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青花瓷五糧液

字數:5110   加入書籤

A+A-


    晨光初露,一輛裝飾樸素的馬車悄然駛離陽穀縣,向南而行。車內,已作男裝打扮的蘇清音——如今化名“金蟬“,正與金海相對而坐。她身著月白儒衫,頭戴青玉方巾,手持一柄素麵折扇,雖刻意修飾了眉宇間的柔媚,卻更顯清雅俊逸,宛若飽讀詩書的翩翩公子。
    “金蟬,真是個英俊小生啊!小心別讓哪家小姐看上了啊?“金海望著窗外飛速後退的景致,最終目光落在蘇清音的身上,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夫君又那我開玩笑,再招來幾個大小姐也好,一起伺候大郎!“,蘇清音也趁機將了金海一軍 。
    金海無以應對,遂轉口道:“我實在想不明白,你帶我去景德鎮是什麽事情,非來得這麽緊急“
    金蟬輕搖折扇,唇角微揚:“東主可曾想過,為何同樣一壺酒,置於粗陶瓦罐與置於精瓷玉瓶之中,在世人眼中價值便有天壤之別?“
    她不等金海回答,繼續道:“世人常道"佛要金裝,人要衣裝",這美酒又何嚐不是?我們的"五糧玉液",酒質堪稱絕世,卻因盛裝之器粗陋,始終難登大雅之堂。此去景德鎮,正是要為這瓊漿玉液,尋一件配得上它身份的"衣裳"。“
    金海若有所悟:“你的意思是......“
    “正是。“金蟬目光炯炯,“商道之精髓,在於"形"與"質"的相得益彰。我們要讓"五糧玉液"擺脫市井酒肆的形象,成為權貴爭相收藏、文人競相吟詠的珍品。而景德鎮的瓷器......“她頓了頓,眼中閃過一抹向往之色,“那可是連當今天子都讚不絕口的珍寶。“
    十餘日後,車隊駛入景德鎮地界。但見昌江兩岸窯廠密布,數以百計的煙囪向天際吐著嫋嫋青煙。空氣中彌漫著高嶺土特有的清香,與鬆柴燃燒的煙火氣交織在一起,形成這座瓷都獨特的氣息。
    金蟬命車隊在一處高坡停下,遠眺這座聞名天下的瓷器之都。她以扇指點,為金海細細道來:
    “大哥可知,這景德鎮原名昌南鎮,因位於昌江之南而得名。本朝景德元年,真宗皇帝對此地出產的瓷器愛不釋手,特命底款皆署"景德年製"。自此,昌南鎮便改名景德鎮,其瓷器更是名揚四海。“
    她頓了頓,語氣中帶著由衷的讚歎:“這裏的瓷器,胎質潔白致密,釉麵晶瑩剔透,更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而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青花瓷。“
    “青花瓷?“金海雖是穿越而來,對這個名詞卻非常熟悉不過。隨口哼道“炊煙嫋嫋升起,而我再等你……”
    “嗯?武大哥你吟唱的是什麽?”
    金海慌忙道,“沒有…沒有,瞎哼的!現在就已經有了青花瓷了嗎?”
    “正是。“金蟬頷首,“以鈷料在素胎上繪紋,施透明釉後經高溫一次燒成。釉下青花發色青翠欲滴,與潔白胎釉相映生輝,宛如在宣紙上作畫,墨分五色,意境無窮。這等工藝,可謂獨步天下。“
    她轉身看向金海,目光灼灼:“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用這天下無雙的青花瓷,為"五糧玉液"量身定製專屬酒器。“
    金海這才恍然大悟,不禁為金蟬的遠見卓識所折服。
    二人徑直來到鎮中最負盛名的“禦鑫官窯“。這家窯廠雖非官辦,但其掌窯師傅皆是世代相傳的製瓷名家,尤以燒製青花瓷見長。
    王掌櫃年約五旬,麵容清臒,一雙手上布滿老繭,正是常年與瓷器打交道的明證。見金蟬二人氣度不凡,便將他們請入雅室,命學徒奉上今年新燒的青花茶具。
    “不知二位公子遠道而來,所為何事?“王掌櫃捋須問道。
    金蟬拱手一禮:“久聞禦鑫官窯青花瓷堪稱一絕,在下金蟬,這位是我家東主武直。我們此來,是想定製一批專盛"五糧玉液"的酒器。“
    “酒器?“王掌櫃微微一怔,隨即失笑,“公子說笑了。敝號的瓷器,多是供宮中禦用,或是各地達官顯貴收藏把玩。便是最尋常的器皿,也是文人墨客案頭清供。用以盛酒......“他搖了搖頭,“實在是聞所未聞。“
    金蟬不慌不忙,執起麵前的青花茶盞,但見盞身青花發色純正,釉麵晶瑩如玉,不由得讚歎道:“好一件"雨過天青"!王掌櫃,如此美器,若隻作觀賞,豈不辜負了製瓷人的匠心?“
    她放下茶盞,正色道:“常言道"寶劍贈英雄,紅粉送佳人"。世間既有如此美器,自然該配世間最美之酒。我們的"五糧玉液"取五糧精華,經古法釀造,其色清澈如玉,其香醇厚綿長,其味甘冽淨爽,堪稱酒中極品。若以粗陶瓦罐盛之,豈非暴殄天物?“
    王掌櫃聞言,不禁動容。他做瓷器數十年,還是頭一回聽到這般別開生麵的見解。
    金蟬趁熱打鐵:“我們不僅要定製酒器,更要請貴號以最上乘的青花工藝,打造專屬器形。瓶身需題"五糧玉液"四字,配以特製紋飾,做到專品專用。且因是長期大宗采購,這價格......“
    王掌櫃聽到“長期大宗“四字,眼中精光一閃,但旋即又露出難色:“不瞞公子,青花瓷製作工藝極為繁複。從選料、製胎、繪彩到燒成,稍有差池便會前功盡棄。即便是最簡單的器形,價格也是尋常酒壇的數十倍。“
    “價格不是問題。“金蟬淡然一笑,“隻要品質配得上"五糧玉液"的身份。“
    王掌櫃見她如此爽快,態度頓時熱絡起來:“既然如此,請隨我去畫坊詳談!“
    接下來的日子裏,金蟬與禦鑫官窯的匠人們日夜探討。她親自參與設計,既要保持青花瓷的傳統韻味,又要符合酒器的實用需求。
    “二斤裝的酒瓶,瓶身要修長挺拔,線條流暢,宛若君子臨風。“金蟬在素胎上比劃著,“五斤裝的酒壇,則要沉穩大氣,腹圓口小,便於密封貯藏。“
    她特別要求在瓶身繪製纏枝蓮紋:“蓮出淤泥而不染,恰似我們的"五糧玉液",雖源自五穀,卻清冽脫俗。“
    至於“五糧玉液“四字,她請窯中書法最好的師傅執筆,要求字體蒼勁有力,卻又帶著幾分酒香般的飄逸。
    最重要的,是青花的發色。金蟬特意要求使用最好的蘇麻離青料:“要那種青中帶紫,深淺有致的韻味,仿佛雨過天晴時,遠山的顏色。“
    王掌櫃聞言驚歎:“公子真是行家!這蘇麻離青乃西域進口,價等黃金,發色最為青翠明豔,且深入胎骨,永不褪色。“
    等待試燒的日子裏,金海常與窯工交談,才知一件青花瓷的誕生何其不易。從高嶺土的淘洗、陳腐,到拉坯、修坯,再到青花繪製、施釉,最後入窯燒製,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
    “這青花繪製最是考驗功力。“一位老畫工告訴金海,“在素胎上作畫,猶如在宣紙上潑墨,一筆下去就不能修改。全憑手感與經驗,才能讓青料在釉下呈現出最佳效果。“
    半月後,第一批試燒的百件酒器終於出窯。
    當窯工小心翼翼地將還帶著餘溫的瓷器捧出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但見那二斤裝的酒瓶,修長的瓶身亭亭玉立,釉麵晶瑩如玉。青花發色青翠欲滴,在釉下層疊暈染,呈現出迷人的深淺變化。纏枝蓮紋婉轉流暢,仿佛在瓶身上輕輕搖曳。“五糧玉液“四字筆力遒勁,與紋飾相得益彰。整件器物既保持著青花瓷的傳統韻味,又透著幾分創新的靈動。
    而那五斤裝的酒壇更是令人歎為觀止。圓潤的壇腹上,青花紋飾疏密有致,宛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釉麵光滑如鏡,將青花的翠色襯托得愈發鮮豔。輕叩壇身,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正是“聲如磬“的最佳詮釋。
    最妙的是,在光線的變化下,青花會呈現出不同的色澤。正麵看是青翠欲滴,側光看卻泛著淡淡的紫韻,正是蘇麻離青料特有的“鐵鏽斑“效果,平添了幾分神秘與高貴。
    “太美了!“金海忍不住讚歎,“這簡直是藝術品!“
    王掌櫃也是滿麵紅光:“不瞞公子,這般精美的青花酒器,便是老夫也是頭一回得見。這纏枝蓮紋繪得栩栩如生,青花發色更是恰到好處,堪稱神品!“
    接下來的談判異常順利。雖然每件青花酒器的定價高達一兩銀子,是普通酒壇的數十倍,但金蟬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她巧妙地製定了分期付款的方案:訂購兩萬件,總價兩萬兩,分期分批采購,預付定金一千兩,餘款分期分批支付。
    經過幾天的忙碌,第一批產品,一千隻酒瓶和一千隻酒壇,完美的燒製成功,被裝在了定製的木箱中,一箱箱的裝滿了五輛馬車。
    “清音,為何要訂這麽多?“回程的馬車上,金海望著滿載青花酒器的車隊,輕聲問道。
    這兩萬件酒器,總價高達兩萬兩,即便分期付款,也是筆巨款。而且兩萬瓶這麽高檔的酒,要什麽時候才能賣出去啊。
    “關鍵在名氣“金蟬眸光閃動,“我們要讓"五糧玉液"成宮中禦酒。為世人求而不得的珍品。這些青花酒器,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試問,當那些達官顯貴看到用如此美器盛裝的美酒,還會在意它的價格嗎?“
    她微微一笑:“我們要賣的,不僅是酒,更是一種身份,一種品味,一種唯有頂尖人物才能享有的奢華。“
    “宮中禦酒?”金海不由驚訝,那那時那麽容易的事情。光酒的品質還不夠,還要靠強硬的關係啊。
    “武大哥不用擔心,清音自有安排。”
    金海望著身旁這位心思縝密的女子,忽然明白,她要打造的不僅僅是一個酒水品牌,更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車隊緩緩駛離景德鎮。金蟬回首望去,但見昌江兩岸窯火通明,映紅了半邊天空。這座因宋徽宗而改名、以青花瓷聞名天下的瓷都,注定要與“五糧玉液“一起,譜寫一段新的傳奇。
    “下一步,“清音輕聲道,“該讓世人見識見識,什麽才是真正的"五糧玉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