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碰撞

字數:4667   加入書籤

A+A-


    公交車在塵土中顛簸,趙四緊抱著那個略顯臃腫的工具包,目光投向窗外飛速掠過的枯樹與灰牆。他的心早已飛到了職工醫院。
    趕到內科病區時,正值午後短暫的安靜時分。
    護士站的小護士認得他,朝最裏麵的病房努了努嘴,低聲道:“蘇醫生剛吃完藥睡下,她母親剛來送了飯。”
    趙四放輕腳步走到病房門口。這是一間三人病房,蘇婉清靠窗躺著,臉色比平日蒼白,眼下有淡淡的青影,正閉目休息。
    床邊,一位氣質溫婉、鬢角已見霜色的中年婦人正低頭收拾著一個保溫桶。
    婦人察覺到門口的動靜,抬起頭,看見來人是趙四,蘇母的臉上立刻浮現出溫和的笑意。
    她站起身,輕聲說:“是趙同誌啊,快進來。婉清剛喝了點魚湯,睡了。這孩子,就是太要強,累病的。”語氣裏滿是心疼,卻又帶著對女兒品性的些許驕傲。
    趙四將工具包小心地放在床腳。
    蘇母打量了他一下,又看了眼床上的女兒,很是體貼地笑了笑:“趙同誌,你坐。我正好要去洗一下保溫桶,順便去供銷社看看還能不能買到點水果。”
    她說著,拿起保溫桶,朝趙四點點頭,便輕手輕腳地出了病房,將空間留給了兩個年輕人。
    幾乎在房門合上的瞬間,蘇婉清的睫毛顫了顫,睜開了眼睛。
    看到床邊的趙四,她先是驚訝,隨即蒼白的臉上泛起一絲極淡的紅暈。“你怎麽來了?”她的聲音有些虛弱,“我信裏不是說了沒事,讓你別擔心嗎?”
    “正好出來辦事,順路過來看看。”趙四在她床邊的椅子上坐下,打開那個工具包,“你信裏說醫院缺藥,病人多。我找廠裏的醫院,勻了一點藥品。還有這點吃的,你生病了,需要補充營養。”
    包裏赫然是幾瓶貼著英文標簽的抗生素(青黴素、鏈黴素)、一大瓶阿司匹林片、兩罐密封的麥乳精、一大包紅糖,甚至還有一小袋精白麵粉。
    這些東西在當下,任何一樣都堪稱珍貴,尤其是那特效抗生素。
    蘇婉清看著這些東西,愣住了。她張了張嘴,下意識地想拒絕,這太貴重了。
    但目光觸及趙四那雙滿是關切與不容置疑的眼睛,看到他額角趕路滲出的細密汗珠,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她不是不識好歹的人,更明白這些物資對她和她的病人意味著什麽。
    她最終隻是輕輕點了點頭,聲音更柔了些:“謝謝你,趙四。這些…確實太及時了。好幾個工人師傅正等著用抗生素…”
    她沒有再說推辭的話,那份感激與接受,化作眼底一層淺淺的水光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甜蜜,悄然流淌在心間。
    趙四沒坐多久,他還得趕回部裏。“你好好休息,按時吃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他叮囑道,語氣是技術員式的直接,卻透著笨拙的關切。
    “嗯,我知道。你快回去工作吧。”蘇婉清看著他,微微笑了笑。
    趙四起身,走到門口,又回頭看了一眼,這才拉開門匆匆離去。
    在走廊盡頭,他遇見了洗完保溫桶回來的蘇母,兩人簡單道別。蘇母看著年輕人匆忙卻穩健的背影,眼裏多了幾分讚許。
    趕回革新辦,下午關於手冊編寫體例的專題研討會剛好開始。
    王工主持會議,周主任也在一旁旁聽。趙四剛落座,就感受到一道並不友善的目光來自對麵的馬向東工程師。
    會議伊始,趙四便拿出了他熬夜擬定的手冊編寫大綱初稿,重點闡述了核心思路:“…因此,我認為我們的手冊不能照搬蘇聯的技術文獻模式。那種純理論、高門檻的寫法,我們的基層技術員和老師傅很難直接用上。”
    他提高聲音,清晰地說道:“我提議采用‘現象原理應急根本解決’四段式體例。先描述故障現象,再用最淺顯的語言講清背後的機械或工藝原理,讓讀者明白‘為什麽’;然後,提供經過驗證的、利用現場現有條件就能實施的應急處理‘土法子’,先保證生產不停;最後,再給出徹底修複或技術改造的標準方案和規範要求。”
    他舉例道:“比如大型齒輪箱異響,先講可能是齒麵磨損或齧合不良,再教他們如何用壓鉛絲或紅丹粉快速檢查齧合印痕,如何用油石局部修磨、調整墊片暫時恢複精度,最後才要求按標準更換齒輪、調整中心距。”
    話音剛落,馬工立刻嗤笑一聲,毫不客氣地打斷了趙四:“趙工的想法,聽起來很‘貼心’,但實際上,是徹頭徹尾的技術倒退!”
    他環視一周,目光最後落在周主任身上,語氣激動:“我們是部級技術指導單位!編撰的是具有權威性的技術文獻!不是車間師傅的速成口訣手冊!”
    “什麽叫‘土法子’?那都是沒有科學依據、不得已而為之的野路子!可能暫時掩蓋問題,卻往往埋下更大隱患!我們應該堅持的是嚴謹!是規範!是嚴格參照蘇聯的先進技術標準!”
    “每一個數據、每一道工序,都必須有據可依,符合科學原理!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全國工業的技術水平,而不是鼓勵大家去搞修修補補的小聰明!”
    他指著趙四的大綱:“你這種寫法,把那些難登大雅之堂的土辦法和白紙黑字的標準方案並列,隻會混淆視聽,讓下麵的人更不重視規範操作!我堅決反對!”
    會議室內頓時安靜下來,支持馬工的老派工程師們暗自點頭,而一些年輕幹部則麵露猶疑。
    趙四麵色平靜,等馬工說完,才不疾不徐地開口:“馬工強調規範和科學,這沒錯。但我們現在麵臨的首要問題,是無數重點廠礦因為設備故障、備件斷供而停產!工人等著米下鍋,國家任務卡著工期!遠水救不了近火。”
    他目光銳利地看向馬工:“您說的蘇聯標準手冊,各個廠技術科都有,鎖在櫃子裏。為什麽問題依舊解決不了?因為按照那標準,需要換的進口軸承沒有!需要用的特種潤滑油斷供!需要的高精度機床不具備!”
    “我們現在要提供的,是一份‘能用、管用、馬上用’的行動指南!‘土法子’不是野路子,是無數老師傅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的、符合機械原理的智慧!它們可能不完美,但能保住生產!”
    他隨即拋出了重磅案例:“在洛陽拖拉機廠,我們就是用您所謂的‘土法子’,調配蓖麻油和二硫化鉬,頂替了斷供的蘇聯特種潤滑油,保住了龍門銑!”
    “在江南廠,我們也是通過精細調整墊片和手工修磨齒麵,恢複了天價進口齒輪箱的精度,沒換一個零件!這些,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案例!它們不科學嗎?它們不符合原理嗎?它們解決了迫在眉睫的生產難題!”
    趙四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用事實說話。他轉而看向周主任和王工:“主任,王工。手冊的權威性,不應該來自於照搬照抄,而應該來自於它真正能解決問題!”
    “我們的體例,正是先教人如何判斷、如何應急、如何理解原理,最終引導他們走向規範。這是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的技術提升之路!”
    “說得好!”王工首先表示支持,“小趙的思路是對的!我們不能脫離實際空談規範!”
    支持趙四的年輕技術員們也紛紛發言,用自己遇到的實際案例支持趙四的體例。
    馬工臉色漲紅,還想反駁,卻一時找不到更有力的論點。
    趙四提到的兩個成功案例,是部裏剛剛表彰過的,他無法否認其有效性。
    他張了張嘴,最終隻是悻悻地說:“歪理!強詞奪理!這種寫法,出了問題誰負責?”
    周主任一直沉默地聽著雙方爭論,手指輕輕敲著桌麵。
    此刻,他看了一眼麵紅耳赤的馬工,又看了一眼沉著冷靜、有理有據的趙四,終於清了清嗓子。
    “爭論的焦點,在於手冊的定位。”周主任一開口,會議室立刻安靜下來,“是做成高懸於廟堂之上的標準,還是做成能直接下到車間泥地裏的工具。”
    他停頓了一下,做出了決斷:“我看,趙四同誌的思路更貼合我們革新辦成立的初衷——解決實際問題。”
    “就先按他提出的體例,編寫幾個重點章節作為樣板。老馬,你的顧慮也有道理,在具體內容上,要把好技術的嚴謹關,確保‘土法子’不偏離科學原理。”
    “這件事,就這麽定了。散會。”
    周主任起身離開。馬工鐵青著臉,抓起筆記本,第一個走出了會議室,門被帶得砰一聲響。
    趙四默默地收拾著自己的材料,王工走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低聲道:“別往心裏去。老馬就是這脾氣。你做得對,按你的想法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