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精心籌備

字數:3765   加入書籤

A+A-


    樣品篩選和檢驗工作進入最後階段的時刻,趙四的壓力與日俱增。
    每一件即將代表“中國機械”出征廣交會的產品,都必須經過最嚴格的審視。
    這天下午,他正在實驗室和陳繼業一起複核最後一批哈爾濱齒輪廠送來的高精度齒輪的檢測報告,王永革急匆匆地推門進來,臉色不太好看。
    “四哥,出問題了!”
    王永革手裏拿著一個木盒,裏麵是上海手表廠送來的參展手表。
    “剛才開箱複檢,發現有兩塊表的表蒙裏麵有極其細微的水汽,不仔細根本看不出來!”
    “這要是到了廣州那種潮濕地方,或者讓人家外商看出來,可就……”
    趙四心裏一沉,接過木盒。
    那兩塊男表外觀精致,走時精準,但在特定光線下,表鏡內側確實能看到一絲幾乎難以察覺的霧氣。
    這是密封性出了問題,在北方幹燥環境下不明顯,但到了南方濕熱環境,很可能惡化。
    “所有手表開箱!全部重新做氣密性檢測!一塊都不能漏!”
    趙四立刻下令,語氣不容置疑,“聯係上海廠,讓他們立刻派技術員帶備用表和密封圈過來!”
    “不,讓他們帶整套氣密性檢測設備和替換材料過來!我們要在現場建立臨時檢測線!”
    命令迅速下達。
    整個團隊再次高速運轉起來。
    臨時劃出的一個小倉庫裏,很快搭建起一條簡易的手表氣密性檢測線。
    上海廠的技術員連夜趕到,帶來了設備和備件。
    所有參展手表,包括之前認為合格的,全部重新上檢測台,加壓、保壓、觀察…
    不合格的當場拆解,更換密封圈,重新檢測。
    趙四守在現場,親自監督。
    他知道,任何一個微小的瑕疵,在國際客商挑剔的目光下,都可能被無限放大,進而影響對整個“中國製造”的印象。
    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就在他全神貫注地盯著檢測儀時,腦海中那熟悉的提示音適時響起。
    他心中默念簽到。
    “叮!檢測到宿主正對精密儀器維護保養,消耗一次簽到機會!”
    “恭喜宿主獲得【精密儀器與環境適應性微調技術要點】及【常見包裝防潮、防震材料特性與選用指南】!”
    一股信息流湧入,裏麵包含了如何針對濕熱環境對精密器件(如手表機芯)進行細微調整以增強穩定性的方法。
    同時還提供了多種適合當前時代條件的防潮防震包裝材料的性能數據和選用建議。
    係統又一次雪中送炭!
    他立刻將防潮部分的要點分享給負責包裝的同誌,要求他們立刻尋找符合要求的幹燥劑和更好的密封材料,重新設計所有精密展品的運輸包裝。
    同時,他根據係統提供的微調技術要點,指導上海廠的技術員對通過氣密性檢測的手表機芯進行了一次針對濕熱環境的預防性調校,重點檢查了遊絲和張絲的性能穩定性。
    經過兩天兩夜的緊急搶修和複查,所有手表問題得以解決,包裝也全部升級。
    趙四看著重新封裝好的展品,才稍稍鬆了口氣。
    這件事給他敲響了警鍾,對即將遠行的展品,各方麵的任何細節都不能放過。
    接下來的日子,趙四的辦公室成了臨時的“廣交會戰指揮部”。
    牆上掛滿了展區布局草圖,桌上堆著各廠報送的最終版產品技術說明書和檢測報告。
    他逐字逐句地審核,確保所有數據準確、嚴謹,既能體現優勢,又不過分誇大。
    他特別強調,所有性能參數都必須有紮實的檢測報告支撐,絕不允許“大概”、“可能”這樣的字眼出現。
    他還親自設計了“互動體驗區”的流程。
    他讓王永革找來一台舊的、但精度可靠的進口齒輪檢測儀和一塊瑞士入門級手表,準備放在展台上,允許客商用自己的樣品或提供標準件進行對比測試。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趙四對團隊成員說,“我們要用最直觀的方式,讓客商自己看到我們的產品質量。”
    同時,他根據係統提供的國際市場價格信息,精心擬定了一份基礎報價單和浮動範圍,既保證了競爭力,又留出了談判空間。
    他還組織了一次模擬談判演練,讓團隊成員提前熟悉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應對策略。
    出發前三天,所有參展樣品、宣傳資料、檢測設備、備用零件以及精心設計的包裝,全部打包裝箱,貼上了封條。
    周主任和李副部長特意前來送行,看著堆放在倉庫裏、打包得嚴嚴實實的箱子,兩位領導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小趙,準備得很充分嘛!”
    周主任拍拍趙四的肩膀,“這次出去,任務艱巨,但也不要有什麽思想包袱。”
    “大膽去展示,用心去交流。家裏的事情不用擔心,我們會全力支持。”
    李副部長則更直接:“放開手腳幹!讓外國人也看看,咱們中國工人不僅能吃苦,更能搞出好東西!”
    “爭取多拿訂單,為國創匯!”
    趙四立正敬禮:“請領導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送走領導,趙四回到倉庫,進行最後一次清點確認。
    他看著這些凝聚了無數人心血和期望的箱子,裏麵沒有龐大炫目的整機,隻有看似平常卻凝聚了最新技術成果的齒輪、軸承、手表、刀具、樣板…
    它們安靜地躺在那裏,仿佛蟄伏的蟬,等待著在南國的展台上發出驚豔世界的鳴叫。
    他的策略很明確:不直接比拚規模和複雜度,而是在最基礎、最核心的“質量、精度、可靠性”上暗藏玄機,實現彎道超車。
    用過硬的產品質量說話,用實實在在的數據對比,悄然扭轉外界對中國製造“粗糙廉價”的刻板印象。
    “都準備好了?”陳繼業走過來問道。
    趙四點點頭,目光掃過每一個封好的木箱,語氣堅定:“準備好了。明天出發。讓世界看看,什麽叫真正的中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