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正月十五鬧元宵,花燈燈謎悟玄機

字數:5265   加入書籤

A+A-


    年味兒還沒散盡,正月十五的燈籠就已掛滿了鎮子。苟活宗的院子裏,魏所正削著竹篾,準備紮兩個兔子燈給狗蛋玩。竹篾在他手裏靈活翻飛,不多時就勾勒出兔子的輪廓,狗蛋蹲在旁邊幫忙遞漿糊,懷裏的小白狐爪子扒著竹篾,時不時用鼻尖蹭一下,像是在幫忙校準形狀。
    “魏大叔,兔子燈真的會亮嗎?”狗蛋眨著眼睛,看著漸漸成型的燈籠,“張大媽說,元宵夜的花燈裏藏著福氣,提著燈籠走一圈,新的一年都順順當當。”
    “當然會亮,等會兒糊上紅紙,點上蠟燭,比鎮上的花燈還好看。”魏所笑著把最後一根竹篾固定好,“晚上咱們提著燈籠去逛燈會,還能猜燈謎、吃湯圓,熱鬧得很。”
    大黑趴在旁邊,尾巴有一搭沒一搭地掃著地麵,眼睛盯著竹篾,似乎也對這新奇的凡俗物件充滿好奇。剛糊好紅紙,院門口就傳來了熟悉的腳步聲,修仙者們的陣仗比迎財神時還要熱鬧——王道長背著個“元宵悟道箱”,裏麵裝著筆墨紙硯和各色花燈半成品;天啟捧著個“聚福錦盒”,裏麵鋪著絲綢,說是要裝“燈謎悟道聖物”;洛千雪的小推車上除了檢測儀,還多了個“燈謎玄機分析儀”,屏幕上循環播放著“燈謎解碼模式”;黑風寨大當家扛著一捆紅綢,背後跟著兩個弟子,抬著一筐糯米粉和餡料,說是“要學做湯圓悟食道”;秦長老依舊手持符紙,隻是這次符紙上畫著簡單的燈籠圖案,神色比以往多了幾分期待。
    “前輩!晚輩等已備好‘元宵悟道全套裝備’,恭迎前輩開啟‘元宵大道傳承’!”王道長上前拱手,悟道箱裏的花燈零件嘩嘩作響,“晚輩查閱凡俗典籍得知,‘鬧元宵’乃‘團圓和睦、智慧啟迪’的至高大道場景,需經‘紮花燈聚福、猜燈謎啟智、吃湯圓團圓’三環節,每一步都暗藏‘凡俗生活之道’的核心,晚輩已將‘悟道要點’詳記於玉簡,定能參透其中玄機!”
    天啟捧著聚福錦盒,語氣鄭重:“此錦盒乃‘暖玉混金絲所製’,專司收納燈謎答案與花燈靈氣,晚輩已用靈泉淨身三日,確保能純粹承接‘元宵大道’,不讓絲毫靈力幹擾凡俗智慧。”
    洛千雪拍了拍新儀器,屏幕亮起:“此‘燈謎玄機分析儀’可捕捉燈謎中的‘文字邏輯、意境關聯’,解讀‘凡人如何通過文字遊戲啟迪智慧’,比天機城的‘推演法陣’更貼近凡俗思維,能精準挖掘‘燈謎背後的大道哲理’!”
    黑風寨大當家放下紅綢,指著糯米粉筐子:“前輩,晚輩聽聞做湯圓需‘團圓揉麵、齊心包餡’,這背後定是‘眾誌成城、和睦共生’的大道,晚輩特來學習,回去教寨裏兄弟做湯圓,悟‘團圓之道’!”
    秦長老也上前一步,舉起符紙:“晚輩欲將‘花燈形製、燈謎邏輯’刻錄於符紙,帶回清虛宗,助弟子悟‘凡俗智慧’,打破修仙者固有的思維桎梏。”
    魏所看著眼前的陣仗,無奈地搖了搖頭:“鬧元宵就是圖個團圓熱鬧,紮花燈是手藝,猜燈謎是消遣,吃湯圓是討吉利,別搞這麽複雜,更別對著花燈念大道、對著燈謎用靈力推演,聽見沒?”
    一群人齊聲應“遵前輩教誨”,聲音震得院牆上的燈籠穗子輕輕晃動。
    魏所剛拿起剪刀修剪花燈的紅紙邊角,王道長就湊了過來,盯著兔子燈的輪廓眼睛發亮:“前輩!此花燈絕非凡俗之物!竹篾為骨,象征‘剛直不阿’;紅紙為衣,象征‘溫暖包容’;兔子造型寓意‘靈動聰慧’,剛柔並濟、形神兼備,正是‘凡俗大道’的具象化!比修仙界的‘護身法寶’更顯‘生活智慧’,畢竟法寶需靈力催動,而花燈僅憑凡俗材料就能凝聚福氣!”
    說著,他從悟道箱裏掏出自己紮的花燈——竟是個用桃木枝做骨、黃符紙做衣的“道符燈”,非要往魏所的兔子燈旁邊放:“前輩,晚輩這‘道符燈’可助花燈凝聚福氣,二者相輔相成,共成‘元宵雙燈悟道陣’!”
    “不用,兔子燈自己就挺好。”魏所趕緊攔住他,生怕黃符紙把紅紙引燃,“紮花燈講究的是好看喜慶,不用加這些東西。”
    王道長立刻收起道符燈,拿起竹簡飛快記錄:“前輩教誨極是!凡俗大道重‘自然喜慶’,不尚雕琢,此乃‘大道至簡’的真諦,晚輩受教了!”
    天啟則蹲在旁邊看狗蛋幫忙遞膠水,看著狗蛋笨拙卻認真的樣子,恍然大悟:“晚輩悟了!紮花燈需‘老少配合、分工協作’,這是‘傳承之道’的體現!前輩教小師叔紮花燈,是‘以老帶新、延續凡俗技藝’,比修仙界的‘功法單傳’更顯‘包容普惠’,淩雲閣日後傳授技藝,定要效仿此法!”
    洛千雪推著“燈謎玄機分析儀”在院子裏轉圈,屏幕上先掃描了兔子燈,跳出數據:“花燈福氣濃度:90%,蘊含‘團圓喜樂之意’!分析結果顯示,凡俗花燈的‘福氣’源於‘製作者的心意’,魏前輩的心意越誠,花燈的福氣越盛,這比修仙界‘靠靈力灌注的寶物’更具‘溫度’!”
    等兩個兔子燈紮好,魏所點燃蠟燭放進去,紅紙燈籠瞬間亮起暖黃的光,兔子的輪廓在夜色中格外可愛。狗蛋提著一個,興奮地在院子裏跑圈,小白狐趴在燈籠旁,被暖光映得毛發光亮,小尾巴搖得歡快。
    傍晚時分,鎮子上的燈會已經熱鬧起來。魏所提著燈籠,帶著狗蛋、小白狐和大黑往鎮口走,修仙者們跟在後麵,陣仗引得路人紛紛側目。燈會街上,各色花燈掛滿枝頭,有龍燈、鳳燈、魚燈,還有各種人物造型的花燈,燈火通明,像是白晝。小販們吆喝著賣湯圓、糖人、糖葫蘆,香氣和喧鬧聲交織在一起,滿是團圓的氣息。
    剛走到街口的燈謎攤,狗蛋就被掛滿燈籠的燈謎吸引住了。攤主是個白發老爺子,手裏搖著蒲扇,看著圍觀的人群笑道:“猜中燈謎的,送兔子燈一個,猜對三個,送湯圓一碗!”
    狗蛋拉著魏所的衣角:“魏大叔,咱們猜燈謎吧,我想要湯圓!”
    “好啊。”魏所抬頭看向一個燈謎:“身子圓又圓,穿著白衣衫,肚裏藏蜜糖,團圓桌上見(打一食物)。”
    “是湯圓!”狗蛋立刻舉手,聲音響亮。
    老爺子笑著點頭:“小朋友真聰明,猜對了!”
    這一幕落在修仙者眼裏,瞬間掀起“悟道狂潮”——
    洛千雪趕緊推著“燈謎玄機分析儀”湊到燈謎前,屏幕上飛快跳動著數據:“燈謎解碼成功!‘身子圓’對應‘團圓之形’,‘白衣衫’對應‘純潔之質’,‘藏蜜糖’對應‘甜蜜之核’,‘團圓桌’對應‘和睦之境’!此燈謎以凡俗食物為引,暗藏‘團圓、純潔、甜蜜、和睦’四大大道真諦,比修仙界的‘悟道偈語’更通俗易懂,傳播力更強!”
    王道長掏出玉簡,筆尖飛速劃過:“燈謎悟道第一義:以物喻理,深入淺出!凡俗智慧不似修仙者那般晦澀,而是融入日常食物之中,讓普通人也能輕易領悟大道,這正是‘凡俗大道的普惠性’,晚輩自愧不如!”
    天啟捧著聚福錦盒,對著燈謎拱手:“此燈謎乃‘凡俗智慧的結晶’,晚輩懇請前輩允許,將其記錄下來,供奉在淩雲閣‘智慧殿’,讓弟子們日夜參悟‘以小見大’的道理!”
    秦長老也拿出符紙,飛快地將燈謎寫在上麵,嘴裏念叨:“形圓則聚,質潔則明,核甜則睦,境和則安——凡俗燈謎四訣,當為修仙者之鑒。”
    魏所沒理會他們的“悟道”,又帶著狗蛋猜了兩個燈謎,一個是“小時穿黑衣,大時穿綠袍,水裏過日子,岸上來睡覺(打一動物)”,答案是青蛙;另一個是“有麵無口,有腳無手,聽人講話,陪人吃酒(打一家具)”,答案是桌子。狗蛋連中三元,老爺子笑著端來一碗湯圓:“小朋友真厲害,這碗湯圓送你,祝你們闔家團圓!”
    狗蛋接過湯圓,舀起一個遞給魏所:“魏大叔,你先吃。”又舀起一個湊到小白狐嘴邊,“小白狐也嚐嚐。”
    小白狐舔了舔湯圓,甜香讓它眼睛一亮,小口小口地吃了起來。大黑蹲在旁邊,狗蛋也給它留了兩個,大黑低頭舔舐,尾巴搖得格外歡快。
    這一幕又讓修仙者們找到了新的悟道點——
    黑風寨大當家看著狗蛋分湯圓的樣子,拍著大腿道:“前輩!晚輩悟了!湯圓‘圓’為‘團圓’,分食湯圓是‘共享團圓’的大道!晚輩回去後,定要讓寨裏兄弟不分你我,共享物資,悟‘團圓和睦’的真諦!”
    洛千雪推著分析儀對著湯圓掃描,屏幕上跳出數據:“湯圓福氣濃度:98%,蘊含‘共享喜樂之意’!分析結果顯示,‘分食湯圓’能放大福氣濃度,這說明‘團圓之道’在於‘共享’,而非‘獨吞’,凡俗智慧竟如此通透!”
    王道長看著湯圓的圓形狀,若有所思:“圓者,無棱角也,無棱角則無紛爭,這正是‘和睦之道’的核心!凡俗以湯圓喻團圓,實在是妙不可言,晚輩回去要在萬劍山推廣‘吃湯圓悟和睦’的習俗!”
    逛到深夜,燈會的人漸漸少了,魏所提著燈籠,狗蛋抱著剩下的湯圓,小白狐縮在他懷裏睡得正香,大黑跟在身後,時不時抬頭看一眼燈籠的暖光。修仙者們也收獲滿滿——王道長的玉簡上記滿了燈謎和花燈的悟道心得,天啟的聚福錦盒裏裝著三個猜對的燈謎紙條和半個湯圓,洛千雪的分析儀存滿了燈謎解碼數據,黑風寨大當家學會了揉麵的手法,秦長老的符紙上刻滿了花燈形製和燈謎邏輯。
    往回走的路上,月光灑在地上,和燈籠的暖光交織在一起,格外溫柔。狗蛋靠在魏所身邊,小聲說:“魏大叔,今天真開心,比過年還熱鬧。”
    “元宵就是年的收尾,也是新一年的開始,熱鬧才好。”魏所摸了摸他的頭,心裏暖暖的。
    回到苟活宗,魏所把燈籠掛在院門口,燈籠的暖光映亮了整個院子。修仙者們圍坐在院子裏,還在嘰嘰喳喳地討論“元宵悟道心得”,時不時爭執“燈謎和湯圓哪個更能體現團圓之道”,卻沒人敢用靈力,生怕破壞了這團圓的煙火氣。
    魏所看著眼前的一切,心裏盤算著:年過完了,這群修仙者怕是也該回各自宗門了。不過想起他們這段時間的“悟道狂潮”,從除夕守歲到元宵燈會,凡俗的每一件小事都被他們解讀出大道玄機,倒也給這平凡的日子添了不少歡樂。
    隻是他不知道,這場“凡俗年俗悟道”早已席卷整個修仙界——萬劍山弟子開始紮花燈、猜燈謎,說是“悟凡俗智慧”;淩雲閣弟子每日吃湯圓,說是“修和睦之道”;天機城工匠依據燈謎原理研製“智慧法陣”;黑風寨不再打家劫舍,而是學著做湯圓、搞團圓宴;清虛宗弟子更是人手一張“元宵悟道符”,每日參悟凡俗智慧。
    月光下,紅燈籠靜靜搖曳,院子裏的歡聲笑語漸漸消散,隻剩下溫暖的燈火和團圓的餘韻。魏所靠在門框上,看著熟睡的狗蛋和靈寵,心裏格外踏實。這樣簡單、平凡、充滿煙火氣的“苟活”生活,或許才是真正的大道所在。而那些修仙者們,或許終有一天會明白,所謂大道,從來不在高深的功法和玄妙的法陣裏,而在這柴米油鹽、悲歡離合的凡俗日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