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議北伐
字數:6955 加入書籤
第一幕 密室策
廣陵,長江北岸重鎮,既是屏護建康的門戶,亦是北府兵鋒所指的前進基地。
相較於建康的浮華喧囂,此地空氣中彌漫的是一種凝重的、蓄勢待發的戰爭氣息。
江風凜冽,吹拂著城頭,獵獵作響的“謝”字帥旗,和北府兵特有的玄色軍旗。
這是一場,將決定江東未來命運、乃至影響天下格局的密議。
正在戒備森嚴的,廣陵都督府深處進行。
密室內,炭火盆驅散著,江淮冬日的濕寒。
巨大的北方輿圖,幾乎鋪滿了整麵牆壁,其上密密麻麻的標注,令人眼花繚亂。
謝安並未身著,丞相朝服,而是一身素雅的深衣。
外罩裘袍,神情一如既往的,從容淡定。
當他指尖,劃過輿圖上黃河與淮水之間,那片廣袤區域時。
眼神中,閃爍的光芒,卻暴露了其平靜外表下,翻湧的雄心。
謝玄一身戎裝,侍立一旁,英挺的麵容上,帶著壓抑不住的激動與銳氣。
“鄴城烽火將熄,慕容恪勝局已定。”謝安開口,聲音平穩,卻定下了冰冷的基調。
“冉閔這柄刀,已然折斷,河北之地,將盡入慕容囊中。”
謝玄劍眉微蹙:“叔父,我們當真……不予一援?哪怕隻是疑兵之計,或可……”
謝安輕輕擺手,打斷了他:“玄兒,兵者,死生之地,非婦人之仁之時。”
“冉閔敗亡,非我之過,乃天數、時運、實力使然。
“我江東之力,救之不足,徒耗精銳,反為慕容所趁。智者不為也。”
他的手指,重重地點在,輿圖上的青州、兗州地域。
“此處,方為我北府,用武之地,慕容恪主力,必陷於河北。”
“青兗空虛,守將慕容臧,才居中庸,且兵力分散,此乃天賜良機!”
他詳盡地闡述了,他的戰略構想: “北伐,非為虛名,乃為實利。”
“第一步,趁其不備,北渡淮水,以雷霆之勢,收複淮北重鎮彭城、下邳。”
“第二步,兵分兩路。一路由你親率主力,沿泗水北上。”
“直撲兗州治所廩丘,而後東向,與另一路偏師,會攻青州治所廣固!”
“第三步,若得青兗,則全據黃河以南,與慕容恪隔河對峙。”
“廣固城高池深,足可為,將來北伐之根基!”
“屆時,我進可窺視河北,退可屏護江淮,天下格局,將為之一變!”
這是一個極其大膽,而又務實可行的計劃,不追求畢其功於一役。
而是像下圍棋一樣,先奪取堅實的“實地”,壯大自身,再圖後續。
謝玄聽得心潮澎湃,目光灼灼:“侄兒明白了!”
“北府兵已準備就緒,糧草軍械,皆已向前線集結,隻待叔父,一聲令下!”
“然,”謝安話鋒一轉,神色變得凝重,“北伐非僅軍事,更是政治。”
“朝中反對之聲,從未停歇,荊州桓衝態度曖昧。”
“此二者,若處理不當,則北伐必生肘腋之禍。”
第二幕:將爭鳴
謝安並非,獨斷專行之人,在初步定下,戰略方向之後。
他召集了,北府兵核心將領,進行了一次,範圍極小的軍議。
與會者除了謝玄,僅有劉牢之、高衡等寥寥數名,絕對心腹。
當謝安將北伐青兗的戰略意圖,簡要說明後,帳內氣氛瞬間熾熱。
劉牢之第一個站出來,他聲如洪鍾,激動得滿臉虯髯,都在抖動。
“丞相明見,末將願為先鋒,必率兒郎們踏平彭城。”
“將慕容臧那廝的腦袋,擰下來,給丞相當酒壺!”
他戰鬥欲望,極其強烈,對建功立業,渴望至極。
另一員猛將高衡,也附和道:“沒錯,弟兄們憋得太久了。”
“早就想和鮮卑胡虜,真刀真槍幹一場了,打回老家去,光複中原!”
這些寒門出身的將領,渴望通過軍功,改變命運。
對北伐的支持,最為熱烈,是堅定的“鷹派”。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樂觀。一位較為年長、性格沉穩的參軍,麵露憂色。
“丞相,諸位將軍,北伐事關國運,是否過於倉促?”
“我軍新卒,雖經訓練,然實戰經驗,終究欠缺。”
“慕容臧雖非名將,但廣固城堅,青兗胡騎,亦不可小覷。”
“一旦頓兵堅城之下,慕容恪緩過氣來,派兵南下。”
“我軍孤懸河北,恐有……恐有被圍之危啊。”
他的話,代表了一部分,較為謹慎的將領的意見,是潛在的“鴿派”聲音。
他們並非怯戰,而是考慮,更多風險。
謝玄立刻反駁,語氣堅定:“不然!此一時彼一時!”
“如今慕容燕國,立足未穩,河北人心浮動,我軍乃收複故土,義之所向!”
“且我軍目標,並非直搗河北,而是奪取青兗,據地而守,風險可控!”
劉牢之更是直接,瞪向那名參軍:“呸!休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還沒打就想著敗?依我看,就是你們這些人顧慮太多!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隻要衝得快,殺得狠,鮮卑人一樣是,兩肩膀扛一個腦袋,砍了就死!”
帳內爭論頓起,鷹派主張,立即揮師北上。
鴿派則希望更加謹慎,甚至建議,再等待更好的時機。
謝安靜靜地,聽著雙方的爭論,並不急於表態,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讓將領們,充分表達意見,同時也看清,不同人的心思和立場。
第三幕:安定音
待爭論稍歇,所有目光,再次集中到謝安身上。
謝安緩緩起身,走到輿圖前,目光掃過眾將。
“牢之勇猛,高衡銳氣,可嘉。參軍之憂,亦非無的放矢,乃老成謀國之言。”
他先肯定了雙方,緩和了氣氛。隨即他的聲音,變得清晰而有力,一錘定音。
“然,戰機稍縱即逝,不容猶豫。北伐青兗之策,既定不移!”
“然,亦不可驕狂冒進。故此戰,需遵循三則。”
“一曰‘快’,兵貴神速,一擊必中,絕不糾纏。”
“二曰‘狠’,攻堅破壘,不留餘地,震懾敵膽。”
“三曰‘穩’,每得一地,即刻鞏固,步步為營,勿貪勿冒。”
他具體部署: “以謝玄為北伐大都督,總督各軍。”
“劉牢之為前軍先鋒,率精兵五千,三日內渡淮,直取彭城,打響北伐第一仗!”
“高衡為左軍指揮,沿沂水北上,策應主力,掃蕩琅琊郡胡兵。”
“中軍由謝玄親率,跟進策應,主攻廩丘、廣固。”
“後軍及糧草輜重,務必保障,水路暢通,萬無一失。”
部署完畢,他看向眾人,目光深邃 “此戰,關乎國運,亦關乎諸位前程。”
“謝某在此承諾,凡立功者,必不吝封賞!田宅、爵位、錢財,朝廷皆可滿足!”
“然,若有畏敵不前、貽誤軍機者,軍法無情!”
恩威並施,賞罰分明,眾將凜然,齊聲應諾:“謹遵丞相號令!北伐必勝!”
第四幕:暗流湧
軍議散去,眾將各自滿懷心思地離去準備。密室中,隻剩下謝安與謝玄叔侄二人。
表麵的激昂之下,深層次的隱憂,並未消除。
“叔父,朝中反對之聲,尤其是王、虞等家,若在後方掣肘……”謝玄低聲道。
“無妨。”謝安淡然一笑,“謝子言那裏,已有‘禮物’準備妥當。”
“他們此刻,自顧不暇,不敢妄動。即便有雜音,陛下也會‘體諒’將士艱辛的。”
他提及那個,被藥傀控製的司馬曜,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譏諷。
“那……荊州桓衝處?”謝玄最擔心的還是這個,實力強大的鄰居。
“桓衝……”謝安沉吟道,“他此刻,正被慕容紹,攪得焦頭爛額,無力他顧。”
“我已去信,表奏其麾下,數將之功。”
“並允諾,北伐所得青兗賦稅,可分潤荊州一部,以示同盟之意。”
“他雖未必盡信,但至少,可暫保中立。”
一切似乎都已算計周全,但謝安眼中,仍有一絲難以察覺的陰影。
他走到窗邊,望著北方陰沉的天空,忽然問了一個,似乎不相幹的問題。
“玄兒,你說,若是冉閔……若是他竟能創造奇跡……”
“從鄴城圍困中脫身,甚至……重創了慕容恪,我等又當如何?”
謝玄一愣,隨即失笑:“叔父說笑了……”
“鄴城被圍得,鐵桶一般,冉閔已是必死之局,豈有生機?”
“萬一呢?”謝安追問,眼神認真。
謝玄收斂笑容,沉思片刻,目光逐漸變得銳利。
“若真有萬一……則慕容恪元氣大傷,河北必亂。”
“屆時,我軍北伐目標,便不應僅是青兗!”
他的手指,猛地砸向輿圖上的河北大地。
“當疾馳渡河,直取鄴城,收編冉閔殘部,盡占河北之地!”
謝安看著侄兒眼中,燃燒的野心,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隻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很好,心存大誌,方能成就大業。但眼下,先打好青兗這一仗。”
“去吧,讓我北府兵旗,飄揚在黃河之南!”
謝玄躬身領命,大步離去,甲葉鏗鏘,鬥誌昂揚。
密室中,謝安獨自一人,目光再次落回輿圖。
他的手指,輕輕拂過鄴城的位置,眼神複雜難明。
廣陵議北伐,定下的雖是,劍指青兗之策。
但在這位,江左宰相的心中,棋局的變化,永遠留有餘地。
北府兵這柄利劍,最終將斬向何方,或許還要看北方那場,慘烈大戰的最終結局。
暗流依舊在湧動,北伐的號角即將吹響,但它的最終旋律,尚未完全譜就。
(本章完)
喜歡漢障不臣土請大家收藏:()漢障不臣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