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廣交會的任務
字數:4549 加入書籤
五軸平台的機械精度優化和硬線數控係統的穩定性測試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陳繼業帶領的團隊正日夜不停地收集數據、調整參數,王永革則負責落實每一項機械改進措施。
趙四坐鎮統籌,進度比預想的還要順利一些。
這天上午,趙四正在辦公室審核微電子學組送來的最新一批控製板卡的測試報告,桌上的紅色保密電話響了起來。
是周主任親自打來的。
“小趙,馬上到我辦公室來一趟,有重要任務。”周主任的語氣嚴肅而急切。
趙四放下報告,立刻趕了過去。
推開周主任辦公室的門,發現李副部長也在,兩人麵色凝重地看著桌上的一份文件。
“小趙,坐。”
周主任指了指沙發,將一份文件推到他麵前。
“部裏剛接到上級緊急通知。今年秋季的廣交會,意義非同一般。”
“為了打破經濟和技術封鎖,為國家爭取寶貴的外匯,上級決定首次組織‘中國機械’專題展團,集中展示我國機械工業的最新成果。”
“部裏經過研究,決定由你擔任這個展團的技術總負責人,全麵負責展品的遴選、技術審核和布展設計工作。”
趙四心中一震。
廣交會!
他知道這個平台的重要性,這是新中國對外展示建設成就、換取外匯和急需物資的最重要窗口。
將“中國機械”的整體形象托付給他,這份信任沉甸甸的,但壓力也前所未有。
李副部長補充道:“趙明同誌,這次任務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都非常重大。”
“展品必須能真正代表國家的技術水平和製造能力,要能拿得出手,經得起看,更要能吸引外商,拿到訂單!”
“這是硬仗,隻能打好,不能打壞!”
“請部長、主任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完成任務!”
趙四毫不猶豫地立下軍令狀。
他知道,這不僅是技術展示,更是一場關乎國家聲譽和實際利益的戰鬥。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趙四立刻感到了千鈞重壓。
他鋪開稿紙,開始列清單。
五軸聯動數控機床?不行,太敏感,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且涉及國防機密,絕不能展示。
硬線數控係統本身?過於抽象,外商難以直觀理解。
那麽,最能體現實力又相對安全的,就是利用這些尖端技術製造出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精度基礎零部件和民用產品。
他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幾個合作單位:
哈爾濱齒輪廠的高精度齒輪,那是用“母機”技術提升的成果;
上海手表廠的第三代“上海”牌手表,其精密夾板得益於那台桌麵級坐標鏜床;
還有利用新型塗層刀具和優化工藝加工的各類金屬樣板、標準件……
思路逐漸清晰。
他要打造的,不是一個炫耀單項技術的舞台,而是一個集中展示中國工業體係在“精度、可靠性、一致性”上整體進步的窗口。
用實實在在的產品質量說話,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展現中國製造的巨大潛力和性價比優勢。
他立刻讓通訊員通知王永革、陳繼業,以及相關協作單位的負責人下午開會。
同時,他深吸一口氣,集中精神,進行了每日的簽到。
此刻,他迫切需要一些能幫助他做出最佳選擇的指引。
“叮!簽到成功!恭喜宿主獲得【1962年度國際主流工業基礎件(軸承、齒輪、緊固件)性能參數與市場價格調研報告摘要】!”
一股信息流湧入腦海,包含了國際市場上同類主流產品的關鍵性能指標(如精度等級、壽命數據、噪音標準)和大致價格區間的寶貴情報。
這簡直是雪中送炭!
有了這份報告,他就能有的放矢,精準選擇那些性能接近甚至局部超越國際水平、同時成本具有顯著優勢的產品作為重點展品,並在談判中掌握主動權。
下午的會議氣氛緊張而熱烈。
趙四首先傳達了部裏的決定和任務要求,然後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構想:
不追求單一設備的轟動效應,而是打造一個體現中國工業基礎件和精密製造整體水平的“精品展區”。
“我們的優勢不在於體積和重量,而在於精度和可靠性!”
趙四指著黑板上的關鍵詞,“哈齒的齒輪,要達到甚至超過這份報告上的DIN 6級精度標準;”
“上表的機芯,走時誤差和防震指標要瞄準瑞士入門級表款的水平;”
“我們提供的金屬樣板,表麵光潔度、尺寸一致性必須無可挑剔!”
“我們要讓外商一看就知道,中國不僅能造,還能造得好,造得精!”
各單位的負責人既興奮又感到壓力巨大。
哈齒廠的工程師表示他們的高精度齒輪經過“母機”工藝提升,精度穩定性已經大幅提高,有信心達到要求。
上海手表廠的代表則承諾立刻篩選最好的批次,進行更嚴格的出廠檢驗。
趙四則要求革新辦提供一批采用最新刀具和工藝加工的、各種材質的試件和標準件,作為直觀的加工能力證明。
“時間很緊!”趙四最後強調,“一個月內,所有參展樣品必須到位,並附上詳細的、經過嚴格驗證的性能檢測報告。”
“我們要用數據說話!永革,你負責協調樣品收集和運輸;繼業,你帶人負責所有樣品的最終檢測和數據複核,確保萬無一失!”
任務分配下去,整個體係迅速高效地運轉起來。
趙四則開始著手起草展區布置方案。
他計劃打破常規的展台模式,設立一個“互動體驗區”:
放置高精度測量儀器,讓外商可以親自檢測齒輪的精度、手表的走時;
設置一個簡單的耐磨測試台,展示新型刀具的性能;
甚至準備了一些半成品,邀請感興趣的外商親手組裝,感受零件的精度和互換性。
他還特意囑咐,所有產品包裝和說明書都要精心設計,突出技術參數和質量承諾,體現專業和自信。
幾天後,初步篩選的樣品陸續送到。
趙四和陳繼業等人一頭紮進實驗室,對照著那份係統提供的國際標準,對每一件送展樣品進行近乎苛刻的複檢。
哈齒的齒輪在精密測量儀下旋轉,數據被仔細記錄;
上海牌手表在校表儀上連續運行,記錄走時誤差;
各種金屬試件在顯微鏡下觀察表麵,在硬度計上測試性能…
工作繁重瑣碎,但每個人都深知責任重大,一絲不苟。
趙四更是全程參與,憑借係統賦予的廣闊視野和對質量的敏銳直覺,及時發現並排除了幾個潛在的問題點。
一批齒輪的個別齒麵有微觀毛刺,一批手表的遊絲調節略有偏差等,確保最終送展的每一件產品都是真正的“精品”。
隨著一批批樣品通過最終檢驗,被打包貼上封條,準備發往廣州,趙四心中的藍圖越來越清晰。
他知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即將在南國的暖風中拉開序幕。
他和他所代表的的中國工業力量,已經準備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