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模塊化建廠

字數:5657   加入書籤

A+A-


    鑄造車間試驗的成功,像一陣風似的傳遍了整個906廠建設工地。
    趙四這個名字,不再僅僅是“部裏來的年輕專家”這樣一個模糊而略帶疏遠的標簽,而是成了“有真本事”、“能解決大問題”的代名詞。
    馮衛國對他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不再是表麵的客氣和暗中的審視,而是真正將其視為可以倚重的重要技術骨幹,甚至在一些重大決策上,開始主動征求他的意見。
    趙四並沒有沉浸在初戰告捷的喜悅中。
    他利用馮衛國的信任和新建立的威信,拿著特批的條子,開始在龐大的906廠建設工地更深入地調研。
    他不再局限於鑄造車間,而是走遍了各個建設區域:
    正在開挖巨型基坑的動力車間、依山而建正在澆築混凝土牆體的機加廠房,
    鋪設著複雜管道的輔助設施區、還有那條為了運輸大型設備而艱難拓寬的盤山公路。
    他看得越多,眉頭皺得越緊。
    眼前的建設場麵堪稱壯觀,成千上萬的工人喊著號子,揮汗如雨,那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令人動容。
    但在這熱火朝天的背後,他看到了太多的問題和巨大的浪費。
    由於地處深山,幾乎所有建築材料都需要從山外運入,漫長的補給線和糟糕的路況,使得水泥、鋼材、木材等大宗物資供應時斷時續,經常出現停工待料的情況。
    工地上缺乏大型吊裝設備,許多大型預製構件和機床基礎隻能靠最原始的人力配合簡單的桅杆、滑輪組進行安裝,效率低下,且安全隱患極大。
    各工種之間的協作也缺乏有效統籌,土建、設備安裝、管道鋪設經常相互幹擾,返工現象屢見不鮮。
    趙四站在一個高坡上,俯瞰著腳下這片喧囂而混亂的工地。
    腦海中,前世現代化工廠建設的場景,與眼前這人海戰術、粗放施工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意識到,照目前這種方式,不僅建設周期會被無限拉長,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也將是個天文數字。
    而且最終建成的工廠,其布局和基礎設施的合理性也要大打折扣。
    這對於爭分奪秒、資源寶貴的三線建設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一個大膽的、顛覆性的想法,開始在他心中醞釀成形。
    幾天後,在906工程指揮部的例行調度會上,各工段負責人照例匯報著進度,訴說著遇到的困難,無非還是材料短缺、設備不足、施工難度大等老生常談的問題。
    馮衛國聽著匯報,臉色凝重,手中的紅藍鉛筆在攤開的總平麵圖上無意識地敲擊著。
    當輪到趙四發言時,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具體匯報某個車間的技術問題,而是站起身,走到了掛在牆上的那張巨大的廠區總平麵圖前。
    “馮主任,各位同誌,”
    趙四的聲音清晰而平穩,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我最近調研了全廠的建設情況,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想和大家探討一下。”
    他拿起一根指揮棒,點在圖紙上。
    “我們現在麵臨的困境,根源在於一點。”
    “我們是在這深山溝裏,從零開始,用最原始的方式,‘堆砌’一個現代化工廠。”
    “每一個螺絲、每一塊磚瓦,都要經曆漫長的運輸,然後在這缺乏大型機械的現場進行施工。”
    “這就像是在戰場上,讓士兵們現挖礦、現煉鐵、現造武器,然後再去打仗,效率太低,代價太大!”
    這個比喻形象而尖銳,讓在座的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馮衛國抬起頭,目光銳利地看向趙四。
    “趙專家,那依你看,該怎麽辦?”
    “總不能把工廠建到山外去吧?”
    “這裏的隱蔽性是第一位的!”
    “馮主任說得對,隱蔽性是生命線。”
    趙四肯定地點點頭,話鋒隨即一轉,
    “但是,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思路?”
    “不要把整個工廠都看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他的指揮棒在圖紙上劃動著。
    “請大家看,一個工廠,無論多複雜,其實都可以分解成若幹個相對獨立的功能模塊。”
    “比如,動力模塊,主要是鍋爐房、配電房;機加模塊,是機床集中的車間;裝配模塊;還有辦公生活模塊等等。”
    他停頓了一下,讓眾人消化這個概念,然後拋出了核心觀點。
    “我們能不能嚐試‘模塊化、標準化’建廠?”
    會議室裏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人們交頭接耳,對這個新名詞感到陌生又好奇。
    趙四繼續解釋道:“所謂模塊化,就是把這些功能模塊,在條件相對較好、交通便利的工業城市,比如重慶、成都,進行預先設計和標準化生產。”
    “將廠房所需的鋼構架、牆板、屋麵板、甚至部分管道和基礎件,都做成標準尺寸的‘積木塊’。”
    “然後,通過鐵路和公路,將這些預製好的‘積木塊’運輸到我們這山裏來。”
    “到了現場,我們要做的,不再是漫無邊際的土木施工,而是像搭積木一樣,進行快速的地基處理和模塊組裝!”
    他越說思路越清晰,語速也加快了些:“這樣做有幾個巨大的好處!”
    “第一,可以大大縮短建設周期。”
    “山外的預製工廠可以不受天氣和場地限製,全天候生產,而我們現場的組裝速度會成倍提高!”
    “第二,能顯著降低對現場複雜施工技能的依賴,減少人力投入和安全隱患。”
    “第三,標準化的構件質量更容易控製,建成的工廠整體性、規範性更好。”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漫長而脆弱的後勤補給線的依賴!”
    馮衛國聽得眼神發亮,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地圖前,仔細看著趙四劃出的區域。
    “模塊化……標準化……像搭積木一樣建工廠?”
    他喃喃自語,這個概念完全顛覆了他過去戰爭年代搞根據地建設和後來搞工廠建設的經驗。
    但作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他敏銳地嗅到了這其中蘊含的巨大潛力和戰略價值!
    “趙專家,你這個想法……很大膽!”
    馮衛國轉過身,目光灼灼地盯著趙四,
    “但是,具體怎麽操作?
    這些‘積木塊’怎麽設計?
    怎麽運輸?
    尤其是怎麽解決超長、超重構件的山區運輸難題?
    還有,標準化意味著什麽?
    不同的廠子都能用一樣的‘積木’嗎?”
    麵對馮衛國連珠炮似的提問,趙四不慌不忙。
    他知道,馮衛國已經意識到了這個構想的價值,現在需要的是更具說服力的細節。
    “馮主任,您問到了關鍵。”
    “這確實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周密的規劃和設計。”
    “關於模塊的劃分和標準化設計,我可以牽頭組織技術力量,參考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我們三線廠的實際需求,盡快拿出初步方案。”
    “至於運輸,”
    趙四走到窗前,指著遠處蜿蜒險峻的盤山公路,
    “這確實是最難的關卡。”
    “但我們或許可以換個思路,將大型模塊在預製時就設計成可以‘分解組合’的形式,化整為零運輸,到現場再快速拚裝。”
    “還可以專門設計適應山區路況的強化運輸車輛和吊裝方案。”
    “事在人為,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他最後這句話,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信心,感染了在場的人。
    會議室裏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著馮衛國,等待他的決斷。
    這個構想太超前了,一旦實施,將徹底改變現有的建設模式,必然會遇到巨大的阻力和困難。
    但同時,它也預示著一種革命性的突破,一種可能極大加速三線建設進程的希望。
    馮衛國沉默了片刻,大手猛地一拍桌子,發出“砰”的一聲響。
    “好!趙明同誌,你這個構想,我看行!值得一試!”
    “你立刻組織人手,成立一個……就叫‘模塊化建廠可行性研究小組’,由你牽頭,需要什麽人、什麽資料,直接向我報告!”
    “我馬上向三線建設總指揮部匯報這個思路!”
    他目光掃過全場,帶著一種戰場上才有的決絕:
    “咱們906廠,就來做這個模塊化建廠的第一個試點!”
    “搞成了,給全軍、全國的三線建設闖出一條新路來!”
    “搞砸了,責任我馮衛國來扛!”
    趙四看著馮衛國那堅毅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激蕩。
    這不僅是為了解決906廠的建設難題,更是為了探索一種適合中國國情的、快速高效的工業建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