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初到羊城,南國風情

字數:4067   加入書籤

A+A-


    滿載著希望與重任的列車,在汽笛的長鳴聲中,緩緩駛入了廣州站。
    車廂門一開,一股濕熱的氣息撲麵而來。
    帶著南方特有的、混合著汗味、水汽和煤煙的味道,瞬間包裹了剛剛踏上月台的趙四和他的團隊。
    “謔!這南方的天兒,跟蒸籠似的!”王永革抹了把瞬間沁出額頭的汗,忍不住感歎。
    他來自幹燥的北方,對這種黏膩的溫熱極不適應。
    陳繼業也推了推眼鏡,鏡片上立刻蒙上了一層薄霧。
    “濕度太大了,這對精密儀器的保存是嚴峻考驗。”他下意識地擔心起那些精心包裝的展品。
    趙四深吸了一口這陌生而潮熱的空氣,目光掃過月台。
    站台上人流擁擠,多數人穿著洗得發白的舊襯衫或土布衣服,麵色黝黑,帶著忙碌和疲憊的神情。
    粵語的高亢音調充斥耳邊,與北京沉穩的京腔截然不同。
    月台外,高大的棕櫚樹和榕樹頑強地生長著,遠處城市的輪廓在濕熱的水汽中顯得有些灰蒙,牆上隱約可見斑駁的標語痕跡。
    “大家注意,跟緊隊伍,先確保展品安全,然後去接待處報到。”
    趙四沉穩地吩咐,語氣嚴肅。他深知此行的分量,不容有失。
    一行人隨著人流,小心翼翼地將貼著封條的木箱和儀器箱搬出車站。
    出站口,廣交會接待處的工作人員舉著牌子等候,是一位姓林的年輕幹事,皮膚黝黑,精幹熱情,普通話帶著濃重的粵語口音。
    “北京來的同誌,辛苦了!車在那邊,我們先去駐地。”
    林幹事利落地引導他們走向一輛舊卡車。
    卡車載著人和貨物,在略顯顛簸的道路上駛向駐地。
    趙四坐在副駕駛,透過車窗觀察著這座城市。
    街道兩旁多是低矮的騎樓,牆麵斑駁,但比北方城市多了些精巧的雕花。
    自行車流如潮,鈴聲不斷,行人步履匆匆。
    偶爾能看到一些掛著“外貿商店”或“友誼商店”牌子的門麵,顯得稍微齊整些,但普通商鋪的貨架看起來並不充盈。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複雜的氣味:河湧水汽的微腥、煤球爐的煙味、還有老城區密集生活產生的氣息。
    這與北京莊重、開闊的氛圍形成了鮮明對比,這裏的一切都顯得更為緊湊、務實,甚至有些逼仄。
    駐地安排在離交易會館不遠的一處招待所,條件非常簡陋,房間狹小,牆壁泛黃,隻有簡單的木床和桌椅。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任務是將展品安全入庫。
    趙四親自監督,指揮大家將箱子搬進臨時租用的庫房。
    他仔細檢查了庫房的通風和濕度,反複叮囑保管員務必定期檢查幹燥劑和防潮措施,這是出發前“手表危機”給他留下的深刻教訓。
    安頓下來後,林幹事帶他們去招待所食堂吃晚飯。
    食堂裏擺著簡陋的木桌凳,晚飯是簡單的米飯、一盆缺少油水的炒青菜、一小碟鹹魚和飄著幾點油花的冬瓜湯。
    王永革看著飯菜,小聲嘀咕:“這南方的吃食,也太清淡了點兒。”
    林幹事略帶歉意地解釋:“幾位同誌多包涵,現在物資供應還比較緊張,我們也是按標準接待。好在米飯管飽。”
    趙四點點頭,表示理解。
    他默默地吃著飯,心裏清楚,這才是1963年中國的普遍現實。
    他們帶來的那些高精度產品,正是在這種艱苦條件下,依靠智慧和汗水攻堅克難的成果,其意義更加非凡。
    吃飯時,趙四注意到鄰桌有幾位穿著相對整潔(盡管襯衫領子也磨得發白)、像是工作人員模樣的人,正用帶著口音的普通話和生硬的英語低聲討論著什麽,麵前攤開著圖紙和表格。
    這讓他更直觀地感受到廣州作為外貿窗口,所承擔的特殊任務和壓力。
    回到招待所,夜幕降臨。南方夜晚的悶熱並未消退,房間裏必須開著窗。
    蚊蟲嗡嗡作響,擾人清夢。
    王永革一邊用扇子驅趕蚊子一邊歎氣:“這地方,幹活兒不容易啊。”
    趙四站在窗前,望著窗外廣州的夜景。
    遠處珠江上有稀疏的燈火,可能是夜航的船隻;城內燈光暗淡,大片區域隱沒在黑暗中,隻有零星的光點。
    他能聽到樓下傳來的零星話語聲、自行車駛過的聲音,還有夏蟲不知疲倦的鳴叫。
    這裏的一切,都透著一種在匱乏中奮力前行的氣息。明天開始,真正的戰鬥就要打響。
    他們帶來的那些凝聚了心血的“硬家夥”,將在這片看似簡陋、卻聯係著外部世界的舞台上,接受最嚴格的檢驗。
    他默默集中精神,進行了抵達羊城後的第一次簽到。
    環境的巨大變化和肩負的重任,讓他對這次簽到充滿期待。
    “叮!簽到成功!檢測到宿主身處外貿前沿陣地,麵臨複雜國際交流環境。”
    “恭喜宿主獲得【德語(機械製造與商貿談判)專項精通】!”
    一股信息流湧入腦海,不同於以往的技術圖紙或原理知識,這次是純粹的語言技能。
    大量專業詞匯、語法結構、商務談判常用句式,特別是與機械製造、精密加工、技術參數描述相關的德語表達,瞬間變得清晰明了,仿佛他已學習多年。
    這不僅包括語言本身,還附帶了對德國工業標準(DIN)、技術交流習慣的潛在理解。
    趙四心中一震,隨即湧起一陣驚喜。
    德語!這正是當前國際機械工業領域,尤其是精密製造領域的另一重要語言。
    雖然英語是通用語,但德國作為老牌工業強國,其技術文獻、設備說明、以及與西德等德語區客戶打交道時,這門語言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係統這次的獎勵,直指即將到來的外貿談判核心需求,其前瞻性和實用性無可挑剔。
    他立刻意識到,這門突然掌握的語言,將成為他在廣交會上的又一秘密武器,能夠更直接、更精準地與潛在客戶溝通,更好地理解對方的需求,更自信地展示己方的技術優勢。
    窗外傳來隱隱的雷聲,一場暴雨似乎正在醞釀。
    趙四關上窗,躺倒在硬板床上。
    旅途勞頓和濕熱天氣讓他疲憊,但新掌握的語言技能和即將到來的挑戰,讓他的內心更加沉靜和充滿力量。
    羊城,我們來了。廣交會,我們準備好了。
    要讓世界看到,在這樣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工業,蘊藏著怎樣的力量與精度。
    而他,已經為與世界更順暢的對話,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