了大功,保住了百姓的錢財。”孫瘸子從沒受過如此大禮,慌得手足無措:“這、這可使不得......”
向拯民和李定國等人進入北京城後,沒有急著去紫禁城,而是直接把臨時統帥部設在了原兵部衙門。
“大統領,紫禁城已經完整接管,所有宮殿均已查封清點。”參謀報告道。向拯民點點頭:“好。當前首要任務是恢複秩序,安撫百姓。”
一係列命令迅速發出:全城實行軍事管製,搜捕清軍死硬分子和趁亂打劫的匪徒;
張貼安民告示,宣布廢除清廷一切苛捐雜稅;開設粥廠,救濟無家可歸的貧民;
派出軍中醫官,為受傷百姓救治。李定國站在兵部衙門的台階上,望著漸漸恢複生機的街道,感慨道:“想不到,北京城就這麽拿下來了。”
向拯民微微一笑:“因為我們不是征服者,我們是回家的人。”
傍晚時分,趙德柱被帶到兵部衙門。他換上了一身幹淨的布衣,神情複雜。
向拯民親自接見了他:“趙將軍,聽說你開城門有功,免去了一場血戰。”
趙德柱苦笑道:“敗軍之將,不敢言功。隻是......不知大統領如何處置我等降將?”
向拯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趙將軍是漢人吧?”趙德柱一愣:“是。祖上原是明朝邊軍,後來......降了清。”
向拯民點點頭:“如今華夏光複,正是用人之際。趙將軍熟悉北京防務,若願意,可否暫時協助我們維持城內秩序?”
趙德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統領......信得過我?”向拯民拍拍他的肩膀:“若是連降將都容不下,又何談重建華夏?”
趙德柱眼眶一熱,單膝跪地:“趙德柱......願效犬馬之勞!”
夜幕降臨,北京城破天荒地實行了宵禁。
但百姓們並不恐慌,因為街道上巡邏的華夏軍士兵紀律嚴明,不時還會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前往臨時收容所。
在“瑞福祥”後院裏,王仁甫正與幾位街坊閑聊。“你們看見沒?今天下午,華夏軍把戶部那幾個貪官從地窖裏揪出來了,搜出的金銀財寶足足裝了五大車!”
“活該!這些狗官,平日裏欺壓百姓,臨走還想卷走民脂民膏!”“聽說華夏軍要把這些錢財全部充公,用於賑濟和重建呢。
”王仁甫捋著胡須,微笑道:“若真如此,倒是百姓之福了。”
這時,門外傳來敲門聲。夥計開門後,驚訝地發現來的竟是趙德柱和幾名華夏軍軍官。“趙將軍?您這是......”王仁甫疑惑地起身相迎。
趙德柱拱手道:“王東家,這位是華夏軍民政司的李主事。我們得知您今日開倉放糧,救濟百姓,特來致謝。”
李主事上前一步,鄭重道:“王東家,如今城中糧荒嚴重,我們想以市價收購您手中的存糧,用於統一調配,救濟全城百姓,不知您意下如何?”
王仁甫毫不猶豫:“老朽願以半價出售!”李主事感動道:“這......這怎麽好意思......”
王仁甫正色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老朽雖是商賈,也懂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
趙德柱在一旁看著,不禁感慨萬千。僅僅一天前,他還是與華夏軍廝殺的敵軍將領,如今卻與曾經的敵人並肩而立,為同一座城市的安寧而努力。
這世道,真的變了。
夜深了,向拯民還在兵部衙門內處理公務。李定國端著一碗熱粥走進來:“大統領,歇歇吧,你都忙了一整天了。”
向拯民接過粥碗,忽然問道:“李將軍,你說我們真的配得上這座古都嗎?”
李定國沉默片刻,答道:“配不配得上,不是看我們怎麽說,而是看我們怎麽做。若是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自然配得上;
若是重蹈前朝覆轍,那就配不上。”向拯民點點頭,走到窗前,望著夜空下的北京城。這座千年古都,在經曆了數十年的異族統治後,終於回到了漢人手中。
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明天,我們去祭拜明陵吧。”向拯民輕聲道,“告訴列祖列宗,華夏,終於光複了。”
窗外,幾顆星星在夜空中格外明亮,仿佛無數先輩的眼睛,正注視著這座重獲新生的古都,注視著這個即將開啟的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