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聲名鵲起

字數:3720   加入書籤

A+A-


    看到胡連言之鑿鑿,而且盛縣發生的事情也早已經傳了出來,很多人都知曉,雖然傳言多有走樣,但方寧這個名字確確實實就是在盛縣被傳開的。
    “對啊,我還說方寧這個名字怎麽這麽熟悉?原來是盛縣除惡霸的那個方寧啊。”
    “就是。倒是聽說了是方寧調了兵,沒想到竟然是用了秦破虜的信物。”
    “既然秦總兵的信物都能獲得,怕是這方寧果然是軍方之人……”
    “那行軍校尉軍牌不是假的,書信怕也真的是寧勿缺將軍親筆……”
    人們已經有了七八分相信。
    這個時候,突然有個粗壯的文俠站出來,高聲喊道:“某家前些時日去過上陽郡,聽我當地的老表曾經說起過寧勿缺將軍麾下第一戰功,首推一位少年,我當時喝得有些多,隻記得是姓方,如今看來,想必就是這位方寧了吧?”
    此言一出,人們越發相信,盡管方寧看起來是那麽的年少,根本不像是能闖下如此軍功的人物。
    胡連越說越激動,甚至手舞足蹈起來:“後來北疆大捷,左賢王退軍,王侯爺和寧將軍都說,沒有方先生,那場仗生死未卜,可以說是一個人改變了一場戰爭。你們說,這樣的人,我們能讓他流血流汗還流淚嗎?”
    胡連高舉右拳,用帶有煽動性的語調高喊:“各位,我們方先生隻不過是要去京都,就接二連三地被人刺殺,究竟是什麽人要對保家衛國流血流汗的英雄下此毒手?是草原人?是匪徒?還是另有他人?!”
    眾人的情緒也被調動了起來。
    “不能讓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淚!”
    “誰敢刺殺英雄,那就殺他全家,誅他九族!”
    “對!我們文俠最佩服的就是戰場上的英雄,最痛恨的就是賣國走狗!”
    群情激奮,人人高呼,場麵一時有些失控。
    殊不知,這裏麵有好幾個都是方寧之前找來的托兒,當然了這些托兒不是隨便找的,他們都是鬼市組織裏的成員,此時正好混在其中,扮演著激憤的老百姓。
    看到氛圍烘托的差不多了,芳姐又站出來,用她清麗的聲音接著道:“各位,可想知道盛縣懲治惡霸土豪的內幕?可想知道避雨亭內方先生隨口吟誦震驚四座?”
    眾人安靜下來。
    於是乎,芳姐又講述了方寧在盛縣和避雨亭的作為,當然也是在事實的基礎上再加工,熟悉了劇本的芳姐和胡連兩人一唱一和,將方寧一路走來的一些事跡,誇張放大出演義色彩,把周圍的吃瓜群眾聽的一愣一愣的。
    “諸位有所不知,我們方先生不僅懂謀略,還是崇文書院最年輕的客座教授!上個月在書院開公開課,講‘杠杆’‘氣爆’的學問,連院長和山長都聽得入迷,還特意給方先生鑄了黃金腰牌!”
    於是,周巡又趕忙從方寧的手裏取了客座教授的腰牌,屁顛屁顛地拿著,在人群中穿梭展示。
    “哇,真的是崇文書院的標記!”
    “客座教授?那場公開課我聽說過啊。”
    “相當勁爆了。”
    “原來,是那個方寧啊!!”
    “我的天!又是教授又是謀士,還能幫百姓討公道,這方先生是神仙下凡吧?”
    “這麽厲害的人,在哪呢?我們能見見嗎?”
    人群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來,都踮著腳往馬車裏看,想看看這位“全能方先生”到底長什麽樣。
    芳姐見火候差不多了,輕輕掀開車簾,露出坐在裏麵的方寧。
    方寧穿著件青布長衫,手裏拿著本書,神色淡然,見眾人看來,還溫和地笑了笑,拱手行了個禮。
    “這就是方先生?看著真年輕啊!”
    “果然是文質彬彬的,不像打仗的,倒像個讀書人!”
    “年輕有為,年輕有為啊!”
    讚歎聲此起彼伏。
    有個書生擠到車前,拱手道:“在下是崇文書院的學子,久聞方先生大名,可惜沒有親耳聽聞先生講課,不知能否討教幾句格物的學問?”
    方寧笑著點頭,從車裏出來,耐心解答書生的問題,從“杠杆原理”講到“浮力變化”,用的都是百姓能聽懂的大白話,偶爾還拿路邊的石頭、樹枝做演示,引得眾人圍得更緊,連路過的商旅都停了車,加入聽講的隊伍。
    原本,人們還不相信方寧是崇文書院的客座教授,但當聽了方寧講課之後,所有人都信服了。
    而當方寧等一行人繼續上路了之後,有不少人跟上了方寧的隊伍。
    “我們要保護英雄,不能讓英雄被小人暗算了!”
    這是不少文俠的想法。
    “聽了方先生一節課,勝讀十年書啊。”
    這是一些遊學學子的說法。
    “方先生是大才,一定是神仙下凡,要多沾沾仙氣!”
    這是老百姓的“樸素”想法。
    於是乎,方寧車輛後麵,跟上了幾十個人的“保鏢”隊伍。
    而插著三杆招搖旗幟的方寧隊伍也越來越壯大,剛開始的時候,是芳姐和胡連輪流來宣講,後來,則多是由後麵自發跟隨的“義務宣講員”來宣講。
    有的人會掉隊離開,但也會把方寧的事跡傳播開來。
    有的聽了之後就錯身而過,但也會把方寧的事跡傳播出去。
    一傳十,十傳百,傳統的傳播宣傳方式就在方寧等人走走停停之間展開,以武安郡為中心,向北傳到下陽郡、上陽郡、上黨郡和漁陽郡,甚至出了大周進了草原,向南則傳過了薊南郡、博陵郡、钜鹿郡、魏郡,一直傳到了京都。
    雖然不能說三州九郡之地人人都已經知道了方寧的大名,最起碼知道一個勇冠三軍的方寧,一個才高八鬥的方寧,一個嫉惡如仇的方寧,一個神仙下凡的方寧……
    在不同人的口中,就有不同的方寧形象,消息傳來傳去,妥妥的就是一個先天聖賢體轉世。
    而這,也是方寧要的效果,隻是他沒有想到,在這個沒有網絡直播的年代,自己的“高大上”形象竟然被演繹成了更為高大上的聖賢體。
    這是方寧始料未及的。
    不管怎麽樣,方寧知道,這之後,陳秋是斷然不敢再派人對自己下手,哪怕有鬼鬼祟祟的家夥出現在附近,都會被路轉粉的“義務宣講員”們抓住,一番審訊,生怕方先生被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