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跨海援兄弟
字數:4334 加入書籤
臘月裏的北京城,寒風跟小刀子似的。向拯民正在書房批閱奏章,忽然聽見外頭一陣騷動。侍衛領著個衣衫襤褸的人闖進來,那人"撲通"一聲就跪下了,雙手舉著封皺巴巴的國書。
"總統...救救朝鮮吧!"來人抬起頭,臉上全是凍瘡和淚痕,"倭寇...倭寇打過來了!"
向拯民猛地站起身:"慢慢說,怎麽回事?"
來使哽咽著說,倭寇頭子島津義弘帶著數萬殘兵,乘著戰船突襲了釜山。"他們見城就破,見人就殺...王上帶著臣民退到漢城,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豈有此理!"向拯民一拳砸在桌上,"傳我命令,東部軍區即刻準備出征!"
膠東灣裏,十艘蒸汽戰船噴著黑煙。老船長鄭大福站在"定遠號"甲板上,正指揮水兵們搬運彈藥。
"動作快點!炮彈都碼整齊嘍!"他扯著嗓門喊,海風把他花白的胡子吹得亂飄。
年輕的大副湊過來:"船長,聽說倭寇的火炮挺厲害?"
鄭大福哼了一聲:"三十年前我跟倭寇交過手,那時候咱們還用木船呢!如今有了這些鐵甲船,非讓他們嚐嚐厲害不可!"
碼頭上,陸軍統領趙德勝正在清點人數。這一萬將士多是遼東子弟,對朝鮮半島再熟悉不過。
"都檢查好火銃!"趙德勝沿著隊列邊走邊喊,"這一去不知要打多久,別到時候抓瞎!"
一個小兵悄悄問:"將軍,咱們為啥要幫朝鮮人打仗啊?"
趙德勝瞪了他一眼:"唇亡齒寒懂不懂?倭寇要是占了朝鮮,下一步就該騷擾咱們遼東了!"
軍情司裏,情報總管唐瑤正對著沙盤沉思。年輕的偵察隊長陳平站在一旁,神情焦急。
"總管,讓我帶小隊先去朝鮮吧!"陳平請命,"大軍出征,不能沒有情報支援。"
唐瑤搖頭:"倭寇戒備森嚴,太危險了。"
"我在遼東潛伏過三年,熟悉朝鮮話。"陳平堅持道,"再說,金成煥的義軍還在那邊接應,不會有事的。"
唐瑤凝視這個得力下屬,終於點頭:"記住,你們的任務是摸清敵情,不是拚命。十天之內,必須帶回倭寇的布防圖。"
"明白!"陳平利落地行禮,轉身離去。
當夜,陳平帶著十二名精幹隊員乘漁船出發。海上風浪很大,有個年輕隊員吐得昏天暗地。
"堅持住!"陳平給他喂了顆薑糖,"想想朝鮮百姓正在受苦,這點風浪算什麽?"
天津衛的碼頭上,覃玉忙得腳不沾地。這位後勤總管對著賬本直發愁:"十萬石糧食,五千套棉服,還要準備藥材...這得要多少船啊?"
"報告!"一個糧官跑來,"山東的糧船遇到風浪,要晚到兩天!"
覃玉急得直跺腳:"前線等著吃飯呢!去,把軍糧先撥一半裝船!"
"可咱們自己的存糧就不夠了..."
"讓將士們餓著肚子打仗?"覃玉眼睛一瞪,"快去!"
她轉身又對工匠喊:"那些受傷的戰船修好沒有?明天必須出海!"
夜深了,覃玉還在碼頭巡查。突然一陣頭暈,幸虧侍衛扶住。原來她已經三天沒合眼了。
"總管,您去歇會兒吧..."
"歇什麽!"覃玉推開侍衛,"朝鮮的百姓還在受苦呢!"
陳平的小隊終於在仁川附近登陸。接應的金成煥一見麵就緊緊握住他的手:"可把你們盼來了!倭寇的巡邏隊每半個時辰經過一次,得抓緊時間。"
陳平鋪開地圖:"先說最重要的。"
金成煥指著漢城方向:"倭寇主力在漢城外圍,但最麻煩的是他們的水師。三十多艘戰船封鎖了海峽,你們的援軍恐怕..."
"這個不用愁。"陳平微微一笑,"我們自有辦法。現在最要緊的是摸清他們的糧道。"
深夜,陳平帶著兩個隊員潛入倭寇大營。趴在草垛後麵,他清楚地聽見兩個倭寇軍官在交談:
"...
明後天還有一批糧食從金山運來..."
"等拿下漢城,女人財物隨便搶!"
陳平眼中寒光一閃,悄悄退了出去。
海峽上風高浪急。鄭大福的艦隊果然在釜山外海被倭寇水師攔住了。
"升戰旗!"鄭大福沉著下令,"一字縱隊,瞄準敵旗艦!"
倭寇仗著船多,想包抄過來。但他們沒想到蒸汽船如此靈活,"定遠號"一個急轉,側舷火炮齊發。
"轟!"
第一輪炮擊就重創了敵艦。
大副興奮地跑來:"船長!打中了!"
"別高興太早!"鄭大福緊握望遠鏡,"注意他們的火攻船!"
果然,三艘裝著火藥的小船直衝過來。鄭大福不慌不忙:"放火箭!"
火箭精準命中,火攻船在距離艦隊還有一裏遠的地方就燒成了火球。
海戰持續了兩個時辰。最終,倭寇水師潰敗而逃。鄭大福站在滿是彈痕的甲板上,望著朝鮮海岸線:"給陸軍發信號,可以登陸了!"
趙德勝的陸軍在仁川登陸後,直奔漢城。沿途所見,令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兵都為之動容。
一個個村莊被燒成白地,路旁隨處可見百姓的屍體。在一個小鎮外,他們救下個躲在樹洞裏的朝鮮孩子。
"阿媽妮...阿媽妮..."孩子隻會反複喊著媽媽。
趙德勝把幹糧塞到孩子手裏,對部下說:"都看見了吧?這就是倭寇造的孽!"
這時陳平派人送來情報:倭寇主力正在圍攻漢城東門。
"來得正好!"趙德勝翻身上馬,"弟兄們,抄他們後路!"
漢城下的戰鬥異常慘烈。倭寇沒想到華夏軍來得這麽快,倉促應戰。趙德勝親自帶隊衝鋒,專挑倭寇的炮兵陣地打。
混戰中,一個倭寇武士舉刀砍向趙德勝。眼看躲閃不及,突然一聲銃響,武士應聲倒地。原來是那個朝鮮孩子不知從哪撿了把火銃。
"好小子!"趙德勝大笑,"等打完仗,跟我回華夏當兵去!"
臘月二十八,漢城之圍解除。朝鮮國王親自出城迎接援軍。
"感謝天兵!"老國王熱淚盈眶,"若不是你們及時趕到..."
"陛下言重了。"趙德勝還禮,"華夏與朝鮮唇齒相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在清理戰場時,鄭大福的海軍也傳來捷報:倭寇殘部已逃回對馬島。
慶功宴上,陳平悄悄找到趙德勝:"將軍,倭寇雖敗,但島津義弘跑了。我建議乘勝追擊..."
"不必了。"趙德勝望著滿城歡慶的朝鮮百姓,"經此一役,倭寇十年內不敢再犯。現在最要緊的,是幫朝鮮百姓重建家園。"
窗外飄起雪花,將士們和朝鮮百姓圍坐在篝火旁。有人唱起華夏民歌,有人跳起朝鮮舞蹈。那個被救的朝鮮孩子靠在趙德勝腿邊,睡得正香。
鄭大福端著酒碗走過來:"老趙,想什麽呢?"
趙德勝輕撫孩子的頭發:"我在想...這場仗打得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