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木石築渠分毒水,草木為薪煉清膏

字數:6567   加入書籤

A+A-


    夕陽為聚風坳的土丘鍍上一層暖紅時,尋蹤部的營地終於擺脫了連日的死寂。
    靈泉的清水順著臨時挖成的土溝緩緩流入營地蓄水池,族人們排著隊,用陶罐、木碗接水,臉上滿是久違的欣喜。那些塗抹了解毒膏的病患,傷口瘙癢感漸漸消退,潰爛處的膿水也少了許多,原本青灰的臉色泛起一絲血色。老阿爺站在蓄水池邊,看著族人們捧著清水大口飲用的模樣,渾濁的眼睛裏泛起淚光,轉頭對魏所深深鞠了一躬:“魏先生,您是我們尋蹤部的再生父母!”
    魏所連忙扶起他:“老阿爺言重了。解毒膏隻能緩解病情,靈泉也隻是解了燃眉之急,若不徹底切斷腐骨水的源頭,隱患始終存在。” 他指著營地中央那口被汙染的泉眼,“腐骨水仍在不斷滲出,若任其蔓延,不僅會汙染周邊土地,還可能滲透到靈泉的水脈中,到時候後果不堪設想。”
    老阿爺臉色一沉,點了點頭:“先生說得是。隻是那腐骨水毒性極強,我們之前試過填埋泉眼,可沒過幾日,毒素又從其他地方滲了出來。”
    “填埋治標不治本,反而可能讓毒素在地下積聚,造成更大的危害。” 魏所取出八仙留下的 “引水固丘之法” 圖紙,鋪在一塊平整的岩石上,“根據圖紙記載,先民當年曾在魔城修建過完整的溝渠係統,專門用來疏導地脈滲出的陰毒。我們如今要做的,就是效仿先民,修建一條導流渠,將腐骨水引入遠處的幹涸鹽湖,讓鹽湖的鹽分中和毒素,從根本上切斷汙染。”
    阿九湊過來看圖紙,眼中滿是疑惑:“先生,這圖紙上的溝渠路線錯綜複雜,我們隻有十幾名青壯能行動,能在短時間內修好嗎?”
    魏所指著圖紙上的一條支線:“我們不必修建完整的係統,隻需沿著這條最短的路線,修建一條三裏長的導流渠即可。從汙染泉眼出發,繞過靈泉與營地,最終接入西邊的鹽湖。這條路線地形相對平坦,工程量最小,以我們現有的人力,三日之內應該能完工。”
    他頓了頓,又道:“而且,修建溝渠的材料,就在我們身邊。” 魏所指向營地周圍的土丘,“這些赭紅色的岩石質地堅硬,耐腐蝕,是天然的渠壁材料;還有那些枯死的胡楊、梭梭木,質地堅硬,可用來搭建渠底的支撐結構,防止渠壁坍塌。”
    老阿爺眼中閃過一絲決心:“好!就按先生說的辦!族裏隻要還能站起來的,都加入築渠隊伍!”
    當晚,魏所便召集了所有能行動的族人 —— 包括病情較輕的青壯、身體硬朗的老人,甚至還有幾個半大的孩子,一共二十三人。他將眾人分成三組:一組負責砍伐枯死的樹木,鋸成均勻的木段;二組負責開采土丘上的岩石,用鑿子敲打成合適的大小;三組負責挖掘渠溝,按照圖紙上的路線清理地基。
    魏所親自指導挖掘組的族人,用他帶來的鐵鏟(這是他西行時特意攜帶的煙火工具)在地麵劃出溝渠的輪廓,渠寬三尺,渠深兩尺,邊坡呈四十五度角,這樣能最大程度地防止坍塌。“挖掘時要注意,表層的沙土要單獨堆放,底層的硬土可以用來夯實渠底,” 魏所一邊示範,一邊講解,“渠底要平整,不能有積水,否則會影響水流速度。”
    族人們雖然從未修建過溝渠,但在魏所的指導下,很快便掌握了要領。鋸木組的族人用鋒利的石鋸(尋蹤部的傳統工具)將枯死的胡楊樹鋸成一米長的木段,再用斧頭削平表麵;采石組的族人則用鑿子、錘子,將土丘上的岩石一塊塊鑿下來,敲打成一尺見方的石塊,搬運到渠溝旁堆放整齊。
    營地的篝火徹夜未熄,族人們輪流勞作,疲憊了就歇一會兒,喝口水、吃點幹糧,又繼續投入工作。魏所也沒有停歇,他一會兒去挖掘組指導挖掘技巧,一會兒去鋸木組查看木段的規格,一會兒又去采石組檢查岩石的質量。阿九一直跟在他身邊,幫他傳遞工具、記錄進度,偶爾還會用尋蹤部的語言,將魏所的要求翻譯給年長的族人。
    次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亮聚風坳時,導流渠的地基已經挖好了一半。族人們雖然疲憊,但看著初具雛形的渠溝,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阿石抹了把臉上的汗水,興奮地說道:“先生,照這個速度,我們真的能在三日內完工!”
    魏所點了點頭,心中卻有些擔憂。他發現,采石組的族人在開采岩石時,效率很低,石鋸和鑿子都是石器,鋒利度不夠,開采一塊岩石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體力。而且,部分族人因為體內還有餘毒,勞作一會兒就會頭暈乏力,影響進度。
    “這樣下去不行,得想辦法提高效率。” 魏所心中思索著,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行囊上。他從行囊中取出一把小小的鍛鐵鑿子 —— 這是他用來修補工具的備用件,雖然不大,但材質是精鐵,遠比石器鋒利。他又找到一塊堅硬的岩石,將鍛鐵鑿子固定在岩石上,用錘子敲打,將鑿子的刃口磨得更加鋒利。
    “阿石,你試試這個。” 魏所將鍛鐵鑿子遞給阿石。阿石接過鑿子,隻覺入手沉甸甸的,刃口閃著寒光。他走到一塊岩石前,輕輕一鑿,岩石上便出現了一道深深的刻痕。“好鋒利!” 阿石驚喜地喊道,用這把鍛鐵鑿子開采岩石,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不止一倍。
    魏所又教族人們如何利用杠杆原理,將大塊的岩石從土丘上撬下來,再用繩索捆綁,幾人合力搬運。“省力的關鍵在於借力,” 魏所一邊示範,一邊講解,“將杠杆的支點靠近岩石,用力下壓另一端,就能用最小的力氣撬動重物。”
    在魏所的指導下,築渠的效率大大提高。到了第二日傍晚,導流渠的地基已經全部挖好,渠底用硬土夯實,平整光滑。第三日,族人們開始鋪設渠底和渠壁:先在渠底鋪一層厚厚的木段,木段之間用碎石填充縫隙,防止水流衝刷;再在木段上方鋪設石塊,石塊之間用黏土(從靈泉邊挖取的濕潤黏土)黏合,確保渠壁嚴密,不漏水。
    魏所站在渠邊,仔細檢查著每一處細節。他發現,有一段渠壁的石塊鋪設得不平整,便親自上手,將石塊重新調整:“渠壁必須平整垂直,這樣水流才能順暢,不會形成漩渦,衝刷渠壁。” 他又讓族人在渠壁的外側,用沙土和碎石堆砌了一道矮牆,進一步加固渠壁,防止風沙侵蝕。
    就在導流渠即將完工時,意外發生了。一名采石的族人不小心腳下打滑,從土丘上摔了下來,小腿被尖銳的岩石劃傷,傷口瞬間滲出鮮血。更危險的是,他摔落的地方,恰好有一灘從地下滲出的腐骨水。眼看他的傷口就要接觸到腐骨水,魏所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拉了回來,同時取出隨身攜帶的解毒膏,迅速塗抹在他的傷口上。
    “還好反應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魏所鬆了口氣,對眾人說道,“大家勞作時一定要小心,腐骨水無處不在,千萬不要讓傷口接觸到。如果不小心受傷,要立刻塗抹解毒膏。”
    那名受傷的族人感激地看著魏所:“多謝先生救命之恩。” 他的傷口在塗抹了解毒膏後,很快便止住了血,疼痛感也減輕了許多。
    經過三天三夜的奮戰,當第三日的夕陽西下時,一條三裏長的導流渠終於完工了。導流渠如一條黑色的巨龍,從汙染泉眼出發,繞過靈泉與營地,蜿蜒向西,最終接入幹涸的鹽湖。渠壁由整齊的石塊砌成,渠底鋪著堅硬的木段,看起來堅固而規整。
    “開渠!” 魏所一聲令下,族人們用工具將汙染泉眼處的封堵物拆開。黑綠色的腐骨水順著導流渠緩緩流淌,發出輕微的嘩嘩聲,朝著鹽湖的方向而去。看著腐骨水被成功引流,族人們歡呼起來,掌聲、歡呼聲在聚風坳的夜空中回蕩。
    與此同時,煉製解毒膏的工作也在同步進行。阿九按照魏所的指導,帶領幾位擅長草藥的婦人,日夜不停地煉製解毒膏。她們將采集來的沙棘葉、沙蒿根、梭梭木皮等草藥洗淨切碎,放入大陶罐中,加入靈泉水煮沸;待草藥煮出濃汁後,將魏所碾碎的真我靈果汁液倒入藥湯中,攪拌均勻;最後加入粗鹽,冷卻凝結成膏。
    魏所對解毒膏的配方進行了優化。他發現,在藥湯中加入少量靈泉邊生長的苔蘚,能增強解毒膏的清涼感,緩解傷口的疼痛感;加入一些曬幹的沙棘果,能增加藥膏的黏性,讓其更好地附著在傷口上。經過多次試驗,最終煉製出的解毒膏,色澤深綠,質地細膩,不僅解毒效果更好,而且塗抹起來更加舒適。
    為了滿足所有病患的需求,阿九和婦人們一共煉製了三十多罐解毒膏,足夠族人們使用半個月。她們將解毒膏分裝在小陶罐中,貼上標簽,分發給每一戶族人,並詳細講解使用方法:“外用時,要先將傷口用靈泉水清洗幹淨,擦幹後再塗抹解毒膏,每日塗抹三次;內服時,取少量解毒膏,用靈泉水稀釋後服用,每日一次,每次不可過多。”
    族人們按照要求使用解毒膏,效果立竿見影。第一日,大部分病患的傷口便停止了流膿;第二日,傷口邊緣開始結痂;第三日,不少病情較輕的族人已經能下床活動,加入到營地的重建工作中。
    老阿爺的孫子阿石,原本病情較重,全身多處潰爛,高燒不退。在連續使用解毒膏三日,又飲用了靈泉水後,他的高燒退了,傷口也漸漸愈合,已經能幫著搬運物資、搭建帳篷。他捧著一碗溫熱的草藥湯,走到魏所麵前,恭敬地說道:“先生,您的解毒膏太神奇了!我現在感覺渾身有力氣,一點也不疼了。”
    魏所看著他恢複健康的模樣,心中泛起一絲暖意:“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沒有你們日夜勞作修建導流渠,沒有阿九她們精心煉製解毒膏,就沒有現在的成果。”
    除了築渠和煉藥,魏所還指導族人們進行營地的重建與改善。他教族人們用木材和獸皮,將破損的帳篷修補好,在帳篷周圍搭建防風牆,抵禦風沙的侵襲;他教族人們利用靈泉的水資源,開墾出一小塊一小塊的菜地,種植從瀚漠聯盟帶來的耐旱蔬菜種子(這是他西行時特意攜帶的);他還教族人們製作簡易的過濾器,用草木灰、沙土、木炭等材料,進一步淨化靈泉水,確保飲水安全。
    魏所還發現,尋蹤部的族人雖然擅長追蹤和辨識古遺跡,但在生產工具的使用上還比較落後,大多是石器和木器,效率低下。於是,他從行囊中取出一些鐵製工具的圖紙,教族人們如何冶煉鐵礦石(尋蹤部營地附近有一處小型鐵礦,隻是族人不知如何利用),製作鐵鏟、鐵斧、鐵鋸等工具。
    “鐵的硬度比石頭和木頭都高,用鐵製工具勞作,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體力。” 魏所一邊繪製圖紙,一邊講解,“冶煉鐵礦石需要高溫,我們可以用木炭作為燃料,搭建簡易的熔爐;將鐵礦石放入熔爐中熔化,去除雜質,就能得到鐵水;再將鐵水倒入模具中,冷卻後就能製成各種工具。”
    族人們對鐵製工具充滿了好奇,紛紛圍著魏所,認真聽他講解。老阿爺看著圖紙上的鐵製工具,眼中滿是向往:“先生,若是我們能用上這樣的工具,以後狩獵、耕作、修建房屋,就都方便多了。”
    “隻要大家肯學,我就教你們。” 魏所笑著說道,“煙火之道,就是要讓人們學會利用身邊的資源,改善生活,讓日子越過越好。”
    三日之後,導流渠已經穩定運行,腐骨水被源源不斷地引入鹽湖,營地周圍的空氣漸漸清新起來,再也沒有了刺鼻的腥臭。族人們的病情也基本穩定,大部分人已經康複,隻有少數幾位病情較重的族人,還需要繼續使用解毒膏調理。
    靈泉邊的菜地已經長出了嫩綠的幼苗,給這片赭紅色的土地增添了一絲生機。族人們用魏所教他們製作的簡易過濾器,淨化著靈泉水,喝起來更加安心。營地的帳篷也修補一新,防風牆搭建起來後,風沙再也無法輕易侵入帳篷。
    這一日,魏所正在指導族人們搭建熔爐,老阿爺捧著一碗清澈的泉水,走到他麵前。泉水清澈透明,倒映著夕陽的餘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先生,您嚐嚐,這是靈泉的水,現在喝起來,比以前更清甜了。”
    魏所接過碗,喝了一口,果然清甜甘冽,沁人心脾。他放下碗,看著眼前充滿生機的營地,看著族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心中感慨萬千。這幾日的辛苦勞作,雖然疲憊,但看到尋蹤部從瀕臨滅絕的絕境中一步步複蘇,看到煙火之道在這裏生根發芽,他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老阿爺,導流渠和解毒膏隻是權宜之計。” 魏所看著老阿爺,語氣鄭重,“要想讓尋蹤部長久地在這裏生存下去,要想徹底解決地脈失衡的問題,我們必須前往魔城中央的土丘,找到地脈的核心節點,按照八仙圖紙上的方法,修複地脈。”
    老阿爺點了點頭,眼中滿是堅定:“先生,我們都聽您的。等族人們再休養幾日,身體完全康複,我們就跟著您,前往中央土丘,無論裏麵有什麽危險,我們都不怕!”
    阿九也走了過來,手中拿著那完整的八仙引,眼神堅定:“先生,我已經解讀出了八仙引上更多的線索。圖譜上不僅標注了地脈節點的位置,還有一些關於如何修複地脈的提示,隻是需要到了中央土丘,才能完全參透。”
    魏所看著兩人堅定的眼神,心中充滿了信心。他知道,修複地脈的道路絕不會平坦,中央土丘深處,或許隱藏著未知的危險,或許還有更多的謎題等待著他們去解開。但他相信,隻要他們齊心協力,隻要心中的煙火不滅,就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讓風蝕魔城重新恢複生機,讓尋蹤部的族人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
    夕陽漸漸落下,夜色籠罩了聚風坳。營地的篝火再次燃起,族人們圍坐在篝火旁,一邊吃著簡單的晚餐,一邊聊著未來的生活。他們的臉上,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絕望與恐懼,取而代之的是希望與憧憬。魏所坐在篝火旁,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默默念道:墨塵先生,您的煙火之道,正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綻放出生命的光芒。
    而遠方的中央土丘,在夜色中如同一座沉默的巨人,等待著他們的到來。一場新的冒險,即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