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 變故

字數:3197   加入書籤

A+A-


    趙玉琸點頭,心中愈發警惕。回到市令署,裕豐行的掌櫃已在等候。
    趙玉琸請他坐下,開門見山:“今日請掌櫃來,是想邀貴行參與東市改造的招標。市令署計劃聯合‘誠信印’商戶,共同拿下‘糧貿區’的改造項目,若是貴行願意入夥,將來糧貿區的倉儲、運輸,我們可以優先與貴行合作。”
    裕豐行的掌櫃眼前一亮,心頭一喜——裕豐行雖實力強,卻一直沒拿到官方的優先采購權,若是能和市令署合作,不僅能提升地位,還能穩定漕糧生意。
    他立刻道:“周大人放心,裕豐行願意入夥!所需資金、人力,我們都能承擔三成,隻求改造後能優先使用糧貿區的倉庫。”
    “沒問題。”趙玉琸點頭,“我會讓商行擬定合作協議,明確各方的權責與利益,明日便送與掌櫃過目。”
    接下來幾日,趙玉琸陸續拉攏了旺記莊、興順號等商戶,組成“東市改造聯合體”,由琸玉商行牽頭提交招標方案。
    杜仕恩收到方案後,很快便批了“優先審核”的意見,還特意在方案上批注“符合東市發展規劃,建議予以支持”。
    與此同時,朋氏兄弟也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備考。天祿每日在宅院中專心寫策論,遇到難題便去商行請教老陳;天嶽則在宅院的空地上練槍,每日雷打不動兩個時辰,汗水浸濕了短打也不停歇。
    趙玉琸偶爾會微服去宅院探望,見天祿寫的策論《論漕運與民生》中,提出“以漕運帶動沿線商稅,以商稅補貼漕運修繕”的思路,與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心中愈發看好這對兄弟。
    一日,趙玉琸剛探望完朋氏兄弟,就接到官風的消息:“杜仕恩被戶部盯上了!說是去年城防修繕的賬目有問題,戶部已派人去工部查賬。”
    杜仕恩貪墨的傳聞早有耳聞,隻是一直沒人敢揭發。
    他對官風道:“你去打聽一下,是誰在背後推動查賬?是戶部主動,還是有其他人授意?”
    官風領命而去,很快帶回消息:“是周自臨!他從外地回來後,向陛下遞了奏折,揭發杜仕恩在城防修繕中貪墨五萬兩銀子,還說杜仕恩與西域商隊有勾結,把貪墨的銀子裏有蕈鵏國商隊的印記。”
    周自臨?他不是皇城司統領嗎?為何會主動牽扯入此事?
    來不及多問,他對官風道:“立刻通知商行,暫停與工部的所有非必要合作,尤其是東市改造的建材接收,必須嚴格清點,每一筆都要有書麵記錄,簽字確認。”
    果不其然,三日後,永昌帝下旨,革去杜仕恩工部尚書暫代之職,交由刑部查辦。
    消息傳到市令署,劉文擔憂道:“杜仕恩倒台,東市改造會不會受影響?我們之前和他協調的琉璃瓦、防水建材,還沒完全到位。”
    “不用擔心。”趙玉琸冷靜道,“陛下已任命周自臨暫代工部尚書,此人做事嚴謹,不會因杜仕恩的事耽誤工程。你去工部見周自臨的副手,就說東市改造關乎民生,懇請貴部繼續按原計劃調撥建材——我們手上有杜仕恩簽字的調撥批文,他不會不認。”
    劉文領命而去,趙玉琸又對官風道:“你去告訴朋氏兄弟,讓他們安心備考,此事對商行波及不大,外麵的事不用理會。”
    官風應下離去,趙玉琸獨自坐在書房,視線穿過窗望向空中的流雲。
    杜仕恩上位不過月餘便倒台,讓他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官場的凶險。
    他必須盡快強大起來,不僅要靠新政立威,還要培養自己的勢力,比如將朋氏兄弟這樣、正統科舉出生的人作為自己的幕僚拉入朝堂,比如那些支持、跟隨他的商戶......隻有這樣,才能在瞬息萬變、波詭雲譎的朝堂中站穩腳跟。
    幾日後,周自臨派人來市令署,邀請趙玉琸商議東市改造的後續事宜。
    趙玉琸準時赴約,見周自臨正坐在工部書房翻看改造方案,一身戎裝未脫,臉上帶著幾分剛從軍營回來的淩厲。
    “周市令來了,請坐。”周自臨沒有抬頭,語氣平淡,“杜仕恩的事,想必你已經知道了。他留下的爛攤子,我會盡快清理,待公西尚書複職再歸還代工之權,不會影響東市改造。”
    “多謝周大人。”趙玉琸坐下,“我們已按原計劃推進改造,隻是之前協調的琉璃瓦還差一批,麻煩貴部多費心。”
    “琉璃瓦的事,我已讓人加急調撥,明日就能送到。”周自臨指著方案中的“糧貿區”,“這個區域的規劃很好,既方便漕糧運輸,又能與平準倉聯動,穩定京師糧價。你做得不錯,比杜仕恩那些隻會貪墨的官員強多了。”
    趙玉琸抱拳道:“能為陛下分憂,為百姓做事,是臣的本分。若是周大人需要,市令署願意配合工部,清理杜仕恩留下的其他問題。”
    周自臨聽見趙玉琸這一番恭維的話,依舊波瀾不起:“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往後東市改造,你我多配合,把實事做好,也讓陛下放心。”
    離開工部,趙玉琸坐在馬車上,反複琢磨周自臨的話。周自臨查他身世的事從未停止,此時此刻他一武將又參與官吏揭發、插手市集改造;兩人之間,始終隔著一層看不見的霧紗。
    回到市令署,劉文帶來一個好消息:“大人,周自臨已下令,將杜仕恩預留的最優地塊,正式劃撥給我們!琉璃瓦也已送到工地,改造可以按原計劃推進了。”
    趙玉琸點頭,心中鬆了口氣。他走到書房,鋪開紙筆,開始撰寫東市改造的後續規劃。
    計劃在“糧貿區”設立“漕糧轉運站”,聯動平準倉與江南漕運;在“絲綢區”開辟“西域會館”,吸引西域商隊入駐——這些規劃,既符合陛下“穩定商路、增收商稅”的需求,也能為日後打下基礎。
    夕陽西下,趙玉琸放下紙筆,拿起朋氏兄弟送來的最新策論。
    朋天祿在《論邊患與民生》中寫道:“邊境安穩,需以民生為根基;民生富足,需以商路為紐帶;商路暢通,需以新政為保障——三者相輔相成,方能長治久安。”
    看著這段文字,趙玉琸嘴角露出一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