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報複

字數:3524   加入書籤

A+A-


    然而,方寧要做的可不隻這些,既然陳秋莫名其妙地對自己下死手,那自己也沒有理由放過他。
    在車廂內,方寧將銀尊者的令牌拿出來,交給了芳姐。
    “你用鬼市的密信,傳我銀尊者令,讓薊南郡、博陵郡、巨鹿郡的分舵,清剿沿途所有與陳秋相關的產業,動作要快,不留痕跡。”
    芳姐心領神會,道:“請銀尊者放心,鬼市的規矩,令出必行。三個分舵的舵主都是老手,絕不會出岔子。”
    她當即轉身,找了個僻靜處,將密信塞進特製的竹筒,交給早已等候在路邊的鬼市暗探。
    不過三日,幾道銀鬼令便傳遍了三個分舵,一場無聲的清剿悄然展開。
    武安郡分舵舵主“黑鴉”是個精瘦的中年人,慣於夜間行動,以偷襲見長也是他外號的由來。
    接到令後,他帶著十名鬼市死士,趁著夜色摸到薊南城外的黑貨倉。
    這是陳秋囤積私鹽和生鐵的據點,平素由十名打手看守。
    黑鴉沒硬闖,隻是讓死士用沾了迷藥的吹箭,悄無聲息放倒了門口的守衛。
    隨後他掏出特製的撬鎖工具,三兩下打開倉門,死士們魚貫而入,動作利落得像影子。倉內的打手剛反應過來,就被捂住口鼻拖進暗處,連哼都沒哼一聲。
    黑鴉直奔裏間的木箱,找出賬本明細收好,隨即帶著眾死士將私鹽和生鐵盡數運走。
    臨走前,他在倉門上刻下一個小小的骷髏印記。這是鬼市清剿的標記,也是對其他勢力的警告。
    博陵郡的“聚財賭坊”是陳秋斂財的主要據點之一,坊主是個滿臉橫肉的壯漢,手下有二十多個打手,平日裏勾結官府欺壓百姓,無人敢惹。
    而鬼市在博陵郡的分舵舵主米娘子是個看似柔弱的女子,擅長用計,喜歡智取。
    她喬裝成富家小姐,帶著兩個侍女走進賭坊,故意在賭桌上輸了百兩銀子,引得坊主親自出來迎客。
    米娘子趁坊主敬酒的間隙,將一包特製的軟筋散撒進他的酒裏。
    不過半柱香,坊主就渾身酸軟,倒在地上。
    米娘子立刻摔碎酒杯,埋伏在外的死士瞬間衝入,將打手們團團圍住,很快將打手們就捆成了粽子。
    米娘子讓人將賭坊的銀子分給附近的窮苦百姓,更是搶走了賭坊的所有賬本,臨走時還留下話:“再敢替陳秋做事,下次燒的就是你們的骨頭。”
    巨鹿郡是通往京都的要道,陳秋在這裏設了個密信驛站,專門負責傳遞京都與地方的消息。
    而鬼市在此處的分舵舵主“快劍”是個劍客,最擅長截殺。
    他接到令後,在初五這一天,帶著三名死士,埋伏在南門郊外的樹林裏。
    當密信使者騎著馬經過時,快劍突然從樹後竄出,劍光一閃,就挑飛了密信商手裏的信囊。
    密信商剛要拔刀,就被死士們按住。快劍打開信囊,裏麵是陳秋寫給京中同夥的密信,內容竟是要在巨鹿郡設伏,再次刺殺方寧。
    他冷笑一聲,收了密信,隨即將密信使者捆綁好了關押起來。
    與此同時,巨鹿郡的鬼市分舵清繳密信驛站,將所有人連根拔起,等同將陳秋與北方的聯絡一刀斬斷。
    三道分舵的清剿,沒鬧出半點大動靜,卻讓陳秋在沿途的根基被連根拔起。
    更關鍵的是,這幾處據點的賬本、密信等等都被人搶走,等於把陳秋的產業底細抄底了。
    要知道,在大周對官員還是有一定限製的,置辦產業數量和規模都有明確法令規定,雖然絕大多數的官員都陽奉陰違,私自置辦很多的產業,但那些產業大多都是見不得光的,尤其是豢養死士這種事情,可以做但絕對不能說。
    想一想豢養死士這種事情如果被端到明麵上來,被朝廷知道,那不妥妥的陰謀反叛的誅九族大罪嘛?
    自家產業接二連三被端掉的消息傳到了京都,陳秋坐在自己的書房裏,手裏捏著剛收到的密報,臉色鐵青得像鍋底。
    “廢物!一群廢物!”
    陳秋猛地將密報摔在地上,茶杯被掃到桌下,摔得粉碎。
    他身邊的小廝嚇得瑟瑟發抖,連大氣都不敢喘。
    陳秋在書房裏踱來踱去,額角的青筋突突直跳。
    黑貨倉沒了,私鹽和生鐵全毀了,賭坊沒了,每月少了上萬兩銀子的進項,連密信驛站也被毀掉了,與地方的聯絡徹底斷了。
    更讓他心慌的是,方寧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路傳到京都,街頭巷尾都在議論上陽方寧。
    有人說他是北疆功臣,有人說他是崇文書院的奇才,還有人猜測刺殺他的是草原王庭或朝廷大佬,卻沒人懷疑到他頭上。
    但任由這種事態發展下去,怕是遲早會追查到自己的身上。
    “來人,把幕僚們都給我叫過來,開會!”
    很快,陳秋手底下的七八名幕僚趕到。
    當陳秋將自己和方寧的事情說了之後,那七八名幕僚開始各抒己見。
    一名幕僚激動地說道:“府尹大人!那方寧不過是個鄉野小子,就算有幾分虛名,也掀不起大浪!當務之急,就是要斬草除根。咱們再派些死士,在來京都的路上設伏,神不知鬼不覺把他做了,隻要沒人證物證,誰能懷疑到您頭上?”
    “放屁!”
    另一個留幕僚立刻反駁。
    “沒看到府尹大人的幾處產業都被端掉了嗎?這不明擺在給府尹大人下馬威嗎?這樣的人,背後肯定有大人物撐腰,現在動他,不是自尋死路?依我看,不如派人去跟他和談,送些金銀珠寶,再認個錯,把這事壓下去才是正經!”
    又一名幕僚搖頭道:“和談?他方寧現在風頭正盛,怎麽會輕易罷休?依我之見,不如靜觀其變。方寧要去京都,咱們就在京都等著,看他到底想幹什麽。隻要他不主動招惹咱們,咱們就不動他,等風頭過了再說。”
    三種說法各執一詞,吵得陳秋頭都快炸了。
    他原本以為方寧是塊軟骨頭,沒想到竟如此難啃,還把事情鬧得滿城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