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章 秘密合夥人
字數:4480 加入書籤
幾天後。
顧延舟需要敲定一份與海外公司的重要合作協議,涉及複雜的跨境法律和稅務問題。
他的法務團隊準備了初稿,但他總覺得在某些條款上不夠穩妥,似乎潛藏著未被察覺的風險。
夜晚,書房裏燈光昏黃。
他坐在書桌前,眉頭緊緊地皺起,再次仔細審閱著那份合同。
林婉正好從書房門口經過,她原本打算去廚房倒杯水,卻被顧延舟突然叫住。
“林婉。”
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讓林婉不由得停下了腳步。
她轉過身,目光落在書桌前的他身上。
顧延舟的身影在燈光下顯得有些模糊。
他將手中的合同草案遞給林婉,語氣雖然還是帶著他一貫的命令口吻,但相較之前,似乎稍微緩和了一些。
“這份跨境合作協議,你來看一下。”
他說道。
“尤其是涉及知識產權歸屬和爭議解決機製的條款。”
這是顧延舟第一次主動讓林婉接觸具體的商業文件,林婉心中不禁有些詫異。
她接過合同,快速瀏覽了一遍,然後仔細研讀起那些重點條款。
一方麵,顧延舟這樣做是基於她之前在法律方麵所展現出的素養。另一方麵,這也是他對林婉的一種試探。
他想知道,林婉之前那些“精明”的表現,究竟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她真的具備這樣的實力。
林婉伸手接過顧延舟遞過來的文件,沒有絲毫猶豫或疑問。
她走到沙發旁,緩緩坐下。
然後,迅速翻開文件,開始快速瀏覽其中的內容。
林婉的閱讀速度很快,但她卻沒有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偶爾,她會停下目光,用纖細的手指輕輕劃過某些條款,似乎在思考著其中的含義。
顧延舟靜靜地站在一旁,沒去打擾她。
他隻是默默地觀察著林婉,發現當林婉專注於工作時,她身上散發出一種沉靜而強大的氣場。
這種氣場與她在宴會上那個有些“冒失”的形象截然不同,仿佛她在瞬間變成了一個專業、自信的職場人士。
大約過了二十分鍾,林婉終於抬起頭來。
她的目光直直地看向顧延舟,眼中透露出一種自信和果斷。
“顧總。”
林婉的聲音清脆而堅定。
“這份合同存在幾個潛在問題。”
顧延舟聽到這句話,立刻坐直了身體,全神貫注地聽著林婉接下來的話。
“首先。”
林婉指向合同中的第 7條第 2項。
“關於聯合開發成果的知識產權歸屬,這裏的表述不夠明確。”
“約定為‘雙方共同所有’,但並未明確‘共同所有’的具體行使規則。這在實踐中極易產生糾紛,比如一方是否可以單獨授權第三方?收益如何分配?
按照國際慣例,這種模糊條款對主導研發方,也就是顧氏,非常不利。建議修改為按貢獻比例約定份額,或明確行使規則。”
顧延舟聽後眼神微動。
這個問題他的團隊隻是籠統提過,遠沒有林婉分析得如此透徹和具體。
“其次,第12條第5項,爭議解決管轄法院和適用法律。”
林婉繼續道。
“約定在對方所在的法院,適用當地法律。這對我們而言,訴訟成本高,且麵臨法律不熟悉的風險。
雖然對方可能堅持,但我們可以嚐試加入一個補充仲裁條款,選擇在中立地進行仲裁,作為備選方案,增加談判籌碼。”
她條理清晰,不僅指出了問題,還提供了具體的修改方向和談判策略。
“還有。”
林婉翻到後麵。
“附件三裏的技術指標描述存在模糊地帶,‘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這種表述主觀性太強,未來驗收時容易扯皮。建議量化,或者引用具體的國際標準。”
她一連指出了三四個關鍵風險點。
每一個都切中要害,分析有理有據,完全是從維護顧氏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
顧延舟看著侃侃而談的林婉,心中的疑慮和因晚宴事件產生的不滿,在此刻被強烈的驚訝和欣賞所取代。
這份合同他的核心團隊反複看過,卻遠不如她在這短短二十分鍾內看得透徹。
她不是徒有虛表,而是真的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
“按你的意見,起草一份修改建議和風險提示報告,明天早上給我。”
顧延舟壓下心中的波瀾,語氣恢複了平時的冷靜,但那份審視和疏離感明顯減弱了。
“好的。”
林婉點頭,將合同草案放在茶幾上。
“我會盡快完成。”
她沒有多留,起身離開了書房。
對她來說,這是證明自身價值、鞏固合作基礎的機會。
隻有展現出不可替代性,她才能在顧延舟麵前,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自由度,以便應對未來的係統任務。
第二天早上,林婉將一份條理清晰、論證嚴密的報告放在了顧延舟的書桌上。
顧延舟仔細看完,心中最後一絲因晚宴事件產生的輕視也煙消雲散。
他直接召集法務團隊,將林婉的報告作為重要參考,重新部署了與對方的談判策略。
憑借林婉那份精準的風險提示報告和修改建議,顧延舟的法務團隊在與海外公司的談判中占據了明顯主動。
對方起初還試圖堅持原有條款,但在顧氏團隊有理有據,直指要害的反駁下,節節敗退。
最終,合作協議按照對顧氏更有利的方向進行了修改。
尤其是知識產權和爭議解決條款,基本采納了林婉的建議,為顧氏規避了巨大的潛在風險。
這次成功的談判,讓顧延舟核心團隊內部對這位神秘的“顧太太”刮目相看。
一些關於她“徒有虛名”或“靠關係上位”的閑言碎語悄然消失。
幾天後,顧延舟正式對林婉提出。
“以後顧氏重要的商業合同,在最終簽署前,你都過目一下。”
這不是商量,是通知,也是認可。
“可以,但是要按市場顧問費率結算。”
林婉回答得幹脆利落。
顧延舟看了她一眼,沒反對。
“去找陳銘對接。”
這件事,雖然沒有直接改善兩人的私人關係,依舊冷淡、公事公辦。
卻讓顧延舟對林婉能力有了新的認知。
她不再是一個時而精明、時而冒失的矛盾女人,而是一個在專業領域極其可靠,甚至可能超越他旗下頂尖法務的“秘密合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