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山中的“寶藏”

字數:3686   加入書籤

A+A-


    傍晚時分,趙四拖著疲憊卻滿足的步伐從“磐石”基地返回生活區。
    洞內通風除濕係統運行良好,幾個技術難點也在他和工程兵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解決,這讓他心情舒暢。
    推開家門,一股飯菜的香氣撲麵而來——蘇婉清已經用土灶熬好了粥,還炒了一盤山上采的野菜。
    “回來啦?快洗手吃飯。”
    蘇婉清接過趙四脫下的外套,掛在門後的釘子上,眉眼間帶著溫柔,卻也掩不住一絲疲憊。
    飯桌上,趙四敏銳地察覺到妻子情緒不高,便關切地問道。
    “今天去醫務室還順利嗎?是不是太累了?”
    蘇婉清放下筷子,輕輕歎了口氣,將白天遇到那個受傷男孩、沒有麻藥隻能硬著頭皮縫合傷口的事,以及醫務室藥品極度匱乏、群眾更信賴土方的現狀,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趙四。
    “……我知道條件艱苦,可看到孩子疼成那樣,心裏還是不好受。”
    蘇婉清的聲音有些低沉,“劉大姐人很好,也很支持我,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基本的藥品,很多病我們隻能幹看著,或者用些效果沒保證的土辦法。”
    趙四靜靜地聽著,眉頭漸漸鎖緊。
    他伸手握住蘇婉清略顯冰涼的手,腦海中卻飛速檢索著係統曾經獎勵過的知識。
    忽然,他眼睛一亮。
    “婉清,你等等。”趙四起身,從他們唯一的木箱子裏翻出幾本厚厚的筆記本和一支鉛筆。他攤開本子,就著煤油燈的光,開始快速書寫起來。
    蘇婉清好奇地湊過去看,隻見趙四筆下流出的,竟是各種常見疾病的症狀、診斷要點、以及非常具體實用的治療方法,其中還夾雜著許多中草藥方劑和針灸穴位圖。
    內容極其詳盡,語言通俗易懂,明顯是針對基層缺乏藥品器械的情況而寫的。
    “這是……?”
    蘇婉清越看越驚訝,這簡直是一本針對當前困境的“寶典”。
    趙四頭也不抬,一邊奮筆疾書一邊解釋。
    “以前機緣巧合,遇到一位老前輩,他參加過農村醫療隊,把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成了手冊,我幫著整理過,就記下來一些。”
    “本來覺得用不上,現在看,正好能派上用場。”
    他巧妙地用“老前輩”解釋了這源自《赤腳醫生手冊》和係統醫學知識的來源,在係統補丁的幹預下,蘇婉清也沒覺得異常。
    很快,幾張紙寫滿了。
    趙四將其遞給蘇婉清:“你看看,這些方子裏提到的草藥,山裏能不能找到?”
    蘇婉清如獲至寶,仔細閱讀起來。
    手冊裏記載的草藥,如清熱解毒的金銀花、蒲公英,止血消炎的白茅根、小薊,治療感冒咳嗽的枇杷葉、紫蘇葉等,都是常見且功效明確的。
    “很多都聽說過,應該能找到!”
    蘇婉清的情緒明顯高漲起來,“可是……我對本地山裏的植物不熟,怎麽辨認、去哪裏采,是個問題。”
    趙四沉吟片刻,說:“明天我幫你問問馬書記或者劉大姐,他們肯定認識本地的老鄉,說不定有熟悉草藥的。”
    事情比預想的還要順利。
    第二天一早,趙四剛向馬青鬆提起醫務室想找些本地草藥,馬書記就一拍大腿。
    “嗨!這事兒你找鄧小紅啊!她娘家就是山裏的,她爹以前就是采藥人,她從小跟著漫山遍野跑,認得不少草藥!我這就叫她過來!”
    鄧小紅是個二十七八歲的婦女,皮膚黝黑,身材結實,一雙大眼睛透著山裏人的淳樸和機靈。
    她是生活區基建隊的一名工人,聽說蘇醫生需要幫忙認草藥,二話沒說就爽快地答應了。
    午休時間,鄧小紅就帶著蘇婉清進了山。
    她果然對山裏的情況了如指掌,一邊走一邊如數家珍地介紹:
    “蘇醫生你看,這個開小黃花的,是金銀花,清熱解暑的,泡水喝最好。”
    “這邊一叢一叢的,是蒲公英,葉子能涼拌吃,根能煮水,消腫解毒。”
    “喲,這石頭縫裏長的是半夏,止嘔效果好,就是有毒,得炮製好了才能用……”
    鄧小紅手腳麻利,用小鋤頭或直接用手,精準地采下所需的藥用部分,還不忘提醒蘇婉清注意辨別相似的毒草。
    蘇婉清跟在後麵,仔細辨認、記錄,心中充滿了發現“寶藏”的喜悅。
    這莽莽大山,在缺醫少藥的當下,儼然成了一座天然的藥庫。
    她根據趙四提供的手冊知識,結合自己的中醫底子,向鄧小紅請教更多草藥的用途和炮製方法。
    與此同時,在“磐石”基地的一個休息間隙,趙四心中默念:“係統,簽到。”
    【叮!簽到成功!檢測宿主正在應用赤腳醫生手冊。獎勵:《常見中草藥圖譜及炮製方法(西南地區特輯)》精通。】
    一股詳盡的知識流瞬間湧入趙四的腦海,裏麵不僅包含了昨日手冊裏提到的草藥,還有更多適宜西南地區氣候、土壤的特有藥材,附有清晰的彩色圖譜、詳細的采摘時節、炮製工藝和藥理藥性說明。
    趙四心中大喜,當晚回家,他便裝作不經意地,將係統中關於幾種關鍵草藥更精確的辨識特征、最佳采摘時間和炮製竅門,“現學現賣”地分享給蘇婉清。
    “小紅說,後山有片坡地,土質不錯,向陽。”
    蘇婉清興奮地和趙四商量,“我想帶著幾個家屬,把那兒開出來,弄個小藥圃!”
    “自己種一些常用的、不容易采到的草藥,以後就不用完全靠天吃飯了!”
    “這個主意好!”趙四立刻表示支持,“需要幫忙整地、做籬笆就說,我工餘時間多的是。”
    燈光下,夫妻倆頭碰頭地研究著草藥圖譜和手冊,討論著藥圃的規劃。
    窗外是寂靜的群山,而屋內,希望如同那小小的煤油燈苗,雖然微弱,卻堅定地燃燒著,照亮了他們利用自然、對抗疾病的新道路。
    蘇婉清看著專注的丈夫,心中暖流湧動。
    熄燈,上床,一夜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