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安西新篇
字數:3854 加入書籤
伊犁河穀的清晨,薄霧還沒散盡,趙鐵柱就帶著工兵營的弟兄們忙活開了。他挽著褲腿站在齊膝深的河水裏,正指揮著往河底打木樁。
"往左點!對,就這個位置!"他朝岸上喊,"老哈桑說這地方河床最結實,適合修橋!"
哈桑站在岸邊,花白的胡子在晨風裏飄著。他如今是華夏軍在西域的向導兼參謀,對這片土地了如指掌。
"趙將軍,"哈桑笑著搖頭,"您這都忙活半個月了,連口喘氣的工夫都不給自己留。"
趙鐵柱抹了把臉上的水珠:"老百姓等著過河運糧食呢!再說啦,咱們當兵的,不就是給老百姓開路搭橋的嘛!"
正說著,對岸傳來陣陣駝鈴聲。一支商隊停在河邊,領隊的老人朝這邊喊:"軍爺,這橋什麽時候能過啊?"
"快了快了!"趙鐵柱高聲回應,"再有三五天就能走大車!"
老人激動得直抹眼淚:"可算盼到這天了!這條路斷了小半年,我們這些跑買賣的都快揭不開鍋了。"
看著老人激動的樣子,趙鐵柱忽然覺得這些天的辛苦都值了。他想起小時候在甘肅老家,也常看見商隊因為道路不通繞遠路,要多走好幾個月。
與此同時,龜茲故地的臨時大營裏,覃勇正和李文書一起查看剛送來的文書。
"大帥您看,"李文書指著攤開的地圖,"這是漢代西域都護府的舊址,這裏是唐代安西都護府的治所。咱們要重建都護府,選址很關鍵啊。"
覃勇仔細端詳著地圖,手指在幾個古城遺址上劃過:"既要便於統轄四方,又要考慮水源和糧草供應..."
正商議著,親兵進來稟報:"大帥,哈桑和幾位部落首領求見。"
來的除了哈桑,還有三位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老。他們一進門就撫胸行禮:"參見大帥!"
"諸位長老快快請坐。"覃勇連忙招呼,"正有事要請教各位。"
最年長的阿卜杜勒長老顫巍巍地說:"聽說天朝要重建都護府,我們幾個老家夥特意來獻個主意。往東三十裏有個交河故城,那裏水土豐美,又有古道相通,最是合適。"
哈桑補充道:"那裏還是商路要衝,往北可通草原,往南可達於闐。"
覃勇與李文書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驚喜。這確實是個理想的地點。
"不過..."另一位長老猶豫道,"故城荒廢已久,重建要費不少工夫。"
覃勇笑了:"無妨!咱們華夏軍最不缺的就是力氣。傳令下去,明日移營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的重建熱火朝天地開始了。
趙鐵柱的工兵營負責清理廢墟。這天正午,他正指揮士兵們搬運石塊,忽然聽見有人驚呼:"下麵有東西!"
幾個士兵從一處坍塌的房基下挖出個陶甕,裏麵滿滿當當地裝著古錢幣和文書。李文書聞訊趕來,小心翼翼地展開那些泛黃的紙頁。
"這是...唐代的戶籍冊!"李文書聲音發顫,"看這記載,這裏曾是西域最大的絲綢集市。"
趙鐵柱湊過來看:"乖乖,這都多少年了..."
"整整一千年了。"李文書輕撫著那些脆弱的紙頁,"這說明咱們選對地方了。這裏自古以來就是西域的重鎮。"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工地。當地百姓聽說後,紛紛自發前來幫忙。有位叫買買提的老人帶著全家老小都來了:"我祖上世代住在這裏,能親眼看見故城重建,這輩子值了!"
最讓人感動的是,各族百姓都拿出了看家本領。漢人士兵擅長築城,回部工匠精於雕飾,維吾爾族百姓貢獻出燒製琉璃的獨門技藝。短短一個月,一座嶄新的城池已經初具規模。
這日黃昏,覃勇正在新修的城牆上巡視,忽然看見哈桑帶著個少年等在城樓下。
"大帥,"哈桑把少年推到身前,"這是我孫子艾山,他想報名進新辦的學堂。"
少年怯生生地捧著本《千字文》:"我、我想學漢字..."
覃勇俯下身,和藹地問:"為什麽想學漢字啊?"
"學了漢字,就能看懂中原的書,"少年眼睛亮晶晶的,"還能幫爺爺記賬,幫鄉親們讀告示..."
李文書不知何時也走了過來,聞言笑道:"好孩子!正好我們要辦義學,你明天就來上課吧。"
消息傳開,來報名的孩子越來越多。學堂隻好從一間屋子擴到三間,最後幹脆在城中心建了座像樣的學堂。李文書親自授課,不僅教漢字,還教算術、地理。有時覃勇忙完軍務,也會來給孩子們講講中原的風土人情。
這天放學時,艾山拉著李文書的衣袖問:"先生,以後我能不能去長安看看?"
"當然能!"李文書摸摸他的頭,"等路修好了,商路通了,你們想去哪兒都成。"
轉眼到了秋收時節。這日清晨,趙鐵柱正在校場操練新兵,忽然聽見城外傳來陣陣歡呼。他登上城樓一看,隻見金色的麥浪中,各族百姓正在一起收割。
"走!幫忙去!"他帶著士兵們加入收割的隊伍。
田間地頭,到處是歡聲笑語。漢人士兵教當地百姓使用新式農具,當地百姓則教士兵們唱起了豐收的歌謠。哈桑和幾位長老提著水囊,在田埂上來回走動,給忙碌的人們送水。
午間歇息時,買買提老人端來剛烤好的饢:"嚐嚐!用新麥子烤的!"
趙鐵柱接過熱乎乎的饢,咬了一口,眼眶突然紅了:"這味道...跟我娘烙的餅真像..."
覃勇不知何時也來到田間,他望著這豐收的景象,感慨道:"記得出關時,沿途盡是荒蕪。這才半年光景..."
"大帥您看!"李文書指著遠處。
但見古道之上,一支龐大的商隊正緩緩行來。駝鈴叮當,旌旗招展,來自中原的絲綢、瓷器與西域的玉石、香料終於再次交匯。
當晚,在新落成的都護府大堂前,舉行了盛大的慶典。各族百姓穿上節日盛裝,載歌載舞。趙鐵柱被熱情的姑娘們拉進跳舞的人群,笨拙的舞步引來陣陣歡笑。
覃勇與各位長老坐在一處,望著滿天繁星下歡慶的人群。
"這條路,總算是走通了。"哈桑感慨道,"自從商路斷絕,已經很久沒見到這麽熱鬧的景象了。"
覃勇點頭:"這才隻是個開始。等來年開春,還要修更多的路,開更多的學堂。"
夜深了,慶典還未散去。趙鐵柱悄悄離席,登上城牆。望著城外連綿的燈火,他忽然想起陣亡的戰友們。
"弟兄們,"他輕聲道,"你們看見了嗎?這條路,咱們到底走通了..."
遠處,新的商隊正點著火把連夜趕路。那蜿蜒的火光,如同一條蘇醒的巨龍,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騰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