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碧海漢城旗

字數:4147   加入書籤

A+A-


    臘月二十二,釜山外海的風浪能掀翻小船。老船長鄭大福卻站在"定遠號"的艦橋上咧嘴直笑:"好!這風浪正好!倭寇那些小舢板,看他們怎麽穩得住炮位!"
    "報告!"觀測兵從桅杆上滑下來,"東南方向發現倭寇艦隊,十五艘,正排成攻擊陣型!"
    鄭大福舉起望遠鏡,果然看見一片白帆。"傳令各艦,保持蒸汽壓力,等我的號令。"
    倭寇旗艦"吉野丸"上,統領島津義弘也在觀察華夏艦隊。當他看到那些冒著黑煙的蒸汽船時,不屑地啐了一口:"裝神弄鬼!傳令,一字排開,用焙烙火攻!"
    這是倭寇慣用的戰術——用裝滿火藥的小船撞擊敵艦。但這一次,他們失算了。
    "定遠號"的舵輪前,鄭大福穩穩把著方向:"各艦注意,保持距離八百步,用線膛炮招呼他們!"
    "轟!"
    第一發炮彈就精準地砸在"吉野丸"的船頭,木屑橫飛。
    島津臉色大變:"什麽炮能打這麽遠?快,加速靠近!"
    但蒸汽船的優勢此刻盡顯無疑。華夏艦隊始終保持最佳射程,倭寇戰船接連中彈。一艘倭船試圖迂回,卻被"鎮遠號"一炮擊中火藥庫,瞬間炸成碎片。
    海戰持續了兩個時辰,八艘倭寇戰船沉入海底,其餘倉皇逃竄。鄭大福望著海麵上的殘骸,對身旁的年輕炮手說:"看見沒?這就叫科技製勝!"
    與此同時,在仁川登陸的趙德勝卻遇到了麻煩。
    "將軍,倭寇在漢城外圍挖了三道壕溝,還築了炮台。"偵察兵氣喘籲籲地報告。
    趙德勝登上高處觀察。漢城地勢險要,倭寇布防嚴密,強攻必然損失慘重。
    "得想個法子..."他沉吟著。
    這時,當地義兵首領金成煥帶著個老漢過來:"將軍,這是樸老漢,他有辦法。"
    樸老漢操著生硬的漢語說:"我知道...一條小路...通漢城後山..."
    趙德勝眼睛一亮:"老人家,這路好走嗎?"
    "不好走..."老漢搖頭,"但能繞到倭寇屁股後麵!"
    當夜,趙德勝親率兩千精兵,跟著樸老漢摸上山路。這條路果然險峻,有的地方要攀著藤蔓過去,稍有不慎就會摔下懸崖。
    走到半路,突然下起雪來。一個士兵腳下一滑,眼看要墜落山崖,被旁邊的戰友死死拉住。
    "將軍,這樣太危險了..."副將勸道。
    趙德勝看著身後長長的隊伍,咬牙道:"繼續前進!為了早日解漢城之圍,再險也得走!"
    黎明時分,他們終於繞到倭寇後方。從這裏可以清楚地看到,倭寇正在準備攻城器械。
    "來得正好!"趙德勝冷笑,"傳令,等正麵打響就動手!"
    漢城城頭,朝鮮守軍已經苦戰多日。年輕的士兵李敏浩握著長槍,望著城外密密麻麻的倭寇營地,手心全是汗。
    "害怕了?"老兵金大叔遞給他一個飯團。
    "有點..."敏浩老實承認,"聽說倭寇破城後,連孩子都不放過..."
    金大叔望著東方的天空:"別怕,華夏援軍就快到了。我年輕時去過華夏,他們的軍隊...不一樣。"
    正說著,城外突然響起震天的炮聲。隻見倭寇後方陣腳大亂,一麵華夏軍旗在山坡上迎風飄揚。
    "來了!他們來了!"城頭守軍歡呼起來。
    趙德勝的奇兵像一把尖刀,直插倭寇心髒。島津義弘慌忙分兵抵擋,卻顧此失彼——正麵的朝鮮守軍也趁機殺出城來。
    敏浩跟著隊伍衝殺,第一次上戰場的他緊張得手腳發軟。但當看到一個倭寇舉刀砍向倒地的金大叔時,他不知哪來的勇氣,一槍刺穿了那個倭寇的喉嚨。
    "好小子!"金大叔爬起來,拍拍他的肩膀,"現在像個真正的戰士了!"
    倭寇潰敗的消息傳到海防,鄭大福立即下令封鎖海峽。這天清晨,觀測兵發現三艘倭船試圖趁霧突圍。
    "想跑?"鄭大福冷哼,""定遠"、"鎮遠"隨我追擊,其餘各艦繼續封鎖!"
    海上的追逐戰異常激烈。倭寇困獸猶鬥,炮火十分凶猛。一發炮彈擊中"定遠號"的船舷,彈片擊中了鄭大福的左臂。
    "船長!"大副急忙過來。
    "別管我!"鄭大福撕下布條草草包紮,"繼續追擊,絕不能放虎歸山!"
    在付出兩艘敵艦被擊沉的代價後,最後一艘倭寇旗艦被迫投降。島津義弘被押上"定遠號"時,仍不服氣地瞪著鄭大福。
    鄭大福卻笑了:"怎麽?不服我們這些"蒸汽怪物"?"
    島津咬牙道:"若非你們仗著船堅炮利..."
    "這話說的,"鄭大福打斷他,"三十年前你們侵朝時,不也是仗著鐵炮厲害?現在輪到我們科技進步了,就不習慣了?"
    漢城光複的消息傳來,全城歡騰。趙德勝走在滿是彈痕的街道上,心情卻十分沉重。這一仗雖然贏了,但城中百姓死傷慘重。
    在一個破敗的小院前,他看見敏浩正幫著老奶奶修理被炮火損毀的屋頂。
    "將軍!"敏浩跳下來行禮。
    趙德勝拍拍他的肩:"好樣的。聽說你救了金大叔?"
    敏浩不好意思地低頭:"我當時...其實很害怕..."
    "害怕很正常。"趙德勝望向遠方,"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明明害怕,還是選擇了做該做的事。"
    三日後,向拯民的特使抵達漢城。在朝鮮王宮,兩國簽訂了《中朝同盟條約》。當向拯民的代表宣布設立朝鮮總督府,承諾幫助朝鮮重建時,老國王激動得老淚縱橫。
    "華夏不棄小邦,救我黎民..."國王握著特使的手,"此恩此德,永世不忘!"
    條約簽訂後,趙德勝被任命為首任總督。他在就職儀式上說:"這個總督府,不是來統治的,是來服務的。我們要幫朝鮮兄弟重建家園,要讓這片土地再不受外敵欺淩!"
    一個月後,釜山港格外熱鬧。鄭大福的艦隊要返航了,碼頭上擠滿了送行的朝鮮百姓。
    樸老漢帶著鄉親們抬來幾十壇泡菜:"將軍,帶上路上吃!"
    敏浩如今加入了朝鮮新軍,他穿著新軍裝,向趙德勝敬了個標準的軍禮:"總督大人,我會好好守護這片土地的!"
    最讓人感動的是,一群朝鮮婦女連夜繡了一麵特殊的錦旗,上麵用漢字和朝鮮文繡著"血脈相連"四個大字。
    鄭大福站在艦橋上,望著漸漸遠去的朝鮮海岸,對身旁的大副說:"知道嗎?三十年前我隨父輩來過這裏,那時是來幫他們打倭寇。三十年後,我們還是來幫他們打倭寇。"
    大副笑道:"這說明什麽?"
    "說明啊,"鄭大福目光深遠,"有些情誼,是時間和戰火都磨不滅的。"
    海風獵獵,華夏軍旗在桅杆上高高飄揚。這麵旗幟見證的,不僅是一場勝利,更是一個跨越海洋的承諾——華夏永遠不會拋棄共同抗擊外侮的兄弟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